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邹培元22岁,去年刚从隔壁的水木学校毕业,来燕大当助教。
PS:这时候水木大学还没成立,只是“水木高等学校”。
按照历史轨迹,今年秋邹培元会被送去灯塔国芝加哥大学留学。
他最著名的履历是:
1928年到日耳曼,师从沃纳·海森堡进行量子力学研究。
1929年又到苏黎世,师从沃尔夫冈·泡利进行量子力学研究。
也就是说,日后他参与了量子力学的理论奠基过程。
可以想见,对“上帝是否掷骰子”的终极之问此时已经种在这个年轻人心中,所以他看到肖长庚的论文,一下子就激动了。
邹培元激动地说着自己收到这篇论文启发的观点,问道:“肖教授,您论文里面说的‘电子的波粒二象性’,我还是觉得有点抽象。到底怎么解释电子又是波状,又是粒子状呢?”
邹培元问的正是量子力学的核心问题。
肖长庚指向前面走过去的两个女学生,问道:“你瞧见姑娘的腿是什么颜色?”
邹培元一愣:“白……白色。”
肖长庚从胸口袋里取出茶色眼镜,原主不近视,这茶色平底眼镜纯粹是平时拿来扮斯文装13的。
他把茶色眼镜给邹培元戴上,问道:“现在看姑娘的腿是什么颜色?”
邹培元:“茶色。”
两个女同学没想到居然有两个男同学敢这么明目张胆地盯着她们看,她们啐了一声“斯文败类”,匆匆跑了。
肖长庚:“姑娘的腿是白色还是茶色,取决于我们的观测方式。同理,电子是波状还是粒子状,要看我们用什么方式观测,如果采用康普顿效应观察方式,那么它无疑是粒子状,如果用双缝观察法,那么它无疑是波状。包括光的波粒二象性,甚至薛定谔的猫,都是同理,那只猫死了还是活着,取决于我们用什么观测方式。”
(这毕竟是搞爽文,作者尽量用最简单的方式讲这些科学原理。任何经典科学原理都是可以极为浩瀚,也可以极为简单。就像上述的,大致是量子力学探索的主要内容。有趣的是,量子力学搞到最后,近似佛学,姑娘的腿也可以是白花花,也可以是茶色,取决于我们的观测方式,这就是佛家说的“色即是空”。当是顺带搞点科普,没兴趣的读者略过就好,不影响后面的剧情。)
邹培元再次如遭雷轰。
呆了好一会儿,邹培元问道:“先生,薛定谔是谁?”
肖长庚想想现在好像没薛定谔什么事了。
以后那只猫应该叫“肖长庚的猫”?
邹培元继续处于“醍醐灌顶”的状态,过了好一会儿,又激动地问:“先生,听说您要成立研究所,我!我能加入您的研究所吗!?拜托您!”
肖长庚愣愣:“呃。你不是要出国吗?”
邹培元攥紧了拳头,坚决地:“我放弃出国机会!我只想跟着您学习!跟着您继续进行研究工作,这就是我现在最…………最渴望的事情!”
肖长庚想想,邹培元出国后主要成就是搞量子力学研究,可现在这研究已经搞出来了…………
然后邹培元今后最辉煌的生涯就是西南联大时期,还有担任燕大校长时期。
自己的研究所还是蛮多东西可以搞的,现在薅他一些羊毛好像也不影响他日后的辉煌事业?
肖长庚:“那可以吧。要不你就去找夏理学长,说我的意思,你来担任研究所的总助理。”
邹培元又激动了,连声说道:“感谢先生!我一定做好工作,不辜负您的期望!”
肖长庚好容易把邹培元打发走了,又回去睡个回笼觉。
睡到日上三竿,他洗漱了,慢悠悠走出宿舍,来到食堂,照例花俩铜币,要了一份香炸糖耳朵,一份爆肚油肝,一份叉子火烧,还有一碗豆浆,早午餐一块吃了。
这年代都是社会上层人士才能进入燕大,所以校园里头颇有些上流阶层的气息,伙食也好得很。
照例看了会儿姑娘。
然后他晃悠到未名湖畔,这个时代的燕京天空澄澈碧蓝,纯天然无污染,碧空之下的未名湖也显得比一百年后赏心悦目。
前世肖长庚也是燕大的学生,这校园留下他青春时代的美好回忆,他对这里的感情是很深的。
此时看到一百年前的校园,肖长庚颇为感慨,但他看这未名湖怎么看怎么觉得不对劲。
少了点什么。
看了好一会儿,他想明白,博雅塔还没建呢。
按照燕大校史,全校供水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燕大,在今年7月,燕大商量出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在未名湖畔建一座水塔,这座水塔被创造性地修建成古塔的样式,成为华夏建筑的经典之作。
肖长庚溜达一会儿,邹培元匆匆寻来了,嚷嚷道:“先生!您在这儿呢!这是研究所的办理资料,请您看看。”
小伙子办事效率挺高啊。
肖长庚接过来,只见材料当头写着“长庚物理科学研究所”。
好家伙。
直接用他名字给研究所命名了。
这年轻人很晓事啊。
值得栽培。
肖长庚看看这资料做得挺细致,都是一些程序性的文件,说道:“挺好。把物理俩字去掉,再把‘科学’改成‘科技’。”
邹培元愣愣:“长庚科技研究所?”
他觉得先生是搞物理研究的,又是物理系出身,这研究所当然是“物理科学研究所”。
肖长庚:“嗯。咱们不止搞物理研究,也不止搞科学研究,还要搞技术发明。”
尼龙、丝袜、纺织机、二进制计算机、某些计生用品、无线电波、青霉素,乃至集装箱…………
能搞的东西很多,这些东西严格来说大部分不属于物理科学,属于技术发明。
邹培元吸一口未名湖畔的凉气。
不明觉厉!
邹培元又拿出一张名单,说道:“先生,这是蔡校长和夏学长给您的‘研究所可选用人才名册’,请您看看。需要那些人才,您打个勾,蔡校长和夏学长就把人给您要来。”
肖长庚接过来一看,两页稿纸的名册上写着几十个名字,大部分是各大高校物理学科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有一些留学生。
有燕大、水木,还有齐鲁、东南等。
蔡校长和夏学长的人脉真是广啊。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