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汉铭千古传 > 第五章 天师辞府
换源:


       鹤鸣山天师府的三清殿内,张衡展开齐林从洛阳寄回的信件,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信中详细写了早朝时的争执,灵帝起初欲封道教为国教,却因张让阻挠,最终只允天师府“开宗立派”。当看到“张让以‘民间教派势大’为由反对,陛下竟从其议”时,张衡猛地将信纸拍在案几上,玉印都被震得微微晃动。?

“张让这狗贼!”

他怒喝出声,眼中满是怒火:“仗着陛下宠信,竟连道教的道统都敢打压!若不是他从中作梗,我天师府得朝廷正统背书,何愁不能在蜀郡立足,护佑更多百姓!”?

站在一旁整理道藏的郭钰闻声抬头,放下手中的书卷,缓步走到案前,拿起信件仔细阅读。他看完后,非但没有怒意,反而轻轻叹了口气,看向仍在气头上的张衡:“师兄,依我之见,此事办成这样,未必是坏事。”?

“哦?”

张衡愣住了,语气带着不解:“未能得‘国教’之名,反成民间教派,日后恐受地方官吏刁难,还容易与太平道混淆,这怎会是好事?”?

郭钰指了指信中“太平道在民间已颇有势力”一句,缓缓道:“师兄你看,张让虽心怀叵测,却也点破了一个关键,如今民间教派暗流涌动,太平道更是招兵买马,早已引起朝廷忌惮。若我教真成了‘国教’,便是站在了明面上,成了众矢之的。太平道会视我们为眼中钉,其他势力也会觊觎我们的地位,甚至连朝廷日后若想打压教派,第一个开刀的也会是我们。”?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如今只允‘开宗立派’,看似不如‘国教’风光,却能让我们隐于幕后。我们可借着‘施药舍粥’的名义,在蜀郡各地悄悄发展,既不引人注目,又能真正贴近百姓,积累声望。等日后势力稳固,即便没有‘国教’之名,也能在乱世中站稳脚跟。”?

张衡听完,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他看着郭钰,眼中露出赞同之色:“宝宁所言极是,是我太过急躁了。若真成了‘出头鸟’,怕是不等乱世来临,我教便已陷入危机。”

他沉思片刻,忽然起身,对着殿外朗声道:“九道!”?

不多时,王极快步走进殿内,身上还沾着药田的泥土:“师兄,唤我何事?”?

张衡看着他,语气郑重:“九道,我近日要出一趟远门,天师府一切就暂且交给你与不良打理。”?

王极愣住了,眼中满是疑惑:“师兄要去哪?如今正是天师府发展的关键时候,你若离开,怕是……”?

“有些事情,必须早做打算。”

张衡打断他,目光望向殿外的鹤鸣山,眼神深邃:“叔众在信中说,洛阳局势复杂,宦官当道,陛下昏庸,乱世已不远矣。我要为天师府寻一条后路。你与不良只需守好鹤鸣山,等我消息便是。”?

王极虽仍有不解,却也知道张衡自有考量,便躬身应道:“师兄放心,我定守好天师府,不让你失望!”

交代完府中事务,张衡便转身回内院收拾行装。不多时,他便带着妻子卢氏与儿子张鲁出来,郭钰也早已带着自己的妻儿李氏,一些装满道藏与丹药的行囊在门口等候,见张衡一家出来,便上前半步:“师兄,都准备好了。”

张衡“嗯”了一声,王极与吕良送他们缓缓走出天师府山门,晨雾还未散尽,将山门的“正一盟威”匾额晕得有些模糊。张衡停下脚步,张衡伸手把自己手上捧着的“正一盟威印”,轻轻放在王极手中,掌心的温度透过玉印传递过去,带着沉甸甸的信任:“这印暂时由你保管,府中大小事务,你可与不良商议后定夺。若遇难决之事,便以道规为准,莫要辜负师父对你的托付。”?

王极双手接过玉印,指尖微微颤抖,却用力点头:“师兄放心,我定以道规行事,护好天师府,护好山上弟子与山下百姓。”

张衡回头望了一眼熟悉的道观,眼中闪过一丝怅然,随即又恢复了坚定。王极与吕良等弟子站在山门内,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直到身影消失在山路的拐角,才缓缓退回府中。

山路蜿蜒,晨露沾湿了衣摆。郭钰走在张衡身侧,看着前方云雾缭绕的山峦,终究还是忍不住开口:“师兄,将天师府这么大的摊子交给九道,你当真放心?他平日里性子太过温和,又不擅争辨,若是遇到地方官吏刁难,或是其他势力挑衅,怕是……”?

