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首日的火爆与混乱,像一剂强效兴奋剂,也让“苏屿奶茶”七人众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痛并快乐着”。接下来的六天,日子是在一种高度紧张、疲惫却又充满期待的状态下飞逝而过的。
每天放学铃响,成了七个人行动的号角。无论是林晓宇、陶科这样的“学霸”,还是张超、唐鹏这类看到书本就头疼的“好动分子”,都在第一时间冲出教室,奔向那个弥漫着茶香与奶甜味的小小战场。
周末更是全天候泡在店里。身体的劳累是实打实的,站得腿发软,摇奶茶摇到胳膊酸,清洗器具洗到手发白。但每当看到顾客满意的表情,听到收银机不断响起的“叮咚”声,所有的疲惫似乎都能瞬间化解。
周日晚九点,送走最后一位顾客,拉下卷帘门。店铺里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只剩下弥漫不散的甜香和七个东倒西歪的身影。与开业第一天纯粹的体力透支不同,这一周下来,大家脸上更多了一种程序化的疲惫和一种亟待梳理的混乱感。
“不行了……我感觉我身上每个细胞都散发着奶茶味。”张超瘫在椅子上,有气无力地哼哼。
“我做梦都在算账找零……”赵倩揉着发胀的太阳穴。
“我的右手,”唐鹏举起自己摇奶茶的右臂,一脸悲壮,“它已经不属于我了,它属于‘苏屿’!”
就连一向清冷的苏晚晴,眉眼间也带着难以掩饰的倦色,安静地靠在墙边休息。
林晓宇虽然也累,但作为核心,他必须撑住。他拍了拍手,将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兄弟们,姐妹们,再坚持一下!开业第一周结束了,咱们得盘盘账,看看这一周到底干的怎么样。陶科,数据弄出来了吗?”
陶科虽然脸色也有些发白,但眼神却格外明亮。他迅速打开笔记本电脑,连接上收银机,手指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地敲击起来。屏幕上,Excel表格里密密麻麻的数据开始滚动、汇总。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盯着那块发光的屏幕。这一周的辛苦,最终都要转化为屏幕上冷冰冰的数字来评判。
几分钟后,陶科深吸一口气,推了推眼镜,用一种刻意保持平静但难掩激动的语气开始汇报:
“过去七天,我们总营业额是……”他顿了顿,卖了个关子,看到大家焦急的眼神,才缓缓报出数字:“11280元!”
“哇——!”
尽管有心理准备,但这个数字还是让所有人惊呼出声。平均每天超过1600元的营业额,远远超出了他们最初的预期。
“别急,重点是净利润。”陶科继续操作电脑,“扣除所有原料成本、水电费、以及这周临时聘请小敏姐的工资……我们第一周的净利润是——”
他故意拉长了声音,目光扫过一张张紧张而期待的脸。
“5380元!”
“五千三百八!!!”张超直接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声音都变了调。
唐鹏狠狠一拳捶在桌子上,激动得满脸通红:“牛逼!太牛逼了!”
陈薇和赵倩抱在一起,开心地跳着。苏晚晴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看向林晓宇的眼神充满了光彩。
一周,净赚五千多!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每个人,根据股权比例,这一周就创造了数百到上千元的财富!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高中生零花钱的范畴,甚至比很多成年人一周的收入还要高!
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冲刷着连日来的疲惫。每个人都沉浸在一种创造的狂喜之中。
“安静,安静一下。”林晓宇压下心中的激动,努力让气氛回归理性,“成绩很好,但问题也不少。陶科,说说运营数据。”
陶科点点头,切换了表格:“问题很明显。第一,人力分配极不均衡。周一到周五下午4点到7点是绝对高峰,我们七个人全员上阵都手忙脚乱,但其他时间段,特别是上午和周末的某些时段,又明显人力过剩。”
“第二,原料损耗率偏高。因为预估不准,珍珠、仙草这些有时煮多浪费,有时又不够卖。第三,工作效率有待提升,流程还可以优化。”
陶科的数据分析像一盆冷水,让大家从纯粹的喜悦中稍微冷静下来。是啊,这一周的混乱,每个人都深有体会。
“最关键的就是排班问题。”林晓宇接话,表情严肃起来,“我们首先是学生,学业不能落下。像这周这样,每天放学都扑在店里,作业只能熬夜写,长久下去肯定不行。鹏哥、超子,你俩上次月考的成绩……”
唐鹏和张超顿时蔫了,讪讪地低下了头。他俩的成绩本来就在及格线边缘徘徊,这周更是没时间复习。
“所以,我们必须制定一个科学的、可持续的排班表!”林晓宇斩钉截铁地说,“既要保证店铺运营,又不能严重影响学习。”
他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张大白纸和一支粗头记号笔:“来,大家都说说,各自每周有哪些固定时间是不能来店里的?比如晚自习、课外辅导、社团活动?”
