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头的硝烟尚未散尽,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味、血腥味和一种劫后余生的惶恐。东山军的士兵们正在街头巡逻,清理零星残敌,安抚市民。青天白日旗被踩在泥泞中,取而代之的东山军战旗在曾经的总统府上空猎猎作响,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攻克南京,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这座象征旧政权统治中心的城市易主,极大地震撼了全国乃至世界。捷报如同插上翅膀,飞向四面八方,所到之处,支持者欢欣鼓舞,观望者心思浮动,敌对者如丧考妣。
杨兴辰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太久。他深知,夺取城市只是第一步,如何消化、治理,并以此为基础撬动整个南方的格局,才是真正的挑战。更重要的是,那条潜伏的毒蛇——“影武者”及其背后的危险科技,尚未被彻底铲除。
督军府(原总统府)内,临时指挥部迅速建立。命令一道道发出:
·全城戒严,肃清残敌:派出精锐部队,分区清剿藏匿的国民党顽固分子、特务以及趁火打劫的匪徒,迅速恢复秩序。
·安抚民众,维持民生:开仓放粮,稳定物价,组织医护救治伤员,宣布废除南京政府的一系列苛捐杂税,争取民心。
·接收机构,甄别人员:全面接收原政府各部门、银行、工厂、学校,对原有人员进行登记甄别,去芜存菁。
·外交试探,广发声量:以外交照会形式通知各国驻华使馆,宣布东山政权接管南京,并通过无线电波向全国乃至世界广播,阐述政治主张,呼吁和平建国。
工作千头万绪,整个指挥部忙得如同旋转的陀螺。而杨兴辰最关心的,还是凌锋那边针对“远东联合实验室”的突击行动结果。
当凌锋带着一身烟尘和疲惫,押着垂头丧气的“秃鹫”以及几大箱密封的研究资料返回指挥部时,杨兴辰立刻召见了他。
“情况如何?‘回声’装置呢?”杨兴辰急切地问。
凌锋脸色凝重地汇报了战斗经过,重点描述了那可怕的电磁脉冲(EMP)攻击。“……装置核心已彻底烧毁。我们的人有十几台夜视仪和通讯设备报废,几名靠近的队员出现了恶心、头晕的症状,军医正在检查。这种攻击……防不胜防。”
杨兴辰的心沉了下去。EMP!果然是这种超越时代的大杀器!虽然只是雏形,范围有限,但足以让依赖电子设备的现代化军队喝一壶了。幸亏这次是在密闭仓库内,若是在野战环境下对部队集群释放,后果不堪设想!
“幸好摧毁得及时。”杨兴辰深吸一口气,“这个‘秃鹫’,还有这些资料,价值连城!必须从他嘴里撬出一切!还有,‘影武者’的其他据点,南方还有哪些潜伏力量,必须一网打尽!”
“明白!我亲自审他!”凌锋眼中寒光一闪。
对“秃鹫”的审讯立刻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这个疯狂的科学家起初还试图顽抗,但在凌锋熟练的心理攻势和有限的“特殊手段”下,加上杨兴辰偶尔亲自到场施加的无形压力,他的心理防线逐渐崩溃。
他断断续续地交代了许多情报:
·“回声”项目确实是基于“原始星火”碎片中关于能量冲击的残缺信息逆向而来,极不稳定,这次失控的EMP只是其副作用之一。
·“影武者”并非一个人,而是一个松散但等级森严的联盟,由部分前日籍高级特务、西方某些极端科技崇拜者、以及少数沉迷于“星火”技术的疯狂科学家组成,最高领导者身份神秘,代号“烛龙”。
·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借助“星火”技术,打造超越时代的“神之军团”,重塑世界秩序,认为现有的国家和民族概念都已过时。
·在南方,除了上海,他们在广州、香港、甚至重庆都设有秘密联络点和小型实验室。
·他还提到了一个名词——“深蓝项目”,似乎与水下技术有关,但详情不知。
这些口供与缴获的部分资料相互印证,勾勒出了“影武者”更清晰的轮廓——一个危险的、具有跨国背景和技术恐怖主义倾向的极端组织。
“立刻根据口供,顺藤摸瓜,清扫其在南方的据点!尤其是上海,要挖地三尺!”杨兴辰下令。凌锋领命,立刻布置行动。
然而,就在“暗龙”部队准备对上海租界内的目标动手前夕,一个意外发生了。
负责看守“秃鹫”的安全屋遭到了精锐小队的突袭!袭击者火力强大,行动迅猛,目标明确——灭口!
留守的“暗龙”队员拼死抵抗,双方在安全屋内爆发了激烈枪战。最终,袭击者被击退,留下了几具尸体,但“秃鹫”却在混乱中被对方一颗精准的狙击子弹射杀在了囚室内!
消息传来,杨兴辰震怒!“蜂鸟”!这一定是南京方面“蜂鸟”计划的行动!他们竟然在南京城内还隐藏着如此级别的行动力量!
“查!给我彻查!挖出这支潜伏的‘蜂鸟’小队!把他们一个个都揪出来!”杨兴辰的声音冰冷彻骨。对方在他眼皮底下杀人灭口,这无疑是赤裸裸的挑衅!
整个南京城的肃清行动立刻升级。“暗龙”和情报部门如同梳子一样梳理着全城,重点排查近期所有异常人员流动和无线电信号。
与此同时,世界的反应也开始陆续传来。
英美等国发表了一些不痛不痒的声明,呼吁“克制”、“和平解决争端”,但私下里,其外交官开始更积极地与东山政权接触,语气明显客气了许多。
苏俄方面则表示了“有限的祝贺”和“对继续合作的期待”,但其在远东的军事调动也并未停止,显得意味深长。
最激烈的反应来自重庆(南京陷落后,国民党政府部分机构迁往重庆),措辞严厉地谴责东山军“叛乱”、“破坏抗战”,宣布开除杨兴辰党籍(虽然杨兴辰从未在乎过),并誓言“戡乱到底”。
国际形势云谲波诡,南方各地军阀态度暧昧,南京城内暗流涌动。
站在巨大的军事地图前,上面插满了代表各方势力的旗帜,杨兴辰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攻克金陵,非但不是终点,反而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释放出了更多、更复杂的挑战。
内有“影武者”余孽和“蜂鸟”暗杀组的威胁,外有国际列强的觊觎和重庆方面的敌视,脚下是新收复却人心浮动的巨大城市和广袤区域。
“报告!”机要秘书送来一份最新破译的电文,“截获重庆方面给南方各系的密电,要求他们‘伺机而动’,疑似试图策动新的叛乱。”
又一份报告接踵而至:“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发出照会,对我军可能在租界内采取军事行动表示‘严重关切’,要求‘尊重租界中立’。”
杨兴辰接过电报,目光扫过,嘴角却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
压力?挑战?他从未惧怕过这些。
从东山崛起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这条路必将充满荆棘与风暴。
“命令!”他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与决断,“第一,继续清剿‘影武者’据点,租界不是法外之地,与工部局交涉,限期交人,否则我将自行采取必要措施!第二,加大宣传力度,揭露重庆方面消极抗日、勾结日伪、阴谋破坏抗战之事实!第三,整编部队,巩固苏南、皖南防区,筹备下一步战略!目标——横扫东南,剑指两广!”
金陵的硝烟味还未散尽,更大的风暴已在酝酿。杨兴辰如同一块磐石,屹立在风口浪尖,准备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惊涛骇浪。他知道,真正的较量,现在才刚刚开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