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征伐匈奴大将军卫青
01尘埃里的童年
建元初年的平阳侯府,马厩旁的破草棚总飘着挥之不去的羊膻味。草棚漏着风,冬天冷得像冰窖,夏天又闷又潮。
卫青缩在堆得半高的干草里,怀里揣着半块硬得能硌牙的粟饼,那是母亲卫媪趁洗衣间隙偷偷塞给他的。
他耳朵忍不住往侯府深处探,那里飘来的丝竹声软乎乎的,像裹了糖的棉花,和草棚里的馊味、马粪味格格不入。
他是个见不得光的私生子。母亲卫媪是侯府最低等的洗衣妇,父亲郑季是平阳乡下的小吏,当年借宿侯府时和卫媪有了私情。可等卫青生下来,郑季只瞥了一眼,就骂了句“野种”,转头便回了乡下。
五岁那年,卫青被塞进牛车送到郑家。郑家的嫡子们见他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裳,总把他当出气筒。
大冬天里,他得光着脚踩在结了冰碴的草地上放羊,脚趾冻得发紫,每走一步都像踩在针尖上。
直到十三岁,卫媪揣着攒了半年的碎银子,哭着求侯府的管家把儿子接回来。
卫青终于离开了郑家,跟着马夫老周学驯马。
他话少,手上却有劲,再烈的马,到他手里只需三天:第一天陪马站在马厩里,任马踢咬也不躲;第二天用布擦遍马的全身,连马蹄缝里的泥都抠干净;第三天牵马出栏,轻轻一拽缰绳,马就乖乖跟着走。
侯府的侍卫路过,总说:“这小子沉得住气,将来怕是不一般。”
那时没人知道,改变他命运的,会是他那个在织室里做针线活的姐姐卫子夫。
02宫墙里的转机
建元二年春,汉武帝刘彻去霸上祭祀,回程时顺路到平阳侯府歇脚。
平阳公主早想给皇帝选些美人,便让府里的歌女舞姬排成队献艺。
卫子夫站在队尾,穿着洗得发白的舞衣,紧张得手心冒汗。
可当刘彻的目光扫过来时,她偏偏抬了头。就这一眼,刘彻竟停下了手中的酒杯。
没过多久,卫子夫被召入宫中,卫青也跟着沾了光,调到建章宫当差,从马夫变成了宫廷侍卫。
皇后陈阿娇是刘彻的表姐,从小娇纵惯了,见不得刘彻对别的女人好,竟让人把卫青从建章宫绑走,关在长乐宫的暗室里。
暗室里潮湿阴冷,墙角结着蛛网,卫青被粗麻绳绑在柱子上,手腕磨得出血。他没喊疼,只想着姐姐:“子夫姐会不会也被皇后刁难?”
这事很快传到刘彻耳朵里。刘彻本就不满陈阿娇的骄横,如今又听说她敢动自己看中的人的弟弟,当即拍了桌子:“皇后越发放肆了!”
当天就下旨封卫子夫为夫人,还提拔卫青为建章监侍中,让他留在自己身边当差。
从那以后,卫青才算真正摆脱了“贱籍”。
他跟着刘彻处理朝政,听大臣们讨论匈奴如何侵扰边境,如何杀掠百姓,心里渐渐烧起一团火:
与其在宫墙里当差,不如去边关打仗,像当年的蒙恬一样,把那些匈奴人赶回老家,让边境的百姓能睡个安稳觉。
03龙城的第一把火
元光五年秋,匈奴又一次南下,把上谷郡的村庄烧得只剩黑灰。
刘彻在朝堂上拍了案:“汉朝不能再忍了!”他决定派四路大军出征匈奴,这是汉朝开国以来,第一次主动出击匈奴。
四路将领里,有打了几十年仗的“飞将军”李广,有出身名门的太仆公孙贺,还有刘彻的小舅子公孙敖,而卫青,被封为车骑将军,率领一万骑兵出上谷郡。
消息传出来,朝堂上满是议论声:“一个马夫出身的人,也能当将军?”
卫青没辩解,只是在出兵前,让军需官给每个士兵发了双倍的干粮,还特意把几个队长叫到跟前,指着地图说:“匈奴人善骑射,但性子急,遇到他们,先看清楚阵型,别硬冲,等找到破绽再打。”
四路大军出发后,坏消息接连传来:李广的军队在草原上被匈奴包围,人马损失大半,李广本人也差点被俘;公孙贺在草原上转了十几天,连个匈奴人的影子都没见到,只能空着手回来;公孙敖更惨,刚遇到匈奴骑兵就被冲散,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唯独卫青这一路,没传回来任何消息。
朝堂上的大臣们都摇头:“卫青怕是也凶多吉少了。”可他们不知道,卫青正带着军队,在草原上悄悄赶路。
草原的夜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士兵们裹紧了披风,有人小声抱怨:“这鬼地方,连个路标都没有,咱们要去哪?”
