刘裕回京后向天子献俘,在建康街头把姚泓斩首,安排徐羡之出任尚书仆射,管理朝中事务。而后回到彭城,接受了相国、宋王的称号和皇上赏赐的九锡。
此时刘裕已经五十五岁了,儿子们还很年幼,担心将来他们无法顺利掌权,因此决心自己来完成禅代。于是问中书侍郎王韶之,说:“陛下在位已经二十二年了,还没有子嗣,如有不测,何人可以继承帝位?”王韶之回答说:“当由琅琊王继位。”王韶之出府后,心中疑惑,于是去问谢晦。谢晦假装不知道,王韶之一再追问,谢晦于是将当时流传的“昌明之后有二帝”的谶语给他看,昌明就是晋孝武帝。王韶之悟出其中之意,回京之后就与安帝左右密谋毒死安帝,但琅邪王司马德文一直陪在安帝左右,饮食寝处,从不离开,因而无从下手。后来司马德文生病,只好回府调养。王韶之乘机入宫,指挥内侍,用衣服作结,套住安帝脖子,生生勒死,对外谎称暴毙。义熙十四年十二月,刘裕入京,立司马德文为帝,是为晋恭帝,改年号为元熙。
不久,刘裕把宋国都城从彭城迁到丹阳,召集群臣到宋王宫中宴饮,饮酒的时候,他对众人说:“桓玄篡位时,晋朝皇室被灭,是我发义兵,复兴了晋室,多年来南征北讨,平定了四海,把皇室保全了。现在我年纪老了,享受的荣华富贵太多。事情不能太满,盛满则不能久安。我想把爵位奉还给朝廷,回京养老”。
群臣都没有听出弦外之音,只是一味地称颂。酒宴散后,中书令傅亮来到宫外,忽然悟出刘裕一番话中别有深意,立刻掉头往回走。到了宫外,大门已闭,傅亮敲开小门求见刘裕,侍卫传入宫中。傅亮晋见刘裕说:“我应快点回到京城”。刘裕明白了傅亮为什么说这番话,问:“带多少人”。傅亮说:“有几十个就够了”。
傅亮回到京城,逼恭帝征召刘裕入京辅佐朝政。次年六月,傅亮起草好禅让的诏书,逼恭帝誊抄,恭帝说;“当初桓玄造反的时候,司马家就已经失去了江山,全靠宋王辅佐,这才使晋朝又延续了二十年,如今禅位,也是心甘情愿。”说完,提笔抄录,填名盖上玺印。两天后,司马德文退居到琅邪王府。刘裕上表推辞,陈留王曹虔嗣等人和宋府群臣,都上表劝进。刘裕不同意。太史令骆达陈上天文符瑞数十条,群臣又再三劝请,刘裕只好同意。
元熙二年夏六月十四日,刘裕在南郊设祭坛,柴燎告天,接受禅让,即皇帝位,改元熙二年为永初元年,定国号宋。立长子刘义符为太子,次子刘义真为庐陵王,第三子刘义隆为宜都王,第四子刘义康为彭城王。任命司空刘道怜为太尉,封为长沙王。追封司徒刘道规为临川王。委任尚书仆射徐羡之为镇军将军,右卫将军谢晦为中领军,宋国领军檀道济为护军将军。
又降司马德文为零陵王,把他迁到秣陵,正朔、车驾、衣服等都依晋朝规格,上书不称为表,答表不称做诏,由冠军将军刘遵考带兵看管。
司马德文到秣陵后,褚皇后担心刘裕不能容他,于是亲自照料司马德文的饮食起居,夫妻二人时时刻刻都待在一起。不久,褚皇后生下一个儿子,这让刘裕觉得留下司马德文始终是个麻烦,谋划将其害死。永初二年,刘裕让琅琊侍中张伟携毒酒一瓶,前去秣陵鸩杀司马德文。张伟不忍谋害故主,可回去后又难以交代,就在路上喝下毒酒自尽。刘裕闻讯大怒,派人诛杀了张伟全家。当下心生一计,派褚淡之去探望褚皇后,暗中让自己的亲兵跟在后面。褚皇后听到兄长来了,出外相见。亲兵乘机越墙进入司马德文室内,将毒酒放在他面前,逼他快饮。司马德文摇头拒绝说:佛教有言,人若自杀,转世不得再为人身。”士兵于是将他挟上床去,用被子蒙住他的脸,用力扼死,然后跳墙而去。
褚皇后正和褚淡之聊得正高兴,突然腹痛难忍,起身如厕,从司马德文室外经过,连唤几声郎君,无人应答,大感不妙,慌忙走进室内,见司马德文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用手一探,鼻息全无,慌得跌坐地上,伏尸大哭。褚淡之听到哭声,顾不得礼节,入内查看,见状心中已有几分明白,只得安慰妹妹节哀。褚皇后痛哭道:“苍天有眼,必使弑君之贼不得善终!”
当初司马昭杀死曹髦,挟持皇帝,司马炎逼曹奂退位,窃取江山,如今他们的子孙却落得更悲惨的下场。可惜刘裕不知道,几十年后他的后代会说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天理昭彰,报应不爽,不在己身,也必定会遗害子孙。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