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玄幻小说 > 都市玄尘:觉醒者之路 > 第一章:林浩的平凡日常
换源:


       晨光像一块被揉碎的橘粉色玻璃,透过窗帘缝隙漏进来时,林浩的手指正悬在床头柜上空。

他没立刻去按响那只米老鼠造型的闹钟——那是女儿朵朵八岁时用攒了半年的零花钱买的,塑料耳朵已经掉了一只,表盘里印着的“爸爸最棒”四个字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

指尖在“爸爸”两个字上轻轻蹭了蹭,他才猛地回神,按下了即将响起的铃声。

35岁的林浩坐起身,后背在床单上压出一道深沟。镜子里的男人眼下挂着青黑,发际线比大学时退了半寸,那件洗得发白的灰色睡衣领口松垮,像套在身上的第二层皮肤。可谁能想到,这具被生活泡得发蔫的躯壳里,曾装着燕京大学物理系最耀眼的“星子”?

他至今记得毕业典礼那天,导师拍着他的肩膀说:“小林,你的‘量子纠缠态通信模型’再完善一下,就是下一个诺贝尔奖的种子。”那天阳光比今天更烈,他穿着借来的学士服,站在图书馆前的台阶上,怀里抱着一摞物理期刊,觉得整个宇宙都在自己的公式里旋转。

可现在,他连公式的符号都快忘了——女儿出生那年,父亲突发脑溢血,家里欠了二十万,他辞掉了中科院的实习机会,进了这家叫“恒通数据”的公司做数据审核,一干就是十年。

七点十五分,林浩抓起公文包出门。楼下那辆银灰色的国产轿车已经等了他七年,引擎盖右侧有块硬币大小的凹陷——那是去年送朵朵去奥数比赛时被电动车蹭的,他没修,说“等朵朵拿了奖,用奖金换辆新的”,结果朵朵拿了金奖,他却把奖金存进了女儿的教育基金。

方向盘的真皮套磨出了毛边,左手边的储物格里,躺着一张泛黄的CD——涅槃乐队的《Nevermind》,大学时他总在实验室循环播放,主唱科特·柯本嘶吼的嗓音曾让他觉得“活着就该撕碎平庸”。可现在,他连按播放键的勇气都没有,只是任由CD在黑暗里蒙尘。

车刚拐进主干道,一片梧桐叶“啪”地打在车窗上。林浩抬头,看见路两旁的梧桐树遮天蔽日,阳光透过叶隙筛下来,在地上织成晃动的光斑。

他突然想起大三那年,也是这样的秋天,他和室友老周在梧桐道上争论“平行宇宙是否存在”,老周说“如果真有另一个世界,我一定要看看没选物理系的林浩在干嘛”,他当时笑着捶老周的背:“另一个我?肯定在火星建观测站呢!”

如今,另一个世界的林浩或许在火星,而这个世界的他,正堵在早高峰的车流里,看着前方车尾灯连成一片血红,像极了当年父亲手术台上输的血。

恒通数据的办公室在23楼,林浩的工位靠窗,却被文件柜挡了大半光线。刚坐下,邻座的老张就端着泡满枸杞的保温杯凑过来,把一沓厚厚的报表“啪”地拍在他桌上:“小林,昨天让你核对的城南项目数据,客户催了,你加个班弄完呗?”

林浩盯着报表封面——那是老张负责的项目,上周开会时他就发现数据异常,忍不住提了句“能耗参数好像对不上”,老张当时脸一沉:“你一个审核的懂什么?赶紧干活!”后来他才听说,老张把项目预算挪去给儿子买了婚房,现在正急着补窟窿。

“张哥,这数据……”林浩的话刚出口,就被老张打断:“哎呀小林,你学历高,脑子活,这点小事难不倒你!再说了,你家朵朵不是要升重点中学吗?多干点,年底奖金也好给孩子多买几本书。”

这话像根针,精准刺中林浩的软肋。他攥了攥拳,指甲掐进掌心——上周班主任打电话,说朵朵的奥数竞赛名额被校长的侄子顶了,他去学校想理论,却被保安拦在门外,最后只能灰溜溜地回来,对着朵朵泛红的眼睛说“爸爸下次一定帮你”。

“行,我弄。”林浩低下头,声音闷得像堵在喉咙里。老张满意地走了,留下的报表边缘,还沾着他刚啃完韭菜盒子的油星子。

加班到凌晨一点时,办公室只剩下林浩一个人。电脑屏幕的光照在他脸上,映出他正在敲的代码——不是公司的报表,而是一个隐藏文件夹里的文档,标题是《基于量子隧穿效应的新能源电池优化方案》。这是他偷偷弄的,从大学时的毕业设计改起,已经改了三年。

指尖在键盘上跳跃时,他的眼神突然亮了,像落满灰尘的星星突然被擦亮。

这时,手机震了一下,是妻子苏晴发来的微信:“锅里给你留了汤面,放了两个荷包蛋,记得热了吃。”下面还附了张照片,朵朵趴在餐桌上睡着了,胳膊下压着一张画,画里的爸爸穿着超人披风,手里举着一个发光的电池,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爸爸的发明最厉害!”

林浩的鼻子突然酸了。

他想起十年前,苏晴挺着大肚子陪他在医院照顾父亲,晚上就睡在折叠床上,却还笑着说“等爸好了,我们就去创业,你当老板,我给你当秘书”;想起朵朵三岁时,攥着他的手指说“爸爸,你为什么总低着头走路呀?老师说抬头才能看到月亮”。

他关掉代码文档,打开另一个文件夹,里面存着所有“证据”——老张推给他工作的邮件截图、上司栽赃他“工作失误”的聊天记录、校长侄子顶掉朵朵名额的转账凭证……这些文件,他存了五年。

窗外的城市已经睡了,只有远处工地的塔吊还亮着灯,像个沉默的巨人。林浩拿起桌上的旧钢笔——那是大学时导师送的,笔尖有点弯了,却比任何名牌钢笔都让他觉得踏实。他在草稿纸上写下导师当年说的话:“真正的自由不是逃离,是在枷锁里找到钥匙。”

笔尖划过纸面,发出沙沙的声响,像种子在土里悄悄扎根。

手机又震了一下,是公司群的消息,上司@所有人:“明天上午九点开全员大会,讨论城南项目追责问题,请相关人员提前准备。”林浩盯着“相关人员”四个字,突然笑了,笑得肩膀都在抖。

他关掉电脑,起身时碰倒了桌角的物理课本——那是他大学时的教材,书页泛黄,第73页折着角,上面是他当年写的批注:“当电子获得足够能量,就能穿透原本无法逾越的势垒。”

夜风从窗户缝钻进来,吹得课本哗啦啦地翻页,最后停在夹着照片的那一页。照片上,22岁的林浩站在燕大物理系的门口,穿着白衬衫,笑得像个傻子,背景里的梧桐叶正落得漫天都是,像极了他此刻心里,正在燎原的火。

他抓起公文包,里面除了报表,还多了一个U盘。走到电梯口时,他抬头看了眼23楼的天花板,那里的灯泡坏了很久,一直没人修,此刻却像有光,正从他眼睛里,一点点漏出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