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秦王嬴政准备要先灭韩,大殿中人都极其兴奋,大秦能一统天下他们也很高兴,他们是不会拖秦王嬴政的后腿的。
大秦人一众大臣都知道秦国有六个对手,和他们之间没少爆发战争,但是这六个对手中,秦国最喜欢打的就是韩国,两国之间爆发了二十多次大规模战争,大部分以韩国惨败而告终。
即便是韩国多次向秦国臣服,割地求和,秦国还是不肯放过它,逮住机会就攻打韩国,六国中韩国也是第一个被秦灭掉的国家。
韩国地理位置特殊。
秦国灭六国,采用的是远交近攻的策略,因为离秦国远的国家,两国不接壤,出兵攻打还要借道于它国,打下之后,也不好控制,很难变成秦国自己的土地。
还有,打远离秦国的国家,要劳师远征,粮草运输不易,风险很大,不划算,所以秦国选择交好与它距离远的齐国等国,让齐国在秦国攻打其他国家时,保持中立,不出兵相助,这可以减轻秦国的压力,等于变相帮助秦国。
齐国与秦国相隔距离远,成了秦国“远交”的对象,但韩国和秦国接壤,所以成了秦国“近攻”的目标。
韩国和秦国接壤,还和魏、楚等国接壤,是个“四战之地”,地理位置很特殊。
韩国地形南北长东西窄,是中原诸国的咽喉之地和交通要道。
六国攻打秦国时,经常从韩国借道。秦国拿下韩国后,可以以韩国为跳板,东进攻打关东诸国。
韩国地理位置特殊,让它被秦国时时惦记。
韩国拥有强大的资源和军工业
韩国虽然地盘不大,但国内拥有的资源非常丰富,它的农业发达,还拥有着丰富的铁矿储量。
韩国农业发达,拿下韩国后,可以让秦国获得丰富的粮食资源。
长平之战时,赵国出现了粮草短缺问题,赵孝成王为了不让赵军因断粮而陷入绝境,被迫将廉颇改换成了赵括,想让赵括早日击退秦军,但赵括经验不足,最终被白起诱敌深入,将其所带领的45万赵卒全部诛杀。
而韩国韩宣惠王听说后,就觉得联楚攻秦才是长远之策,于是他便下令停止和秦国议和。大
臣劝谏说,楚国很有可能是虚张声势,但韩宣惠王一直觉得秦国才是韩国最大的威胁,因此最终接受了楚国的建议。
宣惠王十九年,秦韩两国开战。
这是一场大会战,韩军哪里是秦军的对手,很快就招架不住。
韩宣惠王不断派使者催促楚国出兵,履行约定。
但直到韩国战败,也没见到楚国的一兵一卒。
最终,楚国把韩国给忽悠了。
这坑苦了韩国,最后韩国不得不向秦国求和,把自己的太子派到秦国做了人质。
这次之后,韩国发现五国确实不可信,他们都想利用韩国消耗秦国。
因此韩国的处境很尴尬,它合纵不起来,但连横却只能帮助秦国强大,加速自己的灭亡。在这样两难的境地下,韩国的外交政策越来越无力,最终变成了苟延残喘的自保,只要能自保,割地、求和等等什么条件都能答应。秦昭王后期,韩国被打得没办法,就向秦称臣,成为秦的附属国,只求苟安,能存在一年是一年,此后,秦国一直蚕食韩国。
“诸位大人觉得这次谁人可领兵灭韩?居然我大秦决定了要灭韩那就这么决定了。”
秦王嬴政看向大殿众位大臣说道。
“启禀陛下,臣请命领兵攻打韩国,为大王拿下韩国和韩王安。”
见大殿无人回应王翦站了出来大声说道。
“王翦大将军这次灭韩你就不要去了,你需要抵制其余五国,不让他们支援韩国,这样我们才能以最快的速度灭韩,对我大秦来说这样才更好更划算。”
秦王嬴政看见王翦请命后看向他说道,随即秦王嬴政把目光看向了李不凡。
【哇,我滴天,政哥你可不能看我啊!我只是一个咸鱼,我不去,我只想做一个咸鱼,这种打仗的事情别找我,我一点也不清楚,大秦人才辈出我不去,我就是来摸个鱼,不会让我去灭韩吧】
感受到嬴政的目光李不凡也是在心里想到。
哈哈哈,听到李不凡的心里话,嬴政开心极了,他还真的是这样想到,毕竟他知道李不凡的本事对他嬴政很放心。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