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科幻小说 > 一凡传奇 > 第26章 成功的狂欢
换源:


       华夏联盟航天中心的主控全息屏幕突然亮起绿光,地球模型与火星轨道的虚拟环线精准重合的瞬间,整个大厅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工程师们互相拥抱,甚至有人激动得摔掉了手中的记录仪。三层引力锚定环的量子约束场强度最后一次跳至97%,那是它完成使命前的最后一次全力共振,随即骤降至37%。最外层环体的超导材料彻底失效,赤道上空的光环像融化的银线般缓缓消散,只留下淡淡的能量涟漪。我的能量躯体悬浮在屏幕前,刚刚恢复到半米高的轮廓,扫了眼失控的场面,又看向那道稳定的轨道曲线,心里清楚,这只是「阶段性胜利」,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地球进入火星轨道的刹那,全球的重力传感器都记录到0.3G的短暂过载。亚马逊雨林的超导电缆网络因应力变化爆发出连环火花,37处接口在焊接点断裂,输送来的氦三能量瞬间中断,没有能量供应,地球的防御系统和推进器随时会停摆。我没有丝毫犹豫,能量躯体顺着电缆网络高速移动,每接触一处断裂就释放能量丝修补,银灰色的轨迹在雨林上空织成临时的能量通路。当最后一处接头修复时,量子视野里显示电缆表面的温度已达150K,刚好处于超导材料的临界值边缘,再高一点,就会彻底失去超导特性。

距离引力波抵达还剩730天。

地面控制中心的全息投影里,地球的自转轴正以0.7度/小时的速度缓慢修正,这是入轨时与火星引力场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推进器阵列的剩余喷口同步调整角度,淡紫色的等离子体光柱在大气层中形成稳定的力矩,将地轴倾斜度精准控制在23.5度的安全范围,这个角度能最大程度维持地球原有的气候循环。新闻播报的画面里,科学家们站在新建成的火星轨道观测站前,指着屏幕上的引力参数激动地讲解,「我们的轨道误差不超过0.01天文单位,刚好避开小行星带的引力扰动!人类安全了!」

我的能量躯体掠过观测站的穹顶,看着那些闪烁的参数,它们与我记忆中的行星安全轨道数据完全吻合,确实是「理论上」的安全值。只是没人注意到,屏幕角落的小字标注着,地球与火星的引力共振将在引力波抵达前360天达到峰值,可能引发轨道偏移。这份被忽略的预警,或许会成为未来的隐患。

月球115号主矿脉的钻井平台正以最大功率运转,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刻都没停过工,氦三结晶被以最高效率送往地球的备用储能站,我通过月面监控全息屏幕从矿脉顶端俯瞰,看着提纯车间的传送带将最后一批高纯度氦三送入运输舰,这些燃料将用于地球防御系统的最终强化。月面的监控画面显示,所有矿脉的开采进度已达98%,只剩下接近月核的几千立方米区域尚未挖掘,那里的开采难度过大,费效比太低,且以目前的需求来看,暂时用不到了。

「关闭月球基地。」华夏联盟的指令通过量子通信传遍月面,自动机械臂开始拆卸设备,将可回收的材料压缩装进运输舱。当最后一艘运输舰升空时,矿脉突然发生剧烈坍塌,陨石坑底的冷凝物在坍塌的振动中露出地面,泛着淡蓝色的微光,那是未完全提纯的氦三残留,在真空里像碎钻般闪烁。

距离引力波抵达还剩720天。

地球的轨道参数稳定在火星公转平面内,月球的氦三储备已全部转运至地球,连最后一点残留都没放过。陈砚的实验室里,全息模型的地球正沿着火星轨道平稳运行,表面代表大气层的蓝色光晕与火星的红色尘埃形成鲜明对比,成为了宇宙中少有的两颗行星同轨道相依的特例。陈砚用激光笔在模型上划出一道弧线,「引力波到来时,这道轨道会让我们处于火星的引力阴影区,能挡住大部分冲击,存活率能提升至92%。」

林夏将一杯热咖啡放在桌角,杯壁的水珠滴落在模型投影的边缘,晕开一圈微小的水痕,「刚收到全球数据库的报告,用强化版催化剂优化后的约束场,效果超出预期,至少能撑到引力波来。」她的目光落在窗外,地球的夜空里,火星像颗明亮的红宝石挂在天幕,「不知道一凡能不能看到这一幕,他要是在,肯定会很开心。」

我的能量躯体藏在通风口,听着他们的对话,能量轮廓微微波动,他们以为的「安全」,不过是基于这个世界认知的判断,却不知道引力波的威胁并不是最大的威胁。

距离引力波抵达还剩719天。

推进器阵列的剩余喷口仍在缓慢调整角度,每一次微调都让地球的轨道更稳定,像在为最后的冲击做准备。当实验室的灯光在暮色中亮起时,地球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正从火星轨道掠过,传回的照片里,蓝色的地球与红色的火星在黑色天幕中相互映照,美得像幅宇宙画卷。我望着这颗刚刚安定下来的星球,能量躯体的轮廓在星光下忽明忽暗,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氦三储备库中汲取能量,修复之前损耗的躯体,现在终于恢复了大半。距离引力波抵达还有719天,而我穿透下层世界隔膜的准备,也进入了最后阶段。

