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抗战:手搓兵工厂,老总编不动 > 026,李云龙调往后勤部被服厂,担任厂长!
换源:


       “我就说他之前的战报怎么写得含糊其辞,轻描淡写!原来最大的功劳是人家苏明的!是他苏明一炮定乾坤,替他李云龙解决了最大的麻烦!

倒好,想着法地淡化人家的作用,夸大自己的战绩,是想蒙混过关,逃避处分是吧?!把我当傻子糊弄?!”

“通讯员!你立刻返回新一团驻地!”

老总对着刚刚汇报完的通讯员厉声下令。

“传达总部命令!新一团团长李云龙,战场抗命,情节严重,虽有一定战果,但功不抵过!为严肃军纪,即刻撤销其新一团团长职务!调往后勤部被服厂,担任厂长!没有命令,不得返回作战部队!让他给老子绣花去!”

这道命令,如同最终判决,再无转圜余地。

参谋长站在一旁,嘴唇动了动,最终也只能化作一声无声的叹息,心中暗道。

‘云龙啊云龙,你这小子,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这次可是撞到铁板上了……去被服厂歇歇,也好……’

……

与此同时,晋绥军358团驻地附近,一处临时拨付给督战团使用的农家院落里。

苏明看着李智勇带着战士们将缴获的武器装备分类存放妥当,并安排了岗哨,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他站在院子里,打量着四周略显陌生的环境。

晋西北的黄土高原风貌与金陵截然不同,这里沟壑纵横,地势复杂,各方势力犬牙交错。

“长官,我们接下来……”

李智勇安排好一切后,走过来请示。

苏明目光望向远处起伏的山峦,沉吟片刻,道。

“通知下去,暂时就在这里驻扎休整。我们初来乍到,对这里的地形、鬼子的据点分布、还有各方势力的实际情况,都还不清楚。贸然行动,容易吃亏。”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地继续说道。

“告诉弟兄们,抓紧时间熟悉装备,恢复体力。接下来,我们有得忙了。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这片土地给我摸透!哪里是鬼子的软肋,哪里是我们的机会,都要一清二楚!”

“是!长官!”

李智勇立正敬礼,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暂居的农家院落里,气氛忙碌却井然有序。

李智勇正带着几名骨干士兵,仔细地清点、擦拭和保养着从苍云岭缴获的武器装备。

崭新的三八大概擦去了血污和尘土,泛着冷冽的蓝光;歪把子轻机枪的枪机被反复拉动,发出清脆的咔哒声;掷弹筒和那两门宝贵的迫击炮更是被重点照顾,油布擦拭得干干净净。

这些从金陵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老兵们,脸上虽然带着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他们不再像溃退时那样麻木和绝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重新燃起的斗志和对于未来的期盼。

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那个此刻正站在院中沉思的年轻长官。

李智勇将最后一把刺刀插入刀鞘,走到苏明身边,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

“长官,咱们的家伙事儿越来越多了,弟兄们的手也早就痒痒了。接下来……咱们怎么干?总不能一直借住在358团的地盘上吧?”

他的声音不大,但院子里其他的士兵们都不约而同地放缓了手中的动作,悄悄竖起了耳朵,目光热切地投向苏明。

经历了牛头山的绝地坚守、覆灭鬼子装甲中队的畅快淋漓以及苍云岭的一锤定音,他们早已对这位年轻却手段通天、敢打敢拼的长官死心塌地。

什么“督战团”的名号,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在乎的是能跟着苏明继续狠狠地打鬼子,打出中国军人的威风来!

们坚信,苏明绝不会甘于只做一个依附于358团、无所事事的“钦差大臣”。

苏明从沉思中回过神,目光扫过一张张饱经风霜却写满信任的脸庞。

他理解兄弟们的心情,他自己又何尝不想尽快拉起一支强军,在这晋西北杀出一片天地?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道。

“兄弟们的心思,我明白。打鬼子,是头等大事,一刻也不能耽搁。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不能盲目行动。”

他走到那堆武器旁边,拍了拍一挺九二式重机枪冰冷的枪身。

“我们现在,家伙是有了些,但人呢?满打满算,还是我们从金陵带出来的这四十七个弟兄。在这敌我势力错综复杂的晋西北,这点人手,撒进去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

士兵们闻言,眼神微微黯淡了一些,但依旧专注地听着。

“招兵买马,扩充队伍,是当务之急。”

苏明继续说道,话锋却一转。

“但是,粮食、军饷、被服、药品……这些维持一支队伍的基本物资,我们现在极度匮乏。没有稳定的补给,盲目扩军,只能是死路一条。我们不能让弟兄们饿着肚子、光着脚丫子去跟鬼子拼命。”

李智勇和士兵们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这是最现实的问题。

“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追求规模,而是追求‘精’!”

苏明的声音陡然提高,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我们要走精英化的路线!我们要成为一把尖刀,一柄能直插鬼子心脏的匕首!”

“精英化?”

李智勇有些疑惑地重复道。

“没错!”

苏明肯定道。

“就是特种作战!以小股精锐部队,进行渗透、侦察、破袭、斩首、营救等高难度、高价值的作战任务。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