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点到名的赵勉无奈的站到人群前方。
“陛下,臣在。”
朱元璋:“江宁一县如今有多少人口?”
好在赵勉往日里工作也算是兢兢业业,不是那种尸位素餐的官员。
而且江宁县乃是京城应天府直辖的八县之一,还是八县里被治理的最好的那个。
因此面对朱元璋的询问,赵勉略微思索了一下便开口回答道。
“回陛下,江宁一县现如今在册人口共有318573人,一共41384户。”
听到赵勉的回答,朱元璋心里暗暗思衬。
“三十万人出头,养上一年咱养得起。”
于是便对赵勉吩咐道:“今日起便由你亲自着手安排户部筹备出一笔应急粮,用来以备不时之需。”
“所筹额度,就暂定三十万人一年所用吧。”
听完朱元璋的要求,赵勉顿时冷汗就冒出来了。
应急粮食?还正好够三十万人一年吃的?
您干脆直接说给江宁县准备的不就行了?
现在整个户部上下都挤不出半点油水了,那数百万的旱灾流民问题还没解决呢。
哪还有能力再筹备这么一笔应急粮食?
一脸苦笑的赵勉也不管朱元璋是不是正在气头上,开口拒绝道。
“陛下,恕臣无能为力。”
“现如今大明连年大旱,受灾的百姓数不胜数,流民都已经开始朝着应天而来了。”
“这几日为了赈灾粮一事,臣已经好多天没能睡个好觉了,实在是想不出多余的办法了。”
朱元璋可不管这些,这么大个国家,难不成多一个县的嘴巴就养不活了?
再说,也不需要你现在就拿出来啊。
那是为了防止明年江宁县的人没饭吃才准备的,用不用得上还两说呢。
因此听到赵勉的拒绝朱元璋不满道:“我大明地大物博,国富力强。”
“你身为堂堂户部尚书,掌管着全国的钱袋子,难道连一个小小的江宁县都养不起?”
“难道你把咱们大明的钱粮当成了你自家之物,舍不得拿出来分与百姓一丝一毫?”
“还是说你们户部官员中饱私囊,侵吞了不属于你们的东西?”
听到朱元璋后两句,赵勉顿时亡魂大冒。
现如今在大明官场混的,有几个不知道朱元璋最讨厌的就是贪官污吏?
要是能力不行,凑不出钱粮那最多也就是丢官去职。
哪怕是用家国大义来反驳对抗朱元璋,说他为父子亲情浪费国力来帮太子朱标收拾烂摊子。
最多也就是被贬个官,以后说不准哪天气消了还能把你再召回来继续用。
可是这罪名要是稀里糊涂的认下了,那真就人头不保了。
因此身为官场老手的赵勉毫不犹豫跪下,义正言辞的道。
“陛下也知户部的钱粮乃是国家之物,乃是我大明百姓之物。”
“又怎可拿来为太子的不智之举买单?”
“这要臣如何向满朝文武交代,如何向大明百姓交代?”
不得不说洪武时期真的是个神奇的时期。
这种差不多可以说是指着皇帝鼻子骂的行为,放到其他朝代是极为罕见的。
而在洪武朝,所有人都觉得屡见不鲜,甚至习以为常了。
不止百官觉得很正常,就连朱元璋自己也觉得很正常。
不过正常归正常,但是他也不可能跟臣子妥协。
他朱元璋可以不在乎臣子骂他,但他决定要做的事必须要做到。
他“唰”的一声,抽出蒋瓛随身携带的宝剑,然后反手一掷。
寒光闪耀的宝剑直直的插到了户部尚书赵勉的身前。
吓得跪在地上的赵勉慌忙的往后挪了两步。
朱元璋:“朕现在给你三个选择。”
“要么你上书请辞,朕换个人来干这事。”
“要么你把剑拔起来死在这,朕换个人来干这事。”
“要是都做不到,朕亲自把你砍了,再安排个人替你干这事。”
“再一再二不可再三,朕这次破例给你第三条路走了,你自己选吧。”
在场的文武百官哪能想到事情会如此发展。
没想到朱标即使是做出了如此离经叛道的事,身为皇帝的朱元璋宁愿做个暴君也要纵容朱标肆意妄为。
詹微等大佬见到赵勉有难,急忙跪下为赵勉分担火力。
“陛下,您乃是大明天子,这天下百姓可都是您的子女啊。”
“殿下身为储君做出如此有失民心的举动,您万不可因为父子亲情而置天下子民与不顾啊。”
“赵大人所言非虚,您如此所为实在无法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做出决定的朱元璋早就想好了这件事要怎么交代。
历朝历代的开国领袖,有哪一个不是雄才大略,以江山为棋,以众生为子的?
自然不可能无端端做出一些没有目的的举动。
之所以选择纵容朱标,不单单是因为朱标将死。
想要给他在最后的日子里做一些想做的事,少受些拘束。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让朝廷众臣在他朱元璋的潜移默化之下,对朱标的储君之位产生动摇。
从这一点选择上不难看出来,朱元璋和朱标的底层性格十分相似。
因此见时机差不多成熟了,朱元璋开始了他另立新君的第一步。
“交代?”
“你们跟朕要交代是吧?”
“可以!”
“传令!”
“八百里加急,召燕王朱棣即日回京。”
朱元璋此话一出,整个奉天门顿时静的落针可闻。
把已经封王就藩的王爷被召回京师是什么意思?
而且还是大家公认的,性格最像朱元璋的燕王朱棣。
这其中传出来的讯号,恐怕能让整个大明官场都发生大地震了。
然而朱元璋可不理他们有多震惊。
他看向张安仁、孙博庸两人,冷声道。
“朕保证你江宁县百姓饿不死,这交代够了吗?”
“如果够了赶紧给朕滚回去,别来这丢人现眼给朕惹麻烦。”
说罢,朱元璋一甩手,怒气冲冲的下朝走人了。
至于说杀了张安仁、孙博庸这两个大闹朝堂的官员?
其实朱元璋从一开始压根就没想杀他们。
张安仁好歹也是大明立国以来,唯一一个得过特赐圣旨,建状元郎以示嘉奖的人。
朱元璋怎么可能把这号人给忘了。
不然以张安仁那备受同行排挤的性格,怎么可能安安稳稳的在京城附近当了十几年知县。
早就被人找个借口赶走,然后好不容易治理出来的成果被关系户给摘了桃子。
之所以朱元璋不提拔他,是因为目前朝堂之上暂时没有合适他的位置。
等到哪天朝堂之上有适合的位置空了出来,他张安仁能因为左脚先出门而连升三级。
这种人放到后世叫:储备干部。
而且是那种实打实的储备干部,而不是某德基、某物流那种听起来好听实际上没啥用的储备干部。
见到朱元璋离开,站起身来的詹微扶起腿还在抖的赵勉。
忧心忡忡的说道:“陛下这几年精力不济,颇有些汉武晚年之相啊。”
赵勉等人自然听得出詹微的言下之意,这是觉得朱元璋有些年老昏聩了。
“詹大人意下如何?”
詹微转头看向东宫的方向:“既然我等拦不住陛下,那便努力让储君走回正道吧。”
其他大佬听了詹微的话,认同的点了点头。
“理当如此。”
PS:今天就上架了,已经定时完成,数万字爆更,请兄弟们耐心等待,谢谢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