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科幻小说 > 一凡传奇 > 第20章 满载向月球
换源:


       手中的全息屏幕上,我调出华夏联盟的在册航天公司名录,筛选条件自动弹出「载重50吨以上、具备月面软着陆能力、近三个月无官方合作记录」,官方背景太浓的公司会受监管掣肘,小型货运公司才是最佳选择。

屏幕瞬间过滤出73家符合条件的公司,排在首位的「星尘货运」立刻引起我的注意。公司注册地在海南岛太空港边缘,注册资本仅1200万联盟币,最新财报显示其拥有一艘退役的「猎鹰-X」改装货运飞船,货舱容积刚好能装下我需要的所有设备。更关键的是,法人代表的量子身份密钥存在118微秒的响应延迟,这是长期进行暗网交易留下的典型痕迹,意味着对方更懂「保密」,不会追问过多。

「就你了」我对着空气低语,意识在虚拟键盘上敲下转账指令,1500万联盟币从匿名账户划出的同时,量子态意识已顺着光纤潜入该公司数据库,调出货船的维护记录,最后一次月面着陆是在730天前,主发动机的推力冗余率17%,生命维持系统的循环效率刚好达到安全阈值的92%,虽然不算顶尖,但足够支撑一次单程月面任务。

三小时后,星尘货运的法人代表打来全息电话。这个留着络腮胡的男人不断搓着手指,办公桌上的量子加密电话还在闪烁红光,显然对突如其来的大额收购感到不安:「您确定要全款收购?这船可是……有点老了。」

「我要包括所有维修手册和地月航线权限。」我打断他,视网膜上自动生成对方的生物特征分析:心率118次/分钟(远超正常静息心率),瞳孔扩张度23%(明显处于紧张状态),左手无名指的茧子显示长期操作机械摇杆(是懂飞船的内行人)。我突然释放微量量子扰动,他的话语出现0.3秒的卡顿,这是量子态影响神经电信号的效果。「再加300万,现在签电子协议。」用金钱消除犹豫,是最高效的方式。

收购完成的次日,我登录华夏联盟最大的工业物资平台,在搜索栏输入「超导线圈」,筛选条件设为「临界温度150K以上、直径37厘米」,这个参数的线圈能稳定约束等离子体,在能量化过程中构建临时量子屏障,使能量逸散的损失降到最低。屏幕瞬间弹出217条结果,我批量下单12套,供应商承诺48小时内发货。接着是「液态氦储存罐」,选了4个200升的便携式型号,用于冷却超导线圈,维持其超导状态。

最棘手的是「暗物质探测器」。这种监测时空褶皱的设备属于管制类物资,公开渠道售价高达800万联盟币,且需要官方审批。我切换至暗网,在「特殊设备」板块找到一台二手样机,属于某科研机构淘汰的旧型号,因一直闲置,探测精度仅剩标准值的67%。但在我的预估中,它足以捕捉层级世界隔膜的波动。卖家要求用氦三燃料结算,我调出月球矿脉的部分坐标作为抵押,对方的回复带着明显的兴奋「三天后太空港3号仓库交货。」

接下来的两个月,物资清单逐渐填满:

18块石墨烯太阳能板(转化率23.7%,可耐受月面-180℃至150℃的极端温度)

一台便携式核聚变发电机(功率50千瓦,一次加注燃料可自持90天,为所有设备供电)

73升高能营养膏(每立方厘米含3700千卡能量,适配我改造后的消化系统,足够支撑能量化前的消耗)

量子加密通讯器(抗干扰半径100公里,与月面中转站的旧型号信道兼容,用于应急联络)

备用机械臂(钛合金材质,末端可装配分子级切割刃,应对设备装卸的突发状况)

当最后一批物资送达星尘货运的仓库时,我雇佣的技术小队也已在货船旁待命。为首的机械师老周曾参与过月球氦三工厂的建设,右耳的机械耳蜗能捕捉次声波范围内的脉冲信号,这是我特意筛选的条件,有过月面经验的人,改造飞船时会更懂太空环境的需求。「小老板,这船的氧循环系统得换滤芯,不然到了太空容易出故障。」老周用扳手敲了敲货舱壁,「还有主引擎的冷却管道,上次维修时偷工减料了,得重新加固。」