卫青勒住马,抬头望着天上的北斗星,“跟着我,咱们去一个匈奴人想不到的地方。”
他要去的,是匈奴的圣地——龙城。那里是匈奴人祭天祭祖的地方,平时只有少量兵力驻守。
卫青带着军队,在草原上绕了三天,终于在第四天夜里摸到了龙城附近。他让士兵们把马蹄裹上布,把兵器藏在怀里,借着月光悄悄靠近。
天快亮时,东方刚泛起鱼肚白,卫青突然拔出腰间的长剑,指向龙城:“冲!”号角声瞬间划破草原的寂静,汉军骑兵像潮水一样冲了上去。
匈奴人根本没防备,有的还在帐篷里睡觉,有的刚起床生火,见汉军冲进来,吓得四处逃窜。
这一战,卫青的军队斩杀了七百多个匈奴人,还缴获了几十顶帐篷、上千头牛羊。
当卫青带着战利品回到长安时,刘彻亲自到城门口迎接。他大步走到卫青面前,拍着他的肩膀哈哈大笑:“朕就知道,你这小子不是池中之物!”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龙城大捷”。它不仅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更让卫青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侍卫,变成了汉朝抗匈的新星。
04频频带兵出征
龙城大捷后第二年春天,匈奴人对龙城失败怀恨在心,便举着弯刀南下,把雁门郡的城墙砍得满是刀痕。
刘彻又一次点了卫青的名:“这次还让你去,给匈奴人再上一课!”这次,他给了卫青三万骑兵。
卫青知道,匈奴人吃了上次的亏,肯定会有防备。出征前,他特意训练士兵们“快进快退”的战术:让骑兵分成小队,遇到匈奴人就打,打不过就跑,等匈奴人追上来,再汇合起来反杀。
到了雁门,卫青果然发现匈奴人的骑兵分散在各个关口,像撒在地上的豆子。他把军队分成五队,先派一队士兵假装进攻西边的关口,故意露出破绽。
匈奴人见汉军人少,果然冲了出来。可没等他们追上,卫青就带着主力绕到了匈奴人的后方,把他们的退路堵得严严实实。
“杀!”汉军骑兵从两边冲出来,匈奴人被夹在中间,想跑都跑不了。这一战,卫青又斩首数千人,把匈奴人赶出了雁门郡。
元朔二年,匈奴的楼烦王和白羊王占了“河南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套地区。
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匈奴人在这里养了几十万头牛羊,还把它当成南下的跳板,时不时就派兵骚扰汉朝边境。
刘彻看着地图,指着河南地对卫青说:“这块地必须拿回来!”
卫青接过兵符,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他知道,河南地的匈奴人以为汉军会从正面进攻,肯定在东边布了重兵,而西边,沿着黄河西岸,都是芦苇丛,匈奴人肯定没防备。
出征那天,卫青率领军队从云中郡出发,沿着黄河西岸的芦苇丛悄悄行军。芦苇长得比人还高,士兵们把身体藏在芦苇里,只露出脑袋。
夜里,能听到黄河的涛声,还有远处匈奴人的篝火声。卫青让士兵们轮流站岗,谁也不许说话,连咳嗽都要捂着嘴。
走了五天五夜,他们终于绕到了匈奴人的后方。
卫青一声令下,汉军骑兵从芦苇丛里冲了出来,像从地里冒出来的神兵。楼烦王和白羊王正在帐篷里喝酒,听到外面的喊杀声,吓得酒碗都掉在了地上。
他们以为汉军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连盔甲都没穿,就骑着马往北跑。
这一战,卫青不仅收复了河南地,还俘虏了数千匈奴人,缴获了上百万头牛羊。
刘彻得知消息后,当即下旨把河南地设为朔方郡,还派苏建负责修建朔方城。
从此,汉朝有了抗击匈奴的前沿阵地,而卫青,也因为这一战,被封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
元朔五年,匈奴的右贤王不甘心,多次率军骚扰朔方郡,把刚修好的朔方城城墙都砸坏了。
刘彻气得够呛:“必须给右贤王点颜色看看!”
