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2002之我的双轨人生 > 第8章 六年级教室,同桌的你还在
换源:


       虽然令人紧张的小学毕业考已过,但距离真正领取毕业证、彻底离开这座生活了六年的校园,还有最后几天的时间。这几天,主要是处理一些毕业的后续事宜,拍摄那张未来会泛黄但无比珍贵的毕业合照,以及……属于孩子们最后的、无忧无虑的狂欢和心照不宣的告别。

教室里,因此弥漫着一种奇异而复杂的气氛。一种挣脱牢笼般的躁动不安、肆意欢腾,与一种对即将到来的分别的淡淡伤感、茫然无措交织在一起。没有了考试和排名的压力,孩子们彻底放飞了自我,吵嚷声嬉闹声比平时大了何止一倍,但偶尔的安静间隙里,也有细心的孩子意识到,在一起厮混、打闹、甚至争吵了六年的同学,很快就要拿着不同的录取通知书,走入不同的校门,也许很多人,此生再难重逢。

林晓宇走进这间无比熟悉的教室。明媚的阳光透过擦拭得还算干净的玻璃窗,照在满是刻痕和墨水印的深褐色木质课桌上,无数细微的粉尘在巨大的光柱中无声地飞舞,仿佛时光的微粒。黑板上还残留着昨天值日生没能彻底擦干净的粉笔印,是一道复杂的几何图形。墙壁上,小英雄雨来的画像旁边,挂着红色的《小学生守则》。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里,还贴着大家最后一次手抄报比赛的作品,边角已经卷曲。讲台旁边角落的花架上,几盆绿萝无精打采地耷拉着,缺乏照料。

那台吊扇依旧在头顶不知疲倦地嗡嗡旋转着,搅动着闷热的空气,吹动着女生们额前柔软的刘海和男生们汗湿的鬓角,却怎么也吹不散那弥漫在空气中的、粘稠的青春期前夜的复杂情绪。

他走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木质座椅发出轻微的吱呀声。他的同桌是个文静秀气的女生,叫刘颖,是班上的文艺委员。她正低着头,纤细的手指捏着钢笔,小心翼翼地在一本封面极为精美、贴满了各种卡通贴纸(美少女战士、库洛牌)的同学录上写着寄语,字迹工整清秀,偶尔还会画一个小小的爱心或笑脸作为点缀。阳光恰好照在她低垂的脖颈和微微颤动的、长长的睫毛上,有种安静而朦胧的美感。

林晓宇的记忆闸门再次打开。他记得,刘颖后来考上了成都的一所重点大学,学了艺术相关专业,好像还在某个省级电视台做过编导,是班里女生里发展得相当不错的一位。小学时,两人关系不咸不淡,属于那种会互相借橡皮和尺子,考试时偶尔会偷偷对一下选择题答案,但不会过多交流私下生活的普通同桌。

“写同学录呢?”林晓宇主动打了个招呼,语气尽量显得自然,符合一个十二岁男孩的样子。

刘颖抬起头,看到是林晓宇,微微笑了一下,露出两个浅浅的、好看的梨涡:“嗯,快写完了。你的呢?写了吗?给我写一页吧?”她声音轻轻柔柔的,像夏天清晨树叶上的露珠,听起来很舒服。

“还没,一会儿去买一本。”林晓宇说道,心里却想,前世自己也跟风买了一本硬壳的同学录,但好像没几个人给他写,最后那本空荡荡的同学录不知道塞哪个角落吃灰去了,少年心性还为此暗自神伤了好久。

这时,前排传来一阵略显激烈的讨论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是副班长杨程睿和学习委员余波,这两人又因为一道数学应用题的多种解法争论起来了。这几乎是六年级二班每日必上演的固定节目,堪称班级一景。

杨程睿戴着厚厚的黑框眼镜,梳着一丝不苟的小分头,一副少年老成的小大人模样,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动不动就“根据我的分析”、“从逻辑上讲”、“我认为这道题考察的是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各科老师的重点培养对象,也是很多同学私下觉得他“装模作样”、“爱打小报告”的代表。据说他父亲是市里某个局的科长,家境优渥。

而余波则是个真正的天赋型学霸,性格有点闷,平时不爱说话,显得有些孤僻,但思维极其敏捷犀利,尤其擅长数学和物理,经常能用非常规、甚至堪称诡异的巧妙方法解题,是杨程睿在学习上的“一生之敌”。他家庭条件似乎很一般,总是穿着洗得发白的、似乎永远大一号或小一号的旧衣服,但眼神里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倔强和专注。

“你这种方法太繁琐了!完全没有必要绕这么大圈子!浪费步骤和时间!”杨程睿指着余波草稿本上密密麻麻的演算过程,语气激动,脸都涨红了。

“能解出来就行。考试只看结果。”余波头也不抬,继续写着自己简洁的步骤,语气平淡得像在陈述一个事实,这种平静反而更让杨程睿上火。

“你这是野路子!不符合数学的严谨性和美感!考试万一步骤分扣了呢?”