我没有解释用途,只是调出提前绘制的全息图纸:「按这个参数改造,额外加20万。」图纸上标注着十二面体的能量循环路径,那是为能量化舱设计的结构。老周的机械耳蜗突然发出蜂鸣,他挠了挠耳朵:「这图纸……有点眼熟,跟以前氦三工厂的反应堆布局有点像。」

改造在第七周的雨夜完成。货船的货舱被分隔成两个区域,前半部分装载物资,后半部分搭建临时能量化舱,用12套超导线圈均匀围出直径3米的球形空间,内壁贴着我用定向培养学校教授的技术自制的量子共振膜(这种材料在这里没人会做),能将辐射反射率提升至98.7%,避免能量化时的量子泄漏。老周带着三个技工调试核聚变发电机,蓝色的等离子体在反应腔里旋转,照亮了他们脸上的疑惑「小老板,带这么多冷却设备和超导线圈去月球,是要挖矿还是……搞什么实验?」

「测试新的能量转化装置。」我打断他,指尖划过舱壁的控制面板,将自动驾驶程序导入导航系统。屏幕上的地月航线图根据我的要求自动生成最优路径,避开了华夏联盟的军事巡逻区,月面陨石坑的目标坐标旁闪烁着红光。我突然想起刘敏,那时星舰的导航系统也有类似的规避算法,只是此刻的航线终点,完全要靠我自己的准备。

出发前夜,太空港的探照灯在货船外壳上投下移动的光斑。我最后检查物资清单时,老周拿着检测报告走来「主引擎的推力校准好了,冗余率提到23%,就算着陆时出点小偏差,也够在月面软着陆三次。」他的机械耳蜗突然转向货舱深处,「那里面的线圈……通电测试时会发出5.8赫兹的声音,跟氦三工厂反应堆怠速时的频率一模一样。」

我抬头,看到老周瞳孔里映着超导线圈的蓝光,他搓了搓手,语气带着试探:「小老板要是信得过,我带徒弟跟你上月球,给你搭把手,月面环境我熟,万一设备出问题,也能帮着修修。」

「不必了。」我关闭清单界面,「你们的任务到发射台为止。」我清楚,能量化的最后阶段容不得任何干扰,这具碳基躯体里藏着太多的秘密,绝不能让任何人窥见。

发射倒计时的红光在控制室跳动时,我独自坐在驾驶舱。货船的反重力引擎发出低沉的轰鸣,将50吨物资连同我对下层世界的期待,一起推向夜空。穿过大气层的瞬间,我透过舷窗看到地球的弧度逐渐缩小,华夏联盟的能量屏障在晨昏线间泛着青光,像条守护摇篮的纱帐,但这颗星球的温情,从来都不是我停留的理由。

「目标月面,坐标北纬11.2,东经38.7。」自动驾驶系统的电子音在舱内回荡。我调出能量化舱的实时数据,超导线圈的温度已降至77K(液态氮的沸点,刚好维持超导状态),量子共振膜开始以0.5秒/次的频率闪烁,这是我提前设置的振动频率,与脑内量子态云雾的共振频率匹配,也是我为自己选择的「重生」节奏。

货船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时,老周发来最后一条信息:「检测到你改了航线,避开了中转站的监控。」附带的笑脸表情图标闪了闪,「祝你……成功。」他没有追问原因,这份默契让我略感意外,却也省去了不必要的解释。

我没有回复,而是将意识沉入量子层面。货舱里的物资在微重力下轻轻漂浮,石墨烯太阳能板展开时像银色的翅膀,核聚变发电机内的等离子体闪耀的像颗微型恒星,暗物质探测器的显示屏上,数据不断跳动,捕捉着宇宙背景的时空涟漪。

当货船的着陆灯照亮陨石坑底时,这场持续两个月的准备终于抵达终点。舱门打开的瞬间,月尘在量子纠缠力场中隆起十二道纹路,与能量化舱的超导线圈形成完美共振,我的身体也出现了明显的呼应,比我预想中更顺畅,或许是经历过能量化,身体已经适应了这种频率。

我搬下最后一台设备,指尖的蓝光与坑底的淡紫色光晕相遇,在真空里撞出金色的火花。没有声音,却有能量在传递,像跨越时空的问候。

「开始吧。」我对着空旷的月面低语,伸手调高核聚变发电机的输出功率。轰鸣声透过月岩传递,在陨石坑内形成低沉的回响。超导线圈的蓝光与地球的反光交相辉映,将我、将那些跨越世界的记忆,一同罩进渐渐绽放的能量茧里。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