于是,一场关于时间的“战争”开始了。
“我周一、周三、周五有数学和物理竞赛小组活动,要到六点才能结束。”陶科第一个发言。
“我周二、周四要参加校篮球队训练,也是六点结束。”唐鹏接着说。
“我……我爸妈给我报了个英语补习班,周六上午。”张超小声嘀咕。
苏晚晴轻声说:“我周三晚上有钢琴课。”
陈薇:“我周日要去画室。”
赵倩:“我好像……暂时没什么固定的,但周末可能要帮家里做点事。”
林晓宇自己也有化学竞赛的培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壁垒,将一周的时间分割得支离破碎。林晓宇在大纸上画着格子,试图将七个人的空闲时间像拼图一样组合起来。
“不行啊,晓宇,”唐鹏看着那张画得乱七八糟的表格,挠着头,“你看,周一下午4-6点,就晚晴和赵倩有空,加上小敏姐也才三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周五晚上高峰段,只有我、超子和陶科有空,操作台主力晓宇你不在,也不行啊!”张超也发现了问题。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要做到学业和创业完全平衡,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矛盾一下子摆在了桌面上。
“要不……我们再雇一个人?”陈薇试探着问。
“成本就上去了,而且临时不好找可靠的。”赵倩立刻从财务角度反对。
“那怎么办?总不能不上课了吧?”唐鹏有些烦躁。
气氛一时有些沉闷。首周盈利的喜悦被现实的难题冲淡了不少。
就在这时,苏晚晴轻声开口,提出了一个建议:“或许,我们可以……弹性排班?不以‘天’为单位,而以‘时段’为单位。比如,明确标注出每天下午4点到7点是‘战时状态’,这个时段,除非有极其特殊的情况,否则大家尽量克服困难,优先保证店里人手。其他时间段,再根据大家的空闲灵活安排,作为补充和轮休。”
她顿了顿,看向林晓宇:“而且,我们是不是可以把一些准备工作前置?比如原料的准备、器具的清洗,不一定非要挤在高峰期做。可以在中午休息、或者上午人少的时候,由有空的人先完成一部分。”
苏晚晴的话像一道光,照亮了混乱的局面。
“晚晴说得对!”林晓宇眼睛一亮,“核心是保住晚高峰!其他时间灵活调配!我们把每天分成‘备战期’、‘战斗期’和‘休整期’!”
“对!战斗期全员冲锋!其他时间轮岗!”唐鹏也明白了。
“那我负责每天早上来开门,把珍珠、茶汤这些先准备好!”张超主动请缨,他早上到校早。
“我中午休息时间长,可以过来顶一会儿,顺便做清洁。”陈薇说。
“我晚上走得晚,负责最后的清点和关门。”陶科推了推眼镜。
新的思路打开了,大家又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将苏晚晴的提议细化。最终,一份虽然依旧复杂,但相对清晰、且充分考虑了学业压力的“苏屿奶茶首周弹性排班表(试行版)”诞生了。
看着那张凝聚了集体智慧的白纸黑字,虽然知道未来可能还会遇到各种问题,但每个人的心中都踏实了不少。
数据带来了巨大的信心,而排班表的制定,则标志着他们的“草台班子”开始向一个有规则、有协作的微型企业迈出了第一步。
首周复盘,不仅在数字上获得了惊喜,更在管理上完成了一次重要的淬炼。
林晓宇收起排班表,看着窗外已然寂静的街道,心中充满了对下一周的期待与挑战。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还有无数的“排班表大作战”在等着他们。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