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苏设计师的重生逆袭路 > 第二章 网店爆单与造谣反击
换源:


       苏晚捏着银行卡走出财务室时,指尖还能感受到卡片边缘的凉意——这是她重生后拿到的第一笔项目奖金,整整五万块,比前世同个项目的奖金多了近一倍。阳光透过写字楼的玻璃幕墙落在卡面上,映得她眼底亮闪闪的,前世被掏空积蓄、连丧葬费都要靠奶奶拼凑的窘迫,仿佛在这一刻被彻底碾碎。

“晚晚,奖金到手啦?晚上请吃饭呗!”同事凑过来打趣,苏晚笑着应下,心里却已经盘算起了更长远的事。前世这个时候,国风服饰的热度刚起,尤其是平价汉服配饰,因为门槛低、颜值高,正被学生党和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疯抢。她打开手机备忘录,飞快记下几个关键词:缠花发簪、软璎珞、改良禁步,又在后面补了句“定价控制在50-150元”——要做就做普通人买得起的国风美物。

接下来的一周,苏晚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耗在了出租屋里。书桌被堆满了珍珠、玉髓和丝线,她对着电脑自学网店装修,又翻出前世收藏的非遗工艺视频,反复琢磨缠花的绕线手法。开店第一天,她上架了十款配饰,每款都配了详细的制作过程图,标题里特意加了“原创国风”“日常可戴”的标签。没指望立刻爆单,可当晚十点刷新后台时,订单数赫然停在“86”这个数字上,吓得她差点打翻手边的奶茶。

销量涨得比她预想中还快。第七天,一款缀着小颗淡水珍珠的缠花发簪卖断了货;第十四天,网店粉丝破万;到第三十天,系统提示“本月销量10023单”时,苏晚正蹲在地上打包,手指被胶带粘得发黏,嘴角却扬得老高。她给网店取名“晚·国风”,头像是奶奶年轻时做的一件苏绣手帕,如今这小小的店铺,正成了她逆袭路上最扎实的第一步。

可树欲静而风不止。

“你们听说没?苏晚那网店卖的配饰,是抄的南边一个小设计师的款!”

“真的假的?我还买了她家的璎珞呢……”

茶水间里的议论声像针一样扎进苏晚耳朵里,她端着咖啡杯站在门口,正好看见林薇薇靠在吧台边,眼底藏着得意,嘴上却故作惋惜:“唉,本来还想帮她澄清的,可人家把对比图发过来了,连配色都一样,我也没办法……”

苏晚推门进去,脚步声让茶水间瞬间安静下来。林薇薇转头看见她,脸上立刻堆起无辜的笑:“晚晚,你别听他们乱说,可能就是巧合……”

“巧合?”苏晚把咖啡杯放在吧台上,声音冷静得没一丝波澜,“林薇薇,你上周借我设计本看,是不是偷偷拍了里面的缠花草图?还有陈景明,昨天在朋友圈发‘原创被抄’的截图,配图里的设计稿,是不是你俩照着我网店的商品画的?”

林薇薇的脸“唰”地白了,支支吾吾说不出话。苏晚没给她辩解的机会,转身回了工位,打开电脑调出两个文件夹——一个是她从去年就开始记录的设计手稿,每一张都标了日期,最早的缠花设计甚至能追溯到大学时期;另一个是她拍摄的制作视频,从选料到绕线,每一步都有时间戳。她把这些资料整理好,直接发给了部门领导,又附上了林薇薇借设计本的聊天记录、陈景明朋友圈的截图,最后加了一句:“他们恶意诽谤,我已经向公司法务部提交了举报申请。”

不到一小时,领导就把林薇薇和陈景明叫进了办公室。再出来时,两人头都快垂到胸口,林薇薇的眼眶红红的,却没人同情——法务部已经核实,所谓的“被抄设计师”根本不存在,对比图是陈景明用修图软件改的。当天下午,公司内部群里就发了通报,批评两人“造谣生事,损害同事声誉”,扣了当月绩效,林薇薇原本预定的晋升名额也泡了汤。

风波刚过,新的麻烦又找上门。网店爆单后,合作的面料商突然说“稀有玉线断货”,要等半个月才能补货。苏晚看着后台堆积的订单,急得嘴角起了泡——要是超时发货,不仅会掉评分,还会让刚积累的口碑受损。

就在她对着手机通讯录发愁时,微信突然弹出一条消息,是顾沉舟发来的:“听说你缺玉线?我仓库里有一批改良过的宋锦线,颜色和你网店的配饰搭,要不要看看?”

苏晚又惊又喜,立刻回复“要”。半小时后,顾沉舟的车停在了她出租屋楼下,后备箱里装着两大箱玉线,颜色比她之前用的更鲜亮,手感也更细腻。“这是我之前为非遗项目准备的,你先用着。”顾沉舟帮她把箱子搬上楼,额角沁出薄汗,却只字不提自己特意从郊区仓库赶过来的事。苏晚递给他一瓶冰水,想说谢谢,他却先开口:“你的设计很有灵气,别被小事绊住。”

看着顾沉舟转身离开的背影,苏晚心里忽然暖了——这个总是话少的面料商,好像总能在她需要的时候,悄悄递来一份靠谱的支撑。

几天后,苏奶奶从老家过来,手里攥着一个旧存折,塞到苏晚手里:“奶奶这几年攒了点钱,你拿去租个正经工作室,总在出租屋里打转也不是事儿。”存折上的数字不算多,却都是老人一针一线缝补衣服攒下的。苏晚鼻子一酸,抱着奶奶说了声“谢谢”。

她用奖金和奶奶的积蓄,在文创园租了个三十平米的小工作室,又招了两个女孩——一个懂电商运营,一个会手工制作。三个姑娘挤在堆满布料和配饰的房间里,白天打包发货、讨论设计,晚上就点外卖、聊未来,小小的空间里满是干劲。

转折发生在一个周五的早上。苏晚刚打开电脑,就看见本地生活类APP的推送——“城市小众好店推荐:晚·国风,让国风配饰走进日常”,她的网店赫然排在榜单第三位。更让她惊喜的是,下午就有记者联系她,想做一期关于“年轻设计师与国风文创”的采访。

采访当天,苏晚穿上了自己设计的改良汉服,胸前别着一枚小巧的缠花胸针。面对镜头,她说起自己的初衷:“我想让大家知道,国风不只是博物馆里的文物,也可以是日常能戴的发簪、能配的璎珞,是藏在生活里的美。”记者问她有没有想过放弃,她笑着看向窗外——工作室的墙上,贴着她们三人画的梦想板,上面写着“让晚·国风走出国门”。

“没想过,”苏晚的声音清亮又坚定,“因为我知道,我走的每一步,都在靠近我想要的人生。”

采访文章发布的那天,“晚·国风”的订单又爆了一轮。苏晚看着后台不断跳动的数字,又看了看身边忙碌的同事,忽然觉得,重生后的这条路,虽然有风雨,但每一步都走得踏实又滚烫。而她不知道的是,不远处的面料厂里,顾沉舟正拿着手机,反复看着那篇采访,眼底的笑意藏都藏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