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仙侠小说 > 剑心通明:从寒渊到长生 > 第9章密室筹谋,借势而行
换源:


       烛火跳了一下。

金符边缘在热力下泛起微光,映在桌面上,勾出验灵台的轮廓。萧景琰未动,左手三指仍压在“孤光”剑柄三寸处,指尖微凉。他以剑尖为笔,沿着符文残影,在桌面缓缓划下七根立柱的方位。最后一道线落定,剑锋顿住——中央石台上的纹路,与断剑裂痕完全重合。

这不是巧合,是设计。

他收回剑,袖中滑出一枚玉简,色泽灰暗,表面布满裂纹。这是前世临死前,一名旧部用尽最后灵力塞入他掌心的信物。那人死前只说了一句话:“若你再醒,便用它,点燃火种。”

血从指尖滴落,渗入玉简。一道微弱灵光闪现,随即隐没。他闭目,低语:“三更,枯井。”

话音落,玉简化为粉末,随风散去。

三更,王府后园枯井。旧部残网尚存,但能信者不过三人。他知道,裴仲早已在王府布下耳目,任何异常举动都会被即刻察觉。可正因如此,才必须动。

静等,是死局。乱动,也是死局。唯有借势,才能破局。

他起身,推开窗。风灌入屋内,吹熄烛火。黑暗中,他将“孤光”横于膝上,左手三指按定剑柄,【剑心通明】悄然铺展。思维澄澈,如镜照影,识海深处,气机流转清晰可见。

他开始推演。

裴仲欲夺龙气,必忌帝王灵根现世。而五大仙宗,百年来压制皇族修真,一旦灵根觉醒,便是对其权威的挑衅。两者皆不会坐视他赴试。

但忌惮,亦可为刃。

他睁开眼,提笔蘸墨,在纸上写下三行字。

第一策:放风。

他忆起市井茶棚中老者所言——“帝王灵根,天生与龙脉共鸣”。传闻虽虚,却足以煽动人心。他命旧部将消息悄然散出:世子萧景琰,灵根觉醒,乃天命所归。此言先入市井,再传至青冥剑宗外围弟子耳中。百姓信则起势,宗门闻则生疑。

第二策:留证。

他取出一封匿名信,内容仅一行:“裴相府中,藏有测灵古器三件,其一与验灵台纹路同源。”此信直投御史台。裴仲若无反应,则坐实其心虚;若反应过激,追查泄密之人,必牵动其布在朝中的暗线,自乱阵脚。

第三策:引杀。

他知道,自己一旦离府,必遭截杀。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设局。他故意在两名心腹侍从面前提及试炼之行,言语间流露“灵根已启,三日后必成外门弟子”。侍从中必有裴仲眼线,消息不出半日便会传至相府。

三策齐出,非为自保,而是逼局成势。

他收笔,将纸投入灯焰。火光一闪,字迹尽焚。

气运无形,但人心可导。他不需要立刻掀翻裴仲,只需让各方动起来——让宗门起疑,让朝廷生乱,让裴仲不得不分神应对。只要他在混乱中抵达青冥山,便有机会在验灵台上,引动天地共鸣。

届时,封印自破。

他起身,行至墙角暗格前,拉开木板,取出一卷残破图谱。图上绘着七条经络,皆从丹田起,沿脊柱上行,最终汇聚天灵。这是他昨夜以【剑心通明】反溯体内灵根脉络所得。他将图铺于桌面,再取“孤光”横置其上。

