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田地里,村民们正用新打造的锄头耕地,能量耕牛在田里穿梭,一派忙碌的景象。林越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却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耕地靠耕牛,虽然比人力快,但效率还是不够高,要是能有更高效的工具就好了。
“要是能有拖拉机就好了。”林越小声嘀咕道。拖拉机的效率比耕牛高好几倍,能节省很多人力,还能深耕土地,让庄稼长得更好。
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再也压不下去。林越决定试试,看看能不能具象化出一台拖拉机。他走到一块空地上,闭上眼睛,开始集中精神。
他在脑海里回忆拖拉机的样子:红色的车身,四个大轮子,前面有驾驶室,后面能挂犁杖。他努力回想拖拉机的结构,比如发动机、变速箱、方向盘,但他对这些部件的具体构造并不了解,只知道大概的样子。
信念在心里凝聚,手心的淡蓝色光雾渐渐亮起,光雾在空地上凝聚,开始形成拖拉机的轮廓。但很快,光雾就开始不稳定,车身的轮廓忽明忽暗,发动机的位置始终无法成型,最后光雾散去,地上只留下一个残缺的拖拉机机身——没有轮子,没有驾驶室,只有一个空荡荡的铁壳。
“怎么会这样?”林越皱起眉,他之前具象化耕牛、黑板、退烧药都很顺利,为什么这次会失败?
“林越,你怎么了?”赤瞳走了过来,看到地上的残缺机身,疑惑地问。
林越摇摇头,把自己想具象化拖拉机却失败的事情告诉了她。
“是因为你对拖拉机的结构不了解吧?”赤瞳思考了一下,说,“就像帝具,需要用特定的素材和工艺才能打造出来,要是不清楚这些,就算有再好的想法,也造不出帝具。你的能力可能也一样,需要结合现实的认知,才能具象化出完整的东西。”
林越眼前一亮:“你说得对!我之前具象化的东西,比如耕牛、黑板、退烧药,都是我了解结构和用途的,所以能成功。但拖拉机的结构很复杂,我只知道大概的样子,不知道具体的部件构造,所以才会失败。”
这时,拉伯克和玛茵也走了过来。拉伯克看到地上的残缺机身,笑着说:“你这是想变什么?看起来像个没完工的铁盒子。”
林越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拉伯克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之前用交叉之尾的时候,也需要清楚丝线的长度和韧性,不然很容易断。你的能力应该也有类似的限制,需要‘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玛茵也点头:“没错!我的浪漫炮台需要知道目标的距离和风速,才能准确击中。要是不清楚这些,就算我信念再强,也打不准。”
希尔和雷欧奈也闻讯赶来,大家围在一起,讨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既然需要了解结构,那我们可以找一些旧机械的图纸。”希尔温柔地说,“我之前在村里的旧房子里看到过一些破旧的书籍,说不定里面有机械的图纸。”
雷欧奈拍了拍手:“好主意!我们现在就去村里找找,说不定能找到有用的东西!”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分头在村里的旧房子、废弃的仓库里寻找。林越则留在原地,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能力——他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不是“万能的”,需要结合现实的知识和资源,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这不是缺点,而是让能力更“脚踏实地”的限制,避免他过度依赖信念,忽略现实的重要性。
中午的时候,希尔拿着一本破旧的书跑了过来,书的封面上写着“旧时代机械图鉴”,里面夹着几张泛黄的图纸。
“林越,你看!这里有拖拉机的图纸!”希尔翻开书,指着其中一张图纸,“虽然有些地方残缺了,但能看清大概的结构,比如发动机的位置、轮子的尺寸、驾驶室的构造。”
林越赶紧接过书,仔细看了起来。图纸上虽然有很多地方模糊不清,但能看清拖拉机的主要部件: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车轮、驾驶室。他一边看,一边在心里回忆现代拖拉机的结构,把两者结合起来,在脑海里形成完整的拖拉机构造图。
“我再试试!”林越走到空地上,闭上眼睛。这次,他的脑海里不再是模糊的轮廓,而是清晰的结构:发动机的气缸排列、变速箱的齿轮咬合、车轮的轴承连接……他坚信“这台拖拉机能帮助村民提高耕种效率,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信念与现实认知结合,手心的淡蓝色光雾稳定地亮起。
光雾在空地上凝聚,渐渐形成完整的拖拉机轮廓:红色的车身,四个大轮子,前面的驾驶室里有方向盘和仪表盘,后面挂着犁杖。等光雾散去,一台崭新的拖拉机出现在大家面前,和图纸上的样子几乎一模一样,甚至比图纸上更精致。
“成功了!真的变出拖拉机了!”玛茵兴奋地跑过去,伸手摸了摸拖拉机的车身,“好硬的铁!比我想象中大多了!”
拉伯克也凑过来看,用手转了转车轮:“这轮子真结实,应该能在田里跑。”
雷欧奈试着拉了拉拖拉机的扶手,惊讶地说:“这么重的东西,竟然能拉动!林越,你这能力也太厉害了吧!”
林越笑着说:“不是我厉害,是大家一起找到的图纸帮了忙。没有这些图纸,我也变不出完整的拖拉机。”
他坐上驾驶室,试着发动拖拉机。发动机果然运转起来,发出“突突突”的声音,车轮缓缓转动,在空地上行驶起来。
“太神奇了!”老秦头正好路过,看到拖拉机,惊讶得合不拢嘴,“这东西比耕牛快多了!有了它,我们的耕地效率能提高好几倍!”
林越把拖拉机开到田里,挂好犁杖,开始耕地。拖拉机在田里行驶,犁杖深深插进土里,翻起一层厚厚的土块,比耕牛快了不止十倍。村民们都围过来看,眼里满是兴奋和期待。
“有了这东西,我们以后再也不用那么辛苦地耕地了!”
“林越大人真是太厉害了!”
“我们的庄稼肯定能长得更好了!”
林越从驾驶室里下来,看着大家兴奋的样子,心里也很开心。他知道,这次的经历不仅让他成功具象化了拖拉机,更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理想主义需要现实的根基,信念需要知识的支撑。只有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目标。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