这次,他让卫青担任大将军,率领三万骑兵,还让公孙敖、公孙贺、苏建等几位将领配合,兵分几路进攻漠南的右贤王庭。
右贤王听说卫青来了,却没当回事。他在王庭里摆着酒桌,对手下说:“汉军离这里还有几百里,等他们到了,咱们早就准备好了。”晚上,他喝得酩酊大醉,躺在帐篷里呼呼大睡。
可他不知道,卫青正带着军队日夜兼程地赶路,连续行军六七百里,终于在第三天夜里摸到了右贤王庭附近。
“冲啊!”卫青拔出长剑,率先冲了上去。汉军骑兵像猛虎一样冲进王庭,匈奴人的帐篷被掀翻,牛羊四处乱跑。
右贤王从梦里惊醒,听到外面的喊杀声,吓得魂都没了。他连鞋都没穿,拽着一个亲信的马,就往北边逃。
这一战,卫青俘虏了右贤王的小王十多人,还有一万五千多个匈奴人,缴获的牛羊堆得像小山一样。
等他回到长安,刘彻派使者捧着大将军的印信,在城门口迎接他,还说要把他的三个儿子都封为列侯。
卫青却跪了下来,说:“陛下,胜仗不是我一个人打的。士兵们在草原上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血,才换来这场胜利。要是想封赏,就赏那些立功的士兵吧,我的儿子们还小,受不起这样的恩宠。”
刘彻听了,更觉得卫青是个难得的将才——不仅会打仗,还不贪功。
元朔六年的春天,卫青再次率领大军出定襄郡。
这一战打得很顺利,汉军斩敌首三千多人,可没想到,回军的时候出了意外。苏建率领的一支军队在草原上遇到了匈奴的主力,双方打了一天一夜,汉军寡不敌众,最后只剩苏建和几个士兵逃了回来。
军队里立刻起了争议。有人对卫青说:“苏建全军覆没,按军法该杀,这样才能服众!”也有人说:“苏建是寡不敌众,不是故意战败,不该杀。”
卫青站在帐篷里,沉默了很久。他想起苏建在修建朔方城时的样子,想起苏建在战场上冲在前面的样子。
最后,他说:“我是大将军,有权斩杀将领,可我不能在外面擅自做主。军法是陛下定的,该怎么处置苏建,还是把他押回长安,让陛下定夺吧。”
刘彻后来赦免了苏建,还对大臣们说:“卫青识大体,没让我失望。”
这年夏天,卫青再次出征定襄郡。这次,他带上了自己十八岁的外甥霍去病。
霍去病从小就跟着卫青学骑马射箭,性子像卫青一样沉稳,可打起仗来却比谁都勇猛。
第一次上战场,他就率领八百骑兵,冲进匈奴人的营地,斩杀了匈奴的相国和单于的祖父,还俘虏了单于的叔父。
卫青这一战,总共斩首一万多人。不仅打击了匈奴的气焰,还为汉朝培养了另一位抗匈名将。
元狩二年,刘彻有了新的计划:让霍去病率军进攻河西走廊,打通汉朝和西域的通道,而卫青则率领大军出定襄郡,牵制匈奴的主力,让他们无法支援河西。
卫青知道自己的任务是“牵制”,不能急着打仗。他故意放慢行军速度,在草原上大张旗鼓地扎营,还让士兵们每天都把帐篷搭得整整齐齐,把炊烟烧得高高的,就是要让匈奴人知道,汉军来了。
匈奴的单于果然上当了。他以为卫青要大举进攻,赶紧把主力都调到漠南,防备卫青的军队。
这样一来,霍去病在河西就没了后顾之忧。霍去病率军一路西进,不仅拿下了河西走廊,还斩杀了四万多匈奴人,最后连匈奴的浑邪王都投降了。
等卫青得知霍去病大胜的消息时,正带着军队在草原上巡逻。他望着西边的方向,笑了笑:“这孩子,没给卫家丢脸。”
随后才下令回朝——这一战,他虽然没斩杀太多匈奴人,却为河西之战的胜利立下了关键功劳。
元狩四年,刘彻决定和匈奴进行最后决战。他给了卫青和霍去病各五万骑兵,让他们分东西两路,进攻漠北的匈奴主力。卫青打匈奴单于,霍去病打左贤王。
卫青率领西路军进入漠北后,走了十几天,终于在一片草原上遇到了匈奴单于的军队。单于早就布好了阵型,几万匈奴骑兵排成整齐的队列,手里的弯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卫青却不慌不忙。他下令士兵们把武刚车围成一个圆圈,先守住阵脚,然后派五千骑兵进攻匈奴的阵型。
匈奴人见汉军只有五千人,立刻冲了上来。双方打了一整天,从早上打到傍晚,草原上到处都是尸体和血迹。
就在这时,突然刮起了大风,飞沙走石,连人都看不清对面的脸。卫青眼睛一亮,这是天赐的机会!他立刻下令,让军队分左右两路,绕到匈奴人的后方,截断他们的退路。
单于站在高处,看着汉军从两边包抄过来,知道自己打不过了。
他趁着夜色,带着几百个亲信,骑着快马偷偷逃跑了。卫青得知单于逃跑后,立刻派轻骑兵追击,自己则率领主力随后跟进。
这一战,汉军斩杀了一万九千多个匈奴人,还烧毁了匈奴人囤积的粮草。
虽然没能抓到单于,但匈奴的主力被彻底击溃,再也没有能力南下侵扰汉朝了。
而东路的霍去病,也大败左贤王,斩首七万多人,还一直追到狼居胥山,在山上举行了祭天仪式。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封狼居胥”,成了后世武将的最高荣耀。
元封五年冬,卫青病逝,享年五十四岁。
刘彻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把他葬在了自己的陵墓——茂陵旁边,还特意把他的坟墓修成了匈奴境内的庐山形状。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