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汉王朝隆盛十四年十二月,天微寒,历时三个多月的研究,《数术御览》终于在李温的带领下编修完成。这其间,陈浩聪作为参赞也给李温和李幼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李温也通过自己的关系,征召了明汉王朝不少的数术大师以及精通算筹的算学高人。在这三个月里,李温以及这些“高人”通过算筹的计数方法以及历朝历代的算术典籍,终于把“数学”里的加、减、乘、除融会贯通到了“珠算”里。
腊月初八,皇宫大殿龙椅之上,皇帝刘纯看到第一本编修完本的《数术御览》十分地满意。今日乃是明汉王朝的“腊八节”,之前明汉王朝沿袭旧制,腊八节由皇帝率群臣在西山狩猎,以狩猎的方式祭祀上天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自刘纯登基,年号隆盛,重文轻武愈加严重,隆盛元年,腊八节由传统的狩猎庆祝改为了喝“腊八粥”,这个腊八粥的习俗传说是由佛教传入。今日朝会,刘纯也是为文武百官准备了腊八宴。这也是陈浩聪第一次体会在皇宫大殿席地而坐还能“大吃大喝”,这种感觉非常好。
“朕,没有想到李尚书用了这么短的时间就把《数术御览》编修完成,真乃大功一件,不知李爱卿要何赏赐?”刘纯高兴地问道。
李温赶紧离席下跪道:“全仗陛下洪福,微臣等只是恪守为臣之本分,自编修之始每日殚精竭虑,只愿早日完成这旷世奇书。”
“朕知道编修《数术御览》耗费了李尚书不少的精力,那些有功于编修成书的数术奇才你也要汇总上报,朕也要重重地封赏他们。”刘纯说道。
“谢陛下,微臣代他们谢过皇恩。”李温高兴地叩首道。
“传朕旨意厚赏编修《数术御览》的有功之臣。”
少顷,传旨太监便把圣旨宣读了出来,李温因编修有功特封太子少师仍任工部尚书兼将作大匠,李温的儿子李幼安也加官工部侍郎兼将作少匠。其余有功于编修的官吏或者士绅大多也都加官半级或者有财物赏赐,可以说参与《数术御览》编修的人员都得到了赏赐。
陈浩聪也不例外,也算是例外,因为刘纯又给了他一些财物上的赏赐,但是圣旨之内丝毫没有提及陈浩聪的“功劳”。
封赏完毕,刘纯接着对群臣说道:“今日乃是腊八节,朕与诸位爱卿一同欢庆,《数术御览》也已成书,朕欲在全国刊印此奇书与明汉皇历一同颁发全国。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臣以为《数术御览》虽然奇特,但是与皇历一同颁发则有不妥,一是因为新年将至,刊印皇历已经捉肘见襟,若是再加上刊印《数术御览》,臣怕忙中出错,有损陛下威严。”左丞相范忠立说道。
“范相所言有些道理,然而陛下刊发《数术御览》不仅能向万民展示陛下的文治与皇历一同颁发也彰显了陛下的德行,臣李继辉赞成陛下一同刊发。”
听了李继辉的话范忠立也赶忙行礼,改口道:“陛下,臣缺少远见没有体会陛下的深意,望陛下赎罪。”
“范相平身,此次刊印朕有意安排工部加紧都造,务必尽快完成,决不可出现纰漏,李尚书你可有把握?”刘纯直接点名李温说道。
李温内心一紧,心里想到“天下果然没有白给的午餐”,但是口中却是带着非常肯定的语气说道:“微臣定当全力以赴把差事办好,若是辜负皇恩,微臣定当以死谢罪。”
见李温如此“识趣”,刘纯也是高兴地说道:“如此,朕便等李爱卿的好消息,不知道李爱卿还需不需要副手协助,朕想这流芳百世的功劳诸位爱卿定不会让你独享。”
李温也赶紧回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微臣不敢贪功,不知哪位大人愿为副手,与我共同完成这伟业!”
听到刘纯和李温的话群臣立时无语,他们心里此刻正是万马奔腾。
刘纯眼看热闹的皇宫大殿此时鸦雀无声,脸上不觉露出愠色,心里想着:这帮文臣见危难之时竟然无一人上前,真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陈监正,这皇历本是你们司天监校定,朕便让你为李尚书的副手,你们一起完成《数术御览》和皇历的刊发。不知陈爱卿意下如何?”刘纯忽然正色说道。
陈浩聪现在也不是官场小白,他当然也看到皇帝刘纯的脸色不对,他听到刘纯的话后根本不假思索便叩头行礼道:“为陛下效力臣万死不辞,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好,朕心甚慰,便命你为李尚书副手,你二人协作完成《数术御览》以及本朝皇历的刊发,各部要全力配合不得掣肘。”
“是,陛下!”群臣也是高声应和。
退朝之后李温父子便很快地找到陈浩聪,这次他们完全没有了先前的顾虑,因为此时他们已经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陈监正,此次合作之事还多多仰仗大人出谋划策,以完成陛下重托。”李温客气地对陈浩聪说道。
“两位大人客气了,同是为陛下分忧,我等定会竭尽所能,不知道两位大人先从何处入手。”陈浩聪更是单刀直入地问李温父子。
李幼安开口道:“皇历印发历年都是司天监校定完毕再交由匠作寺刊印,今年的皇历在北方战事平定之前已经有司天监校定完成,陈监正只要过目一下,没有问题的话即可定版刊印。只是《数术御览》还没有完成刻版,此书所涉及的问题甚广,还有这刻板也要求精确,若是刻错或是在使用的过程有些许损坏那么肯定就是耽误工期。”
李幼安侃侃而谈,把自己的看法说了出来,陈浩聪总感觉有一道灵感划过自己的脑际。
“嗯?刻版印发?对了这时候还没有活字印刷术,现在使用的还是雕版印刷术,也就是类似于印章或者拓印,我要是发明活字印刷术是不是就能解决现在刊发《数术御览》的难题?”
想到这里陈浩聪不紧不慢地对李温父子说道:“皇历的刻板想必李大人已经监造完成了吧?皇历只要按例印发就是。至于《数术御览》的刊印,我想先不要操之过急。”
“操之过急?哎呀陈监正我等不得不急啊,这离元旦只有二十余天,此重任堪比泰山之重啊!”见陈浩聪如此说辞李温父子着急地说道。
“两位大人稍安,下官已经想到方法,请稍待一日,让在下考虑周全,若此法成功我可以保证事半功倍,定在元旦(新年)之前完成重任。”
“真的?陈监正可不要诓骗我父子二人,须知这可是抵上身家性命……呃,这可是国家大事,切不能儿戏啊。”李温急切间差一点说了“实话”。
陈浩聪略施一礼说道:“此地并不是讨论大事的地方,明日还请尚书大人多备刻字工匠,让他们在匠作寺等待,明日早朝以后我们在匠作寺见,告辞。”
李温和李幼安父子见陈浩聪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也只好答应,只是在他们内心还是对陈浩聪不抱有太大的希望,毕竟他们认为自己才是“行家里手”。
望着陈浩聪转身潇洒离去的背影,李幼安忍不住开口对李温说道:“父亲,此人的话能当真吗?”
李温捋了捋胡须说道:“陛下把编修《数术御览》的功劳都给了你我父子,但见这陈监正并无愠色,想必也是不凡之人,我们只给他一天时间,若明日他没有可行之法,我们便多安排工匠日夜赶工。幼安啊这是你我父子的际遇,也可能是架在你我父子脖子上的钢刀啊,一定要慎之又慎。”
“孩儿谨记父亲教诲。”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