剑身寒光微闪,裂痕深处,寒流涌动。刹那间,图上第三条经络忽泛青光,与剑裂共鸣,频率缩短至四息一次。

他凝视那条经络——此为“启脉”,唯有灵根初醒者,方能感应。而它所指方向,并非天灵,而是心口偏左三寸,一处封印核心。

他右手覆上心口,掌心微颤。

封印在跳动。像被什么牵引着。

他闭目,【剑心通明】再度展开,这一次,不再局限于体内,而是向外延伸——感知气运流向。识海中,三道光影浮现。

其一,赤红如血,自王府丞相府蜿蜒而出,缠绕皇城龙脉,隐隐有吞噬之势。这是裴仲的气运,依附权势而生,厚重却污浊。

其二,金光微弱,自皇宫深处升起,本应连通天穹,却被七道黑线缠绕,寸寸受压。这是皇族气运,衰败已久,几近断绝。

其三,幽蓝一线,自他心口而出,向北延伸,直指青冥山脉。途中屡遭截断,似有无形之力阻拦。这是他的气运,尚未觉醒,却已显锋芒。

他凝视那幽蓝一线,忽见其末端微微震颤,竟在虚空中勾出一道残影——七根立柱环绕,中央石台刻纹,正是验灵台。

而就在那石台之上,幽蓝气运与金光皇运交汇,轰然炸开,化作一道剑形光柱,直贯云霄。

他睁眼,瞳色如铸。

那一幕,不是推演,是预兆。

只要他在验灵台上引动灵根,便不只是破开封印,更是唤醒皇族气运。那一瞬,五大仙宗必出手阻拦,裴仲必亲自截杀。而他,必须在那一瞬,借天地之势,反压其上。

他提笔,再写一行字:“试炼之日,非我独行,乃举势而动。”

写罢,焚之。

他起身,将“孤光”重新缠布,斜背肩后。行至门边,忽停步。

窗外,已有脚步声接近。

他未回头,只将左手三指轻压剑柄三寸,【剑心通明】悄然铺展。来者两人,呼吸平稳,步伐一致,是王府侍卫,但灵力波动微弱,非修真者。应是例行巡查。

他静立门后,等脚步远去。

片刻后,他推门而出,步入夜色。

府中守卫比往日多了一倍,巡逻路线也已更改。他贴墙而行,避开元灵纹禁制的感应区,借廊柱阴影穿行。三息后,抵达后园。

枯井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井口覆板已被挪开一寸,露出漆黑井口。

他蹲下,将一枚铜钱投入井中。

铜钱未落到底,便被一股柔力托住,悬于半空。

他点头,转身离去。

信已送达,火种已燃。

他回到房中,取出白瓷盏,倒茶。茶面平静,映出他眉骨斜疤。他饮尽,放下茶盏。

窗外,风渐起。

他立于窗前,左手三指按在剑柄三寸处,目光如刃。

明日启程,但他已不再是一个人上路。

三更未至,王府东角门处,一名侍卫悄然离岗,怀中藏信,疾步而出。

城南客栈,一名青衣人接过密信,扫了一眼,随即点燃。

火光中,映出四个字:“灵根现世。”

青衣人冷笑,将信焚尽,提笔另写一封,封入竹筒,交予门外等候的信鸽。

竹筒上刻着小字:“青冥外门,速递。”

同一时刻,御史台值房内,一名官员展开匿名信,眉头紧锁。他提笔批注:“查裴相府藏器事,密令暗察。”

笔尖落下,墨迹未干。

王府书房,裴仲手持一卷密报,目光阴沉。报上写着:“世子昨夜召旧部,议试炼之事。”

他指尖抚过“旧部”二字,轻笑一声:“终于动了。”

他放下密报,取出一枚鎏金短刃,轻轻划开掌心,血滴入案上铜盆。盆中黑水翻涌,映出七道身影,皆潜伏于青冥山道。

“等他上路。”他低语,“我要他,死在验灵台上。”

话音未落,铜盆忽震,黑水溅出,映出一道幽蓝气运,正从王府蔓延而出,沿途点燃数处暗桩。

裴仲瞳孔微缩。

他猛然起身,袖中人皮鼓碎片轻响。

“来得及。”他喃喃,“只要他在路上,就来得及。”

与此同时,萧景琰盘坐于房中,【剑心通明】再度展开。识海中,那道幽蓝气运之线,已延伸至城外三十里,沿途有三处黑影欲截,却被无形之力弹开。

他睁眼,低语:“旧部已动,三策齐发。”

他起身,将“孤光”抽出三寸,剑锋轻划墙面,留下一道刻痕——深可见砖,走向与北境断剑完全一致。

刻痕未完,门外忽有叩响。

他收剑,转身。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