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灵异小说 > 雾锁旧楼 > 第43章:种子银行的星图册
换源:


       一、玻璃罐里的时光

种子银行的恒温舱发出轻微的嗡鸣,晓星戴着白手套的手指拂过第三排货架,停在个贴满标签的玻璃罐前。罐身的标签层层叠叠,最底下那层已经泛黄,能辨认出“2045.3.12槐安里老槐树根须伴生种”的字迹,上面覆盖着“2050.7.5火星红土改良株”“2055.11.1冥王星冰原适应性突变种”的新标签,像棵长在玻璃上的年轮树。

“晓星姐,这罐‘槐安壹号’该换营养液了。”小禾推着装载车过来,车上的培养皿里,刚分离出的根须样本正在显微镜下蠕动,“检测显示它的共生菌又进化了,能分解月球土壤里的钛铁矿了。”

晓星旋开罐盖,一股混合着槐花香与金属味的气息漫出来。罐底的琼脂培养基上,纤细的根须织成半透明的网,网眼间嵌着几粒火星砂,在灯光下泛着暗红。这是当年从火星带回来的第一株“火焰雪”根系,如今已在人工干预下繁衍出十七代,每代都带着新的“记忆”——有的能在真空环境下休眠十年,有的会跟着地球自转调整生长节奏,最新这代,根须尖端竟长出了类似磁体的结晶,能吸附金属颗粒。

“把新配的‘地月混合液’加上吧,比例按上次的配方减两成钛含量。”晓星用探针轻轻拨开根须,露出藏在深处的白色芽点,“你看这里,它在往金属结晶方向长,别让养分太足,逼它再‘聪明’点。”

小禾笑着点头,往罐里注入淡蓝色的营养液。液体漫过根须时,那些磁体结晶突然亮了起来,在琼脂上拼出个歪歪扭扭的五角星——这是第三代“槐安壹号”就有的特性,每次换液都会用根须“画”个符号,像在报平安。

“说起来,冰岛的艾米刚发消息,她们的‘冰原信使’在木卫二的模拟舱里开花了。”小禾调出全息屏,画面里的花朵通体冰蓝,花瓣边缘凝结着仿真冰层,“她还说花瓣上的纹路,跟咱们上次寄去的‘槐安壹号’根须图案能对上,像套密码。”

晓星看着屏幕里的冰蓝花朵,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第一次打开火星培育舱时,“火焰雪”的花瓣上也有类似的纹路,只是那时以为是偶然。现在才明白,种子从不会偶然,所有看似零散的符号,都是它们在宇宙间互递的明信片。

二、星图册的新页

种子银行的中央展厅,一本三米高的全息星图册正缓缓展开。封面是用百万颗种子的基因序列编码生成的图案:左侧是地球的经纬线,右侧是火星的等高线,中间用根金色线条连缀,线条上跳动的光点,正是各地种子库的实时坐标。

“晓星老师,该更新‘星际谱系’了。”实习生小林举着数据板跑过来,板上罗列着新收录的品种,“这是泰坦星探测器传回来的‘甲烷向日葵’数据,它的花盘会跟着土星的光环转动。”

晓星抬手在空中虚划,星图册的书页哗啦啦翻过,停在标着“外太阳系”的空白页。她指尖轻点,小林数据板上的基因链图案便飘进书页,化作朵旋转的金色花盘,花盘边缘的锯齿恰好对应着土星环的间隙角度。

“你看这里。”晓星指着花盘中心,“它的花粉颗粒带着甲烷结晶,和咱们在冥王星发现的‘冰原信使’突变体是互补结构,把两者的基因序列叠合试试。”

小林调出三维模型,当金色花盘与冰蓝色花瓣重叠时,两种图案的边缘竟严丝合缝地拼出个完整的圆形,像枚被土星环环绕的地球。展厅里响起低低的惊叹声,几个来参观的孩子指着圆形图案喊:“是地球!地球在中间!”

