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了李青雅的电话秦博文又继续观看那个弹奏古筝的小姐姐。
直到一点多的时候那个小姐姐准备收拾东西走了,秦博文看为没得听了,也起身准备继续自己的游湖大业。
其实那个弹琴的女子也注意到了秦博文,毕竟一个人就坐在她对面听她弹奏,想不主意都不行。
这也让女子对秦博文起了好奇心,看秦博文走了,连忙上前走到秦博文前面,挡住秦博文的去路。
还学古人的那一套给秦博文来了一个万福礼,不过礼有些错,女子万福双手靠右,右手在下,这女子确是全部相反了。
礼必这女子开口:“小女子叶秋,观公子注视小女子良久,不知为何?”
秦博文心里想笑,这都什么年代了,还玩这一套不知道累不累。
秦博文虽然很多知识都是系统给的,从理论上来说他也算是个门派里长大的,这些古代的东西自然懂。秦博文也一时兴起想逗逗她。
秦博文回礼来了个时揖礼,身体肃立、双手合抱,从胸口向外轻推、微微躬身开口说:“小生姓秦、名博文,侵淫琴技许久,今观姑娘琴音动人,故难以移步,驻足听之。”
叶秋有些愣了,她只是个汉文化爱好者,看秦博文在哪里听了那么久想逗逗他,没要到秦博文也是个读书人。
不过既然自己开了头装逼,那就要含着泪装下去。
叶秋:“公子可否为小女子抚琴一曲?”
秦博文也不矫情也没有不好意思说:“可。”
于是走到古筝前弹奏一曲《蕉窗夜雨》的两个小节,《蕉窗夜雨》全曲只有三十四小节,秦博文不可能全部弹奏完毕的。
叶秋听了一会只觉得好听但是没有听出来什么,这首曲子叶秋也听过,可是秦博文只弹奏了两段就没有继续弹下去了,叶秋当然听不出所以然了。
秦博文看叶秋想催促他继续弹奏,又不好意思的样子,便也不吊着她胃口了,不管怎么说也听了人家弹奏两个多小时,为人家弹奏一整首曲也是应该。
秦博文弹奏的《蕉窗夜雨》,第一段节奏较缓,突出夜字。第二段开头稍微紧张,为风雨欲来作铺垫,然后节奏渐渐加快并作由虚向实处理,仿佛乌云逐渐密布并接近。下来一段速度、力度加强,表现雨字。最后一段高音按滑力求轻巧跳跃,表现夜雨轻打芭蕉,雨滴从蕉叶滴落的情景。曲子最后在宁静与清新的气氛中结束。
《蕉窗夜雨》第一、第二遍采用较为自由的4/4拍的慢板。缓慢、平和而雅致,重在抒情。右手弹奏出的浑厚、多变的音色与左手吟、揉、滑、按等技巧的结合运用,精美而美妙,并以旋律骨干音“添字”和“延续滑音”的手法加以充实。精确地表现了“一夜不眠孤客耳,耳边愁听雨萧萧”的思乡之情,诱发听众联想的意境。
秦博文弹奏技巧挺好,但是真正能听得懂的人不多,大多数人也只是觉得好听,至于好听在哪里,曲子里表达什么意思还真没有多少人听的懂。
叶秋这会也不装了,也不去搞古人那一套了。上来就抓住秦博文的手很是激动的说:“大神你真厉害,刚刚你是怎么做到的。”
还一边说一边观看秦博文的手。
这首曲子可是很难的,可秦博文都没有带义甲,还弹奏的那么好,不懂的人可能不知道,叶秋当然算是懂行人。弹奏古筝不带义甲声音会暗淡很多,当然有的曲子也需要暗淡,可秦博文弹奏的时候改明亮的时候明亮、改暗淡的时候暗淡,和带了义甲一样。
秦博文微微一笑没有解释。有些东西他也不好解释。秦博文没有带义甲但是自己有指甲啊,只是普通人的指甲硬度达不到而已,如果秦博文给她说用指甲弹奏,叶秋也不一定相信。
秦博文弹奏了一下叶秋的琴也知道她应该对古筝很精通,对古筝的好坏却不怎么了解。
叶秋看秦博文不愿意告诉她便不再问了,只是心里有一点失落。
秦博文看叶秋有些失落也有些不好意思便说道:“我这个你技能你学不来,你的熟练度或者技巧可能会赶上我,但是不带义甲就弹出那样的音色你是学不来的,我的指甲比较特殊,可以用指甲代替,平常人的指甲是不可能的,当然了,这些是需要技巧的。”
秦博文这话是在安慰叶秋,他的技能可是系统给的神级,这个世界上能达到秦博文这个地步的几乎没有。别忘了秦博文的反应、感官都不算正常人,再加上他的神级乐器精通怎么会有人超越他。
叶秋也知道她和秦博文有的差距,在她眼中秦博文应该是大师级的自己只能算中等。如果让真正的大师去听,他俩差距那就是天差地别了。
叶秋左右无事让给她工作的人把东西收了,自己准备请秦博文吃顿饭,顺便偷师,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偷师。
叶秋很主动的说:“我请你去楼外楼吃饭,一起探讨一下怎么样。”
有人请吃饭,还是美女,秦博文当然很乐意了。
叶秋也是下了血本,为了偷师请秦博文去楼外楼吃饭,很欣慰的是到了地方没有位置了,叶秋只好带着秦博文来到一个相对高档的餐厅请秦博文吃饭。
吃饭的过程中叶秋一直像秦博文请教一些不懂得问题或者技巧。秦博文看在听了人家两个多小时的琴,人家又请吃饭的面子上也是一一解答。
两人聊着聊着就聊道古筝上面了。
秦博文说:“你不如换一张好点的琴,你这张琴只能算凑合。”
叶秋听秦博文说自己的琴不好便说:“这琴我可是花了两三万买的,这还不好?”
秦博文解释道:“贵不代表就好了,我看你这古筝用了很多种材料做的,说白了有些画蛇添足。或者纯粹为了好看,完全没必要,反而影响音质,你的那副琴也就音板是泡桐,其他的都是杂七杂八的材料很多地方都是粘贴上去的。”
叶秋听秦博文这么说有些沮丧的说:“市场上能买到的都是这种,你说的那种市场上也没有啊。”
秦博文也是会做古筝的,他觉得做古筝很容易。于是给叶秋除了个主意让她找老木匠做一个。
秦博文不知道的是,他懂音律,做古筝当然更容易。当然,如果给一个老木匠准确的尺寸也可以做出来的,难得是音板的纹路,这里的纹路是古筝里面的纹路不是表面木材的纹路而是为了音质一点点凿出来的,有的纹路就像搓衣板,市场上的古筝是没有这个纹路的。(作者见过以前的古筝,从里面看就像是搓衣板,听老人说这是为了调音,现在市场上的没见过这个纹路了。真正的原因我也没有查找道,貌似网上都没有这个纹路。)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