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让你下西洋,不是灭西洋 > 第2章 朱高炽,你怎么看?
换源:


       朱棣气得之哆嗦,手指着大殿中央的朱高爔,半天也没说出什么话来。

这时,朱高炽站立出来打着圆场,“还请父皇息怒,四弟之言,不无道理。”

“道理?什么狗屁道理!简直一派胡言!”

朱棣气鼓鼓的拍了拍身前的案几。

对于朱高爔,朱高炽一直以来都是照顾有加的。

一方面,作为太子、皇长子的他觉得自己有责任照顾这个不受父亲待见的亲弟弟。

另一方面,朱高爔与他的儿子朱瞻基几乎同龄,所以,朱高炽总是把对方当做自己的儿子一般对待。

朱高炽使劲给朱高爔打着眼色,拼命的暗示他给老爷子说说好话,还让朱棣有个台阶可以下。

没想到,朱高爔非但没有理会他的暗示,反而还继续变本加厉的火上浇油。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陛下您解释说过的啊,只要我言之有理,便既往不咎的啊。”

朱高炽低着头,站在他身边,小声的提醒着,“四弟,你少说几句吧。快别惹他生气了。”

“皇兄……”

朱高爔的话还没有说话,便被朱棣打断,“你俩在哪里嘀咕啥呢。”

“回禀陛下,没什么。”二人同时回答。

没过多久,朱棣的心情平复了一下,不再向之前那样生气,他不屑的看着朱高爔,冷笑一声:

“所以,那按你这意思,就是要朕取消使团出使西洋的国策呗。”

“你一会儿是不是要拿出太祖的禁海令?”

“非也非也!恰好相反,微臣反而认为,咱们应该出海,走的越远越好!不但咱们朝廷官方要出航,民间也能出航。”

朱高爔的话语掷地有声,犹如一颗深水炸弹,直接点燃了满朝文武的情绪。

先前的他们,还因为朱家父子的争吵,一直默默不语。

那么现在的朱高爔,则是有些违背祖制,刻意挑战高祖的禁令了。

要知道,禁海令可是高祖皇帝在洪武年间指定的国策,即使是朱棣,也仅仅是派遣使臣出海而已。

与文武百官一同震惊的还有朱棣,毕竟,他一直以为,自己这个小儿子,刚刚说的头头是道。

无非就是想和自己对着干,然后借机数落自己一番,可没曾想,这家伙竟然语出惊人,不按常理出牌。

他笑了笑,饶有兴致的看着朱高爔。

“你倒是好大胆啊,这禁海令可是先帝制定的国策,如今,就凭你一张嘴,就想推翻。谁给你的胆子?”

朱高炽有些害怕,赶紧碰了碰四弟的手,小声提醒道,“四弟,你糊涂啊,你到底在说什么呀!”

看着朱高爔半天没有反应,他内心气急,但又不能弃他不顾。于是,赶紧说道:

“父皇,四弟他一时激动,胡言乱语罢了,还请父皇莫要见鬼。”

朱高爔感激的看了看自己的这位皇长兄,他自然能听出来,故意把“陛下”转为“父皇”的称呼,无非就是想替自己求情而已。

可朱棣并不管这些,他怒拍龙椅,大声呵斥:

“大胆!此乃朝堂,威严庄重,岂是信口雌黄,胡言乱语之地!太子,你莫要多言!”

“这?”朱高炽为难了看了看父皇和四弟,一时之间,竟然没了注意。

接着,他又把目光投向朱高燧和朱高煦二人,希望他们俩也能以兄弟的情面,出来劝一劝。

可事与愿违,朱高燧二人直接忽视了他的求助眼神,直接把头转向一边了。

此时的朱高炽十分无助的站立原地,想说话,却发现什么也说不出来,最后只能叹了一口气,默默的退到一边。

“回禀陛下,微臣的建议,实乃百利而无一害啊。”

朱高爔笑着说道。

“好!朕就洗耳恭听。你要是说得对,自然赦免你;你要是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就别怪朕罚你了。”

“遵旨!”

朱高爔清了清嗓子,理了理思路,开始缓缓讲述着:

高祖励精图治三十多年,农业经济恢复,手工业大发展。

我天朝的丝织品、瓷器、茶叶受到西洋诸国的欢迎,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简直可以说是价值连城,奇货可居。

而我朝虽然地大物博,但是对于天然香料等物,却是无法自行生产,大量依赖进口。

目前,由于蒙古旧部盘踞西域,切断了我们通往向西经商的方向,短时间想打开路上通道怕是有些困难。

如今就只有海上通道这一条路。

微臣知道,蒙古旧部一直都是陛下心腹大患,所以,微臣有一个想法。

倘若我们在海上开辟了另外一条通道,不仅能够成功绕过蒙古部族的身后,还能够直接从蒙古的后方直捣黄龙!

届时,中原再从陆地派遣一支军队,形成前后夹击之势,纵使他蒙古骑兵再快,也自然成了瓮中之鳖了!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只要我们开辟了海上商路,那么这些盈利、税收统统都收进内库之中。

陛下积极谋划的北伐,自然也就有了强有力的军费支持。

此乃一举两得,陛下何乐不为了?

对于出海开辟商路什么的,朱棣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但唯独北伐这一点,是真的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朱棣终于开心的笑了笑,没有出声反驳,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陛下!昔日太宗皇帝被草原各部族为天可汗,铁木真被尊奉成吉思汗。靠的都是征服西域以及草原各部族。”

“如果海上航路的能够成功开辟,那么您就有机会,率领大明的铁骑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土,再次封狼居胥!”

“自从东汉大将窦宪之后,千百年来,可在没有第二个人有这样的丰功伟绩了!”

“海上有大明的水师,陆地有大明的铁骑,所向睥睨,战无不胜。”

“到那时候,就不再是这些区区小国来朝,还有其它实力更加强大的国家臣服,真正意义上的万国来朝!”

“这样的丰功伟绩,后世之人会如何盛赞您了?百全武功,日月可汗!”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