地球进入火星轨道的第七天,全球的庆祝达到顶峰,华夏联盟的能量烟花在赤道上空炸开,形成直径上千公里的「地球」图案,紫色光带模拟的地轴与火星轨道完美重合,象征着「新家园」的稳定。我的能量躯体悬浮在联合国大厦顶端,半米高的银灰色轮廓映着下方沸腾的人海,人们举着标语欢呼,全息投影播放着未来城市的蓝图,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喜悦。

距离引力波抵达还剩713天。

国际会展中心的全息宴会厅里,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政要正举杯庆祝,全息投影悬浮在餐桌中央,展示着地球入轨的全过程。香槟杯碰撞的脆响与「人类新纪元」的祝酒词交织成喧嚣的交响,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轨道迁移的高光时刻,三层引力锚定环首次全功率运行的白光、推进器阵列齐射的等离子体光带、地球与火星轨道重合的瞬间……每个画面都配着激昂的解说,将这场生存行动包装成「文明跃迁的史诗」。

陈砚被簇拥在科学家群体中,胸前的「轨道迁移功勋勋章」在全息灯下闪着光。有记者举着记录仪追问,「您认为人类是否已彻底摆脱危机?火星轨道会是我们永久的家园吗?」他的回答透过量子广播传遍全球,「火星轨道是天然的安全区,引力波到来时,我们会像躲在屋檐下的孩子,安全无虞。」周围的笑声与掌声淹没了他后半句未说出口的犹豫,我分明看到他指尖在悄悄摩挲着口袋里的参数表,眼里藏着一丝不安。

我的能量躯体掠过宴会厅的落地窗,看着那些晃动的酒杯里倒映的火星,那颗红色星球的极地冰盖正反射着太阳的微光,像块被遗忘的红宝石。量子视野调出暗物质探测器的后台数据,火星轨道的时空曲率比预测值高出0.03个单位,这种异常与118层世界热寂炽流冲出前的空间褶皱完全一致,是层级隔膜已经被扰动的信号。

亚马逊雨林的超导电缆旁,工程队的工人们正围着篝火跳舞,他们扯下安全帽抛向空中,工装裤上还沾着氦三的紫色痕迹。有人用激光切割器在电缆上刻下「胜利」的字样,这是全世界庆祝的代号,也是他们释放这段时间紧绷情绪的「救赎」密码。远处的城市里,全息广告牌循环播放着新家园的规划图,蓝色的海洋、绿色的森林、白色的建筑群,每个细节都经过量子渲染,完美得像不真实的梦境。

非洲的氦三储运站变成了露天派对现场,储油罐被改造成临时舞台,DJ用锚定环的共振频率混音,激昂的鼓点让地面都在震颤。孩子们举着「火星移民」的荧光牌奔跑,他们的父母靠在折叠椅上,看着全息新闻里政客们「永久和平」的承诺,眼里的憧憬像星星一样明亮。

我站在储运站的阴影里,能量躯体的温度因周围的热浪升高。量子感知里,地壳深处传来细微的摩擦声,那是地球进入新轨道后,板块应力重新分布产生的异响,通常预示着地震或火山活动的前兆。狂欢的人群没人注意到,储运站的压力表指针正以每分钟0.1MPa的速度缓慢爬升,氦三储存罐的温度也在悄悄升高。

距离引力波抵达还剩710天。

陈砚和林夏的实验室与外界的喧嚣隔绝,这里没有庆祝,只有不断跳动的数据。全息屏幕上,地球模型的轨道参数突然出现0.001天文单位的偏移,虽然细微到几乎可以忽略,却恰好落在地球与火星的引力共振危险区间。「庆祝还太早。」林夏的指尖划过屏幕,调出火星引力场的实时数据,语气凝重,「它的磁场强度比观测值低12%,无法形成有效的磁场屏障,引力波的带电粒子会直接冲击地球大气层。」

陈砚沉默地调整模型参数,激光笔的红点在地球与火星之间划出一道虚线,「之前的计算错了,引力波的横向分量会绕过火星,我们其实暴露在直接冲击区,存活率根本达不到92%。」他突然抬头,目光扫过实验室的通风口方向,像是在寻找什么,「有时候,最安全的地方往往最危险。」

我的能量躯体在通风口微微震颤,看着实验室里全息屏幕上逐渐扩大的偏移量,心里了然,这场盛宴的主角们还不知道,他们精心挑选的「屋檐」,其实是用纸做的,根本挡不住即将到来的风暴。

距离引力波抵达还剩709天,地球的狂欢仍在继续。量子烟花在火星轨道上炸出「永恒」的字样,光芒在宇宙背景辐射中显得如此短暂,像人类此刻的喜悦一样脆弱。我望着这颗沉浸在喜悦中的蓝色星球,能量躯体的轮廓在星光下逐渐透明。

最后的考验确实与他们无关,因为下层世界的层级隔膜,只有我一个人可以穿过,也只有我,能真正逃离这终极的灭顶之灾。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