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好圣孙,带咱一起去现代! > 007 军刀,大明!大明!
换源:


       “老人家,你和孩子快把这包子吃了吧。”

屋檐下。

朱允熥蹲下身子。

手里捧着两笼热包子折返回来,轻轻放在了二人面前。

正在乞讨着的老头闻声,迷茫的抬头,一脸不可置信。

然而恍惚了一阵。

便对着朱允熥磕头感谢。

接着。

老头手中动作飞快,一把抓起笼屉里的的热包。

但老头没有先顾自己吃。

而是把包子一点点掰开,喂进了自己孙女的嘴中。

小女孩单薄的身躯,也仿佛瞬间有了生机,眼中慢慢泛起了希望。

露着灿烂的笑容,大口大口的吃着。

朱允熥看着这一切,心里像是刀扎般的疼痛。

一直以来。

在后世养尊处优的他。

似乎忘记他所在的这个封建时代。

还有着一个巨大的通病。

吃不饱饭!

是很多人还在吃不饱饭!!

甚至只要稍微来一场灾情。

就可能会让他们易子相食,沿街乞讨。

想到这里。

朱允熥眼神充满了担忧,深深地叹了口气。

他总算明白老爷子带他来这里的另一层意思了。

不仅仅是告诉他湖广水灾的事情。

还想让他知道。

这所谓的大明盛世,现并不美好。

虽然老爷子一生都在为穷苦的百姓申冤。

但他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

就像现在。

兴高采烈吃着包子的爷孙二人。

他就算能帮的了一时,又怎能帮的了一世。

朱允熥深知授人以渔的道理。

于是。

他取下腰间荷包,缓缓放在小女孩手里。

态度认真,小声说道,“会好起来的,小妹妹,相信哥哥。”

说完。

他起身看向了身后的老爷子。

目光万分坚定。

是的。

他想让老爷子帮忙给这对爷孙,安排个差事。

哪怕做个仆人也行。

总比现在的境况好些。

他熟知,自己刚来到大明没多久。

好多勋贵还不熟悉。

目前只能依赖老爷子。

同时。

转身的一刹那。

朱允熥在内心发誓。

势必要让大明所有百姓真真正正的能吃饱饭,手里有余钱。

不再忍饥挨饿!

而在后方,朱元璋愣了下。

又立马反应过来,点了点下巴。

他从头到尾两眼眯成缝,目光带着慈祥的注视自己孙儿的表现。

虽然一直没有说话。

心里却十分舒服。

这孩子不愧随咱的性子,跟咱一样啊。

眼里一丁点看不得百姓受苦受难。

朱元璋应下了孙儿请求的这桩小事儿。

挥了挥手,叫来一个躲在暗处的锦衣卫开口交代着。

“你去一趟应天府,告诉他……”

“对了,记着最后嘱咐上咱的话,咱会定时去看这对爷孙的。”

锦衣卫迅速离去。

朱允熥看到,也心安了许多。

随后,朱元璋爷孙两人也就此打算离开街道。

但让他们都意外的是。

临走时。

那个正吃着香喷喷肉包的小女孩,突然放下手里吃到一半的包子。

挣开老头子的怀抱,一路踉踉跄跄,快速来到了朱允熥身边。

可能由于跑的太急。

小女孩轻微呼吸了下,本就营养不良的脸蛋变得苍白。

但她还是坚持的拉着朱允熥的衣袖问道,

“大哥哥,能问一下的名字吗?”

“怎么了?”朱允熥诧异。

“我想等回老家了,给大哥哥你求一个平安符送给你。”

朱允熥眼眶顿时难受起来。

………

天色渐渐有些暗了。

朱允熥和老爷子也踏上了返回宫中的路上。

路上。

老爷子想要继续步行回去。

但被朱允熥拒绝。

他心疼朱元璋年迈的身体。

坚持两人必须坐轿回去。

给老爷子气的,胡子颤抖。

最后满口直呼,自己的嫡孙儿“不孝了”之类的话。

轿子来了以后。

两人还大眼瞪小眼了一阵。

朱元璋不断使着倔强老头的小脾气,发着各种牢骚。

说什么,你爷爷我还没到老的走不动道那一步呢。

你这臭小子净瞎折腾!

但很快,朱允熥一脸谄媚的哄了会儿老爷子后。

坐在轿中的老爷子,心里又高兴了起来。

调整了个舒服的姿势。

老爷子后背往轿子一侧一靠。

心里美滋滋。

嘿嘿,咱的孙子这是彻底长大了。

知道心疼咱这老头子了。

两人乘坐的轿子里空间也很大。

完完全全可以容纳四五个人乘坐。

朱允熥在轿中边给老爷子揉着发酸的肩膀。

耳中也得知了湖广那边水患的惨烈灾情。

也一下子晓得了老爷子出宫的原因。

心里闷的慌,想要亲眼看看这些百姓的现状。

并且朱允熥通过老爷子口中。

还得知了另一条消息。

一股无名火在心中瞬间点燃。

诺大的大明朝廷,户部拿不出多余的钱粮赈灾也罢。

百官们竟然想不出一个解决灾民的办法!

难道他们就不怕这数十万灾民因为饥荒,发生哗变吗!

而这时。

老爷子也像是看穿了朱允熥的心思,闭着眼睛,声音森寒道。

“咱的好孙儿,你没有和那些难缠的百官们打过交道,你不懂,他们才不怕呢?!”

“对于他们来说,百姓填不填饱肚子,哗不哗变,一点都不重要!”

“那他们最在乎什么?皇爷爷。”

朱允熥若有所思,不耻下问。

这可是自己学习以后治理国家。

难得的机会啊。

老爷子却不知何时慢慢睁开眼睛。

双目之中燃起了熊熊大火。

他让朱允熥先暂时停下动作,神态忽然正色的看着自己这个嫡孙儿。

下一步,他嘴里向朱允熥阐述着该如何和官员打交道。

“熥儿啊,如果你是当官的,你最害怕失去什么?”

“头顶的乌纱帽?”朱允熥答道。

当官,当官,无非就为了仕途?

最害怕升迁数十载,一朝间乌纱帽却突然飞走。

所以他认为当官的无非就害怕这一点了。

可老爷子晃了晃脑袋,没有否认,也没有肯定,气势十足的回道。

“不,孙儿,比起头顶的乌纱帽,这群人更害怕他们的那颗项上人头。”

接着。

老爷子开始举例道。

“相比较士大夫文人官员,我们刚才所说的那些官员不见得有多少骨气。”

“士大夫他们最起码还知道些礼义廉耻,国家耻辱,这也是咱留下他们的主要原因。”

“有时候,咱不得不需要需要他们这种人来制约朝廷的规矩。”

朱元璋望着孙儿,干脆说出了自己内心的一部分心声。

为什么他之前没有大批杀掉一些腐儒的原因。

就是因为爷爷在非常时刻,需要这帮人出来,牵制百官。

说完,不等朱允熥出声。

朱元璋又冷哼一声,冰冷的补充道:

“但那些官员呢,他们才不管这些什么尊严不尊严的。”

“只要让他们保住自己的项上人头和乌纱帽,他们完全可以随时不当人子。”

“蒙元鞑子入侵我们的时候,他们跟狗一样就跪下了,心甘情愿去给人当奴隶。”

“但是,他们难道就没有想过吗?”

“鞑子的腰刀固然尖锐!”

“咱老朱家的军刀就一点不沾血吗?!”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