“答案对了。”

周围几个同学,包括林晓宇和刘颖,都看得津津有味。林晓宇看着这熟悉无比的一幕,忍不住莞尔。多么幼稚而又纯粹的争论啊,现在看起来,竟觉得有几分可爱和怀念。

教室后排,则是另一番景象。体育委员唐鹏正和几个男生在掰手腕,手臂上的小肌肉疙瘩绷得紧紧的,脸憋得通红,额头上青筋都爆出来了,嘴里发出“嗷嗷”的、给自己鼓劲的叫声。唐鹏人高马大,比同龄人壮实一圈,是学校篮球队的绝对主力,性格豪爽仗义,有点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倾向,但人缘极好,尤其受男生拥护,是孩子王式的存在。他最大的梦想是打进省青年队,成为像姚明那样的篮球明星。

还有那个总是挂着两行清鼻涕、胖乎乎的小胖张超,正屁颠屁颠地围着唐鹏那群人喊加油,比自己上场还激动,时不时抬起胳膊,用袖子豪迈地擦一下快要过河的鼻涕。

而那个家里开杂货铺、平时凭借着“资本”优势在班上耀武扬威的王浩,则独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下巴微抬,摆弄着他的新双层铁皮文具盒,里面装满了各种新奇功能的自动铅笔和香橡皮,偶尔会用一种挑剔的、居高临下的目光扫视全班,仿佛在巡视自己的领地,享受着毕业前最后的“荣光”。

每一个面孔,都如此鲜活,带着2002年小学生特有的稚气、野性、以及即将步入青春期的懵懂与敏感。

林晓宇的目光缓缓地、逐一地扫过全班,一种难以言喻的、酸胀的情绪在他的胸腔中缓缓涌动、发酵。这些人,有的在未来的岁月里会成为他一生的挚友(如张超),有的会渐渐失去联系,湮灭于人海,有的甚至会在青春期产生龃龉、争吵、甚至短暂的交恶……但在此刻,在这个阳光灿烂的下午,他们共同构成了他完整而真实、不可复制的童年图景。他们是这幅画卷上最鲜活、最生动、无法替代的色彩。

“喂,林晓宇。”同桌刘颖轻轻碰了一下他的胳膊,递过来那本散发着淡淡香味(可能是草莓味)的同学录和一支钢笔,“给你,这页是你的。记得……记得写好看点哦!”她的脸颊似乎微微泛红。

林晓宇接过那本沉甸甸的、承载着无数留言和祝福的本子,郑重地点点头:“好。”

他拧开笔帽,在属于他的那一页上,认真地、一笔一划地写下了祝福语。不再是小时候那种千篇一律的“祝你天天开心”、“学习进步”的套话,而是带着三十五年人生阅历的、经过斟酌的、真诚的寄语:

“刘颖同学:

愿你的未来如琴键般悦动,如画布般绚烂。

保持你的热爱,勇敢奔赴属于你的星辰大海。

前程似锦,万事胜意。

——同桌:林晓宇2002.夏”

刘颖接过去,低头仔细看着,脸颊上的红晕似乎更深了一些,她小声地、飞快地说了一句:“谢谢……你写得真好。”然后便小心翼翼地将那页纸压平,合上了同学录,仿佛珍藏起一个秘密。

放学的铃声,最后一次为六年级二班清脆地响起。没有想象中的抱头痛哭或感人肺腑的告别宣言,大家只是像往常一样吵吵嚷嚷地收拾着书包,互相大声约定着暑假要去哪里游泳、哪个游戏厅有新游戏、以后一定要常写信打电话(虽然很多人并没有电话),嚷嚷着“以后常联系啊!”“一定一定!”

但每个人懵懂的心底深处,或许都隐约知道,这个夏天过后,很多人,就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真的就飘向四面八方,再也很难聚拢,很难再见到了。

林晓宇背起那个军绿色的、洗得发白的帆布书包,最后深深地看了一眼这个待了六年的教室。斑驳的墙壁,破旧的黑板,吱呀作响的风扇,积满粉笔灰的讲台,还有那些鲜活、吵闹、此刻却显得有些可爱的面孔……眼前的一切,仿佛都被夕阳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然后缓缓定格,成为了2002年这个夏天永不褪色的底片。

他的童年,在这一天,正式落下了帷幕。

但他的重生之路,崭新的青春篇章,才刚刚掀开第一页。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混合着粉笔灰、汗水、阳光和淡淡离愁的空气永远留在肺里,然后迎着窗外橘红色的、温暖的夕阳,大步走出了教室门。

张超已经像个小炮弹一样冲过来,在门口等着他了,脸上洋溢着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宇哥!宇哥!打听清楚了!西门外那个副食品批发市场最里面那家!老冰棍批发价两毛五一根!豆沙的三毛!奶油雪糕要四毛!咱们啥时候去?”

“好!”林晓宇眼睛一亮,用力拍了拍张超结实的肩膀,“就现在!先去验验货,看看本钱能进多少!我们的暑假事业,第一期冰棍销售计划,正式启动!”

两个小小的、勾肩搭背的身影,兴奋地讨论着,沿着长长的、洒满金色夕阳的走廊奔跑起来,脚步声在空荡的教学楼里回响,身影被拉得很长很长,最终融入了蜀州夏天那一片温暖而充满希望的暮色里。

背后,是渐渐远去的、永远留在了2002年的、充满了无尽蝉鸣与童年回忆的校园。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