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间君听完完整版歌曲演奏后轻轻颔首。这时王铁柱三人也围拢过来,他开口分析道:这首作品采用坚实有力、豪迈热烈的旋律线条,生动展现了工人们投身祖国建设的火热劳动场景。
他进一步解释:整首歌运用二部曲式结构。前段以铿锵的切分节奏为主,建议采用领唱加合唱的形式;后段节奏明显加快,出现富有感染力的劳动号子。因此需要组建约二十人的合唱团才能充分展现高潮部分,仅靠三位同志确实难以呈现完整效果。
说到具体处理技巧,张间君补充道:比如咱们工人有力量这句短促的嘿,可以尝试加入和声处理。副歌部分采用大合唱形式,这样处理既简洁又有效。
这番专业分析让王副科长眼前一亮,带头鼓起掌来:不愧是能创作出如此大气磅礴作品的音乐人!听君一席话,真是茅塞顿开啊!随后他转头对王铁柱三人说:一线工人不宜抽调过多,我亲自去协调保卫科的同志们参与合唱,你们也一起来。说完便带着众人匆匆离去。
马晓华难掩钦佩之情:真是让人耳目一新!分析得如此条理分明,我们要多向你学习。张爱军也连声附和,脸上堆满笑容:难怪连厂花都被你迷得神魂颠倒,确实厉害!
几人说说笑笑间,彼此间的生疏感渐渐消融,仿佛相识多年的老友。毕竟年轻人都比较随性,张间君拿起吉他说:你们先仔细听前奏和主歌部分。
随着音乐响起: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
张间君转头对两位鼓手说:演奏时要注意:双手持鼓槌,分别敲击鼓面中心和边缘,手腕要保持放松状态。通过手臂带动手腕发力,最后作用在鼓槌上。前奏开始前,等我示意后,先以四分之一拍节奏轻击鼓面三分之二处。当吉他伴奏进入时,不要突然收声,要让鼓声逐渐减弱过渡到副歌部分。到了高音区时,可以使用重槌,保持紧凑的节奏。
两人听得入神,没想到打鼓还有这么多门道。张间君讲解得认真,两人也学得专注。接下来就是反复练习,通过不断试错来完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好在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娱乐方式有限,没有手机电脑,对这次演出机会都格外珍惜,练习热情高涨。
不知不觉间,上午的排练时光飞逝......
经过一上午的磨合,两人的演奏渐入佳境。张间君看着仍很兴奋的两人说:今天就到这里,劳逸结合才能保持最佳状态,明天再巩固练习几遍就可以了。两人微笑着点头应允。
马晓华由衷感叹:间君老弟,今天真是长见识了!原来歌曲还能这样演绎,太精彩了!你创作的歌曲确实棒极了。三人边说边往食堂走去。
此时轧钢厂围墙外聚集了不少人,大家都被墙上那幅巨型宣传画吸引。人群中不时传来议论声:太壮观了!这些长城图案是怎么画上去的?知道是谁画的吗?这书法也相当不错,那个...龙飞什么来着......
二狗子,小时候让你读书你偏要养猪,这叫龙飞凤舞!旁人打趣道,引得众人哄笑。被称作二狗子的年轻人涨红着脸辩解:请叫我大名王二蛋!当着这么多人别叫小名!这番话又引发一阵笑声。
这时一位戴眼镜的青年神秘兮兮地说:我知道是谁画的......见众人投来好奇的目光,他得意地炫耀道:我四姨家的二表叔的外甥在保卫科工作,昨天亲眼看到是宣传科的张间君画的。我跟张间君可是铁哥们!众人纷纷投来羡慕的眼神。
站在人群外围的张间君嘴角直抽抽——这位铁哥们是谁啊?完全没印象。三人正看热闹时,张间君的手机突然响起提示音(注:根据时代背景,此处应为怀表或其它计时工具)。
午餐过后,张间君下午没有工作任务。他在陈科长处报备后,骑着自行车直奔什刹海方向。什刹海可是四九城百姓心中的冰雪运动胜地,早在明代就是著名的冬嬉场所。这里的冰上运动在乾隆年间被列为国俗,溜冰更是老北京人的传统绝活。每年寒冬腊月,当什刹海的冰层完全冻结后,这里就会变成热闹非凡的冬季乐园,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游玩。
张间君骑到什刹海后,转入德胜门后海区域——这些地方后来都被统称为什刹海,而在明朝中后期这里还叫积水潭。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