张衡闻言,脚步微顿,转头看向郭钰,嘴角却露出一抹浅笑:“宝宁,你只看到九道的低调,却忘了他的本事。论道术,他能引山间灵气画符驱邪,去年山下瘟疫,若不是他以道术配合草药救治,不知要多死多少人,连师父都曾说他‘悟性冠绝同门’;论医术,药田的草药经他手打理,药效比寻常高出三成,府中弟子谁没受过他的医治?”?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丹术,他改良的炼丹炉能减少丹毒,炼制出的丹药连洛阳的名士都曾私下求购;机关术更是不用说,府中暗处的防御机关,皆是他一手设计,连不良都曾说‘这些机关,比我的长戟还管用’。若论综合本事,你我怕是都不及他。”?

郭钰听完,愣了愣,随即想起过往的种种细节,王极虽从不多言,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拿出解决方案。他轻轻叹了口气,眼中露出认同之色:“师兄所言极是,是我小觑九道了。他确实是道法天才,只是太过内敛,不常显露罢了。有他守着天师府,我们确实能安心远行。”?

“正是如此。”

张衡伸手摸了摸张鲁的头,语气柔和了几分:“九道沉稳细心,比我更适合守家。我们此次远行,便是要为这个‘家’,寻一条能在乱世中安稳走下去的路。”

张衡话音刚落,身后传来一阵轻轻的响动,马车的布帘被掀开一角,张鲁的小脑袋探了出来,头发因为刚才在车里小睡,有些凌乱地贴在额头上。

“爹,我们还要走多久呀?”

他看着路边不断后退的树木,语气里带着几分孩童的好奇。

张衡停下脚步,转身走到马车旁,伸手温柔地拂去儿子额前的碎发,指尖触到温热的皮肤,眼底满是宠溺:“快了,等翻过前面那座山,咱们就能到镇上歇脚了。在车里待闷了吧?要不要下来走一会儿?”?

张鲁立刻点头,手脚并用地从马车上爬下来,郭钰看着这一幕,也放慢脚步,转头看向自己的马车,布帘后,他的妻子李氏正温柔地哄着两个女儿,大女儿郭碧探出头,好奇地看着张鲁,小女儿郭凝则抱着母亲的胳膊,偷偷往这边瞧。郭钰无奈地摇了摇头,笑着对张衡说:“师兄,你看鲁儿这模样,虽懂事却也有孩童的活泼,倒是比我家那两个丫头省心些。”

张衡哈哈笑道:“孩童心性,本就该这般无拘无束。只是一想到她们日后要在这乱世中长大,便忍不住担心,只盼着我们此次寻路能顺利,日后能给她们一个安稳的去处。”

听到张衡与郭钰的对话,张鲁小眉头悄悄皱了皱。他想起几日前在府中,无意间听到父亲与母亲商议远行目的地时的场景,当时父亲说要去豫州,他还在心里嘀咕:“这便宜老爹,放着好好的天师府不待,偏要跑那么远。”

直到后来偷听到父亲跟王极叔解释:“豫州沛国丰县是张家祖籍,乱世若真来了,祖籍之地总有几分人情在,能给大家留个安稳退路。”才隐约明白父亲的心思。?

此刻跟着父亲走在山路上,看着路边不断后退的草木,再想起齐林信里写的“张让阻挠封国教”一事,张鲁心里忽然有了些不一样的想法。他从前读三国史料时,只知道宦官乱政是汉末乱世的根源之一,可直到亲身经历天师府求朝廷认可被阻挠,才真正明白“朝堂斗争”这四个字有多复杂,不是书本上轻飘飘的一句话,而是能实实在在影响一个教派、一群人生存的“拦路虎”。?

张让不过是个宦官,却能凭着皇帝的宠信,一句话就打乱父亲原本的计划,让天师府错失“国教”的正统身份。若是换作更有权势的大臣,或是日后太平道真的闹起来,天师府又该如何自处?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