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周议长,能告诉我们是什么事情吗?”
会议上的某个老人终于忍不住了,率先开口问道。
“你们应该注意到了最近的气候异常现象吧?”周议长开口说道,他打开了PPT,眼前出现了两幅图片,是两幅太阳内部的氦原子分布图。
一幅时间是2023年,另一幅是2025年。
通过图片可以很清晰地观察到。
短短两年的时间,太阳内部的氦原子数量,居然翻了三倍!
他看向会议室的众人,开口解释道。
“最近两年来,为了研究太阳黑子的异常活动现象,NASA向太阳发射了将近一万个探测器,他们研究发现,太阳内部氢转化为氦的过程突然加快,速度是过去的几千万倍。通过鹰国超算中心的计算结果表明,太阳的演化已经朝着主星序外偏移,太阳内部已经开始氦元素的聚变。各位,你们是龙国最聪明的头脑,应该能听明白我的意思吧?”
听到周议长话的伊诚,瞳孔顿时猛地一缩。
“原来,国家早就知道冰河时代的形成并不是太阳黑子的异常活动引起的,而是太阳衰老引起的。”
他心中大骇。
前世的时候,他直到避难所建立的第七年,才知道这个真相。
他本以为国家是不知道冰河时代的真相,以为冰河时代能过去,所以才选择了避难所路线。
原来其实国家早就知道,他们为了避免引起恐慌,所以才选择把这个真相隐瞒下来。
直到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避难所的生活后,才选择把真相公之于众。
伊诚苦笑。
站在国家的角度上,他也能理解领导人的选择。
毕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星际文明的可能性太低了。
如果不建造避难所,龙国人民很可能还没有等到登上飞船,就已经冻死在接近零下270摄氏度的寒风之中。
或许,先考虑活下来,然后再考虑飞出地球。
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只有伊诚知道,四十年后的氦闪。
选择这一条路,根本就是一条死路!
周议长的话,引起了一阵骚动。
最近频繁的气候异常现象,已经引起了不少龙国科学家的关注,但是谁都没有想到,事态居然会严重到这个地步。
太阳老化?
这是在拍流浪地球吗?
周议长还在视频通话里面说着:“根据NASA的推断,接下来,或许在短短四年之内。地球的表面温度会降到接近宇宙外太空的温度。到时候,地表将不再适合人类生存,所有的农作物都将枯死,人类将面对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灾难。”
“两天后,联合国将会召开一个会议。在会议上,他们会提出两条自救路线。一条是建立地下避难所,先考虑如何存活下来。然后再发展科技离开地球,但由于不确定太阳目前的状况,这条路线上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而另外一条是从现在开始,集结全人类的文明力量,全力发展航天科技,以最快的速度做到让一部分人离开地球,保证文明的延续。”
“我想要听听你们的意见。”、
周议长的话音刚落,立马有一名老人站了起来,开口道:“方案二现在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以我们现在飞行器的速度,抵达最近的半人马座α星系,需要七千多年。在短时间内,就算技术出现重大突破,也最多只能将这个数字缩短一半。三千多年,相当于从西周开始到我们现代文明的时间。这个时间太漫长了,需要不知道多少代人,才能够抵达新的宜居星球。更何况还不知道半人马座α星球存不存在适合人类居住的新家园。如果没有的话,那么距离太阳系第二近的是巴纳德星,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是6光年。飞到那里,需要一万一千年!”
这个数字,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宇宙的宏伟。
人类的文明在整个宇宙的尺度面前,微小得不可思议,就好像一粒渺小到了极点的尘埃。
仅仅只是离开自己的家,去往离自家最近的邻居家里,就要耗费掉将近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时间。
而残酷的是,现在留给整个人类的时间,已经只剩下不到四十年了。
开口这名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太空电梯计划”的负责人,黎康平院士。
身为专业领域的院士,他说的话,很有分量,立刻获得了在场所有人的认同。
没办法,第二条路线看起来实在是太扯了。
想要做到太空旅行的地步,他们保守估计起码要三百年的时间。
而NASA测出来地球降温到零下二百七十度的时间是多久?
四年!
就算倾尽全人类的科技进行发展,把这个时间缩短。
那也不可能和四年这个时间比。
再怎么看,都是先建立地下避难所,考虑生存的问题才是关键。
周议长听完黎康平院士的话,也点了点头。
“大家还有别的意见吗?”周议长再一次面向众人问道。
伊诚在这个时候有些坐不住了,要是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下去,人类依旧逃不过灭亡的命运。
他想站起身来,反驳黎康平的话。
虽然以他现在的身份,去反驳一名院士的话。
属实是有些愣头青了,但他不得不这样做。
可就在这个时候,一双宽厚有力的大手把他按了下去。
伊诚惊讶地转过头,发现把他按下去的人,竟然是那个邀请他来参加会议的杨帆院士。
“周议长,我不同意黎院士的意见。”
杨帆院士站起身来,开口说道。
听到杨帆的话,周议长眼皮微微一颤,“哦?杨院士还有什么意见。现在我们是在讨论这个问题,各位随时都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
黎康平面无表情地看着杨帆,他并不觉得自己说的有问题。
不知道杨帆为什么要反对。
他也想听听看,杨帆反驳的理由是什么。
杨帆转过头来,微笑着看着会议室里的众人,开口说道:“黎院士有一点说得没错,以我们现在的技术,想要达到星际旅行很难。但是我不认为我们需要三百年的发展,才能够做到走出地球的地步。事实上,科技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线性发展的。它是累积到一个程度后,突然爆炸式的发展。就像最近一百年来,人类文明所取得的成就,要比过去五千多年所有的科技成就加起来还要多。这就是由量变引起的质变。”
黎康平似乎有一点听不下去了,皱起眉头问道:“杨院士,我不懂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杨帆回答道:“我的意思是。科学的重大突破,从来都是由那些天才推动的。牛顿用他力学为我们解开了经典物理学的面纱,而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带我们进入到了核能的领域。催生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或许,当全人类的力量集中在一起的时候,突破地球这件事,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