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醉花成荫 > 第十七章 旧案·旧人
换源:


       封府的福碧院中,沈氏不明白自己女儿方才为什么阻挠自己要给那丫头验身一说,正气股股的连喝的茶水都嫌烫的慌。

一脚踹在奉茶的侍女身上:“没眼力见的东西,是要烫死我吗?”

同样正在喝茶水的封毓琇却觉得茶水的温度刚好,是自己母亲心情不好,做什么都是错的。她也没让那丫头继续跪着,讨自己母亲嫌,摆摆手,让她下去。

这些深府里的丫头婆子们,惯会看人的眼色行事,就拿当下来说,这福碧院中大夫人专横霸道,四姑娘娇纵任性,唯独二姑娘端庄有礼,对下人还有些和颜悦色。所以每当老爷去了别的姨娘屋子时,大夫人总要在院子发好大的火,每每遭殃的还是他们这些下人,也每每他们能求助的对象也只有二姑娘。

所以,现在,有着菩萨心的二姑娘让他们下去,他们还不麻溜的走。

“母亲,你失态了!”

此刻屋子里只有沈氏和封毓琇二人,母女之间说话也不再顾忌。从她陪着母亲一起到奉天府,听到三妹的现场辩论,进而回到封家。她一路上保持着缄默,因为失忆后的三妹一直给她一种陌生而又无法掌控的感觉。

从母亲安排人打算羞辱她的时候,她就一直坐壁上观。她也想知道她的这个三妹妹会如何应对,虽然此举会影响他们封府的名声,但对于她,已经内定的进宫之人,并无影响。

当看见那些婆子吃着瘪进来时,她就更加确定,这个三妹妹,虽说失忆,这性子到是比以前有趣多了!

至少不是那种说什么都是一副死鱼脸的样子。

所以当母亲再次提出要给对方验身的时候,封毓琇面露不满,她这个母亲今日不仅失了当家主母的做派,还急功。

这不是亲手将把柄送到老太太手里?

沈氏对于大女儿的责怪,心中怯怯。这个家,她不怕自己的丈夫,不怕不喜她的婆母,就怕自己眼前的女儿和身在武陵书院的封行云。

为此,她只好拧着眉低头,声音低弱:“我这不是怕她得了你父亲的关注吗?”

自家母亲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父亲一入朝便将兄长送入武陵书院进行培养,也找了宫里退养的嬷嬷来教她和四妹宫中规矩和女子八雅。就是五妹,虽然庶出,但她相信,父亲也必定会有所安排。倒是身在青都的封子涔,不知父亲心里是如何打算的。

如今三妹回来,再加上今日奉天府上她那镇定自若的态度,她不相信父亲心中没有其他的衡量。

至少从父亲一回来就去书房,没有在前厅等着责怪就能看出来,父亲对于这个三妹,与以往不同了。她甚至相信,若是她进了宫,父亲的重心很有可能会放在她这个三妹的身上。

所以母亲今日,若是真能揭露她并非完璧之身就罢了,若是不能还把着不放的话,只怕惹的父亲不高兴。

沈氏听着自家女儿的一顿分析,想着那贱丫头日后会有更好的安排,她心中的那根刺就更深。当年嫁给封尚,虽然她心中是自愿的,但她毕竟是官家女子,嫁给一个商户,本来就已经被她的那些好友不耻。更没想到又是以平妻身份入府,导致她成亲之后,一度无颜回门。

她也没想到,十几年后,她的相公一度成为新帝宠臣。她的儿子,也入了武陵书院求学,她的女儿也将要入宫为妃,她的人生,此时才算是扬眉吐气。

当她再回乐安城时,那些世家的女眷,哪个看她不是羡慕嫉妒恨。

而当年给她耻辱的人虽然死了,但是她的女儿、儿子却活得好好的。

本来以为封璃雀死了,那个病秧子弟弟也被她扔在了青都。可现在倒好,死丫头不仅回来了,还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她不难想象,等自己下次参加哪府的宴会时,肯定会被对方拿出来嘲笑。

一个明晃晃的耻辱就在她的眼皮子底下,她怎么可能受得了。

但方才琇儿说的对,今日她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沈氏喝水的手一顿:“那你父亲要真是对那丫头另眼相看了怎么办?”她可不想给那丫头找一门好的亲事。

封毓琇倒不担心这个,毕竟她没有母族。再怎么翻腾也是要靠着封家这棵大树!

“母亲只需要伺候好父亲,别的都先别管,祖母要如何,您也别管。”这个家,说到底还是父亲当家,只要拿捏好父亲便是拿捏了整个封家。

况且,自古以来,枕边风比什么都有用!

沈氏的担心不无道理,至少封尚此刻的脑海中全是自家那重新归来的三女儿,在奉天府意正言辞的身影。

他没想到,这个家里最先带给他惊喜的,不是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大儿子和二女儿,而是这个他从来没指望过得三女儿。

封尚手中的毫笔微顿,他不免想起那个光风霁月的女子,初见时,她言笑晏晏。

此后,再见自己时,有礼却尽透着疏远。他知道对方的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只是,他的野心,从来不是仅限于商海。所以当母亲发现对方身份时,提出生米煮成熟饭,他并未拒绝。他的内心里,对于她,也是有过心动的,毕竟,没有一个男子会不喜欢那样一个女子!

自后,对方的疏离总是提醒着自己当初的名不正言不顺。

她在府中那么多年,没有一个司家人找上门,他不由怀疑母亲探听到的消息是否属实。就算是真的司家人,但这么长时间不来找,估计也是一个弃子。对于弃子,他从来不会费太多的心思。

可是,他没想到,她的女儿,只不过两年没见,身上透露出的气质以及那身姿态,让他眼前一亮。

不过两年,已算是脱胎换骨。若是从小培养,那还得了!

思此,封尚不免有些后悔。

也因此,封尚将心思也动到了身在青都得封小六身上。

那小子如今年龄尚小,若是此刻培养,再入朝堂,绝对会是一把利剑。

再加上现如今还在武陵书院的大儿子,还有亭亭玉立即将进宫的二女儿,封尚心中说不出的餍足。

仿佛封府的百年荣光,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