晓星望着那枚“地球徽章”,忽然想起木叔临终前说的话:“种子记路,不是靠地图,是靠血脉里的星图。”当年他把那把长了根须的旧钥匙交给她时,钥匙孔里的根须已经结成个微型的太阳系模型,原来老人早就看懂了种子的密码。

这时,星图册突然发出阵细碎的嗡鸣,所有页面同时亮起红光。紧急通讯窗口弹出,显示是火星前哨站的信号:“‘槐安壹号’第十七代在火星极昼期出现异常休眠,根须向地核方向生长,疑似在寻找地球磁场信号。”

晓星的心猛地一沉。火星没有稳定的磁场,这些年全靠人工磁场维持种子活性,难道是磁场发生器出了故障?她快速调出前哨站的实时数据,瞳孔骤缩——不是设备问题,是地球的地磁场正在发生微小偏移,而“槐安壹号”的根须,竟比任何仪器都先捕捉到了这丝变化。

“让前哨站立刻启动备用磁场,按地球当前的磁场参数校准。”晓星的声音稳得像块礁石,“另外,把月球种子库的‘地月共振器’打开,让‘冰原信使’的花粉顺着地月引力通道飘过去,给‘槐安壹号’当‘信号中继’。”

小林手忙脚乱地传达指令时,晓星望着星图册上跳动的红光,忽然注意到个细节:火星上的根须虽然紊乱,却始终朝着地球的方向。就像当年在冥王星冰原上,那些倔强延伸的根须一样,不管环境多陌生,它们总能精准地锁定家的方位。

三、冻土带的共鸣

漠河的极光种子库建在永久冻土层下,像颗埋在冰里的蓝宝石。晓星踩着齐膝的雪走进观测室时,小李正盯着屏幕上的波动曲线发愁。

“晓星姐,您看这组数据。”他指着两条缠绕的绿线,“‘极光籽’的休眠周期突然和太阳黑子活动同步了,而它的共生菌,居然开始分解冻土下的甲烷冰,像是在……提前储备能量?”

观测窗外,淡绿色的极光正垂落在培育舱的玻璃顶上,舱内的“极光籽”开着淡紫色的花,花瓣随着极光的节奏轻轻震颤。晓星凑近观察镜,看见花茎里的导管在发光,液体流动的速度明显加快,像在给根须输送某种信号。

“不是储备能量,是在回应‘槐安壹号’。”晓星调出火星与漠河的实时数据对比,两条曲线在屏幕上重叠时,竟形成了完美的正弦波,“地球磁场偏移让火星的‘槐安壹号’不安,而漠河的‘极光籽’感受到了,它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搭线’——冻土下的甲烷冰是天然的能量放大器。”

正说着,培育舱突然发出“咔嗒”轻响,舱壁的保温层自动打开,露出里面盘绕的根须。那些根须正从冻土中汲取着淡蓝色的甲烷气泡,气泡在花盘里炸开时,溅出的磷光在空中拼出串符号,和火星前哨站传来的“槐安壹号”根须图案一模一样。

“是密码!”小李拿出星图册的便携版,将磷光符号扫描进去。书页立刻自动翻转,停在“太阳系共振频率表”那页,符号对应的数值,恰好是地球与火星的引力共振周期。

晓星忽然想起刘静留下的那本工作手册,最后几页画着许多类似的符号,当年以为是随手涂鸦,现在看来,那是最早的“种子密码本”。她掏出随身携带的旧手册,翻到画着向日葵的那页,指尖抚过花盘里的纹路——原来不是花籽,是串藏在花瓣里的星图坐标。

“把手册里的符号输入星图册,和‘极光籽’的信号叠加。”晓星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刘静老师当年就发现了,她早就在教种子怎么‘说话’。”

符号叠加的瞬间,星图册突然剧烈震动,所有页面上的花朵图案同时转向同一个方向——银河系中心的方向。冻土带的观测仪发出刺耳的警报,屏幕上跳出一行红色数据:“检测到跨星系共振信号,源头:M78星云方向,与‘槐安壹号’基因序列匹配度92%”

小李吓得手里的笔都掉了,晓星却盯着那行数据笑了。她想起木叔说的另一句话:“当种子开始仰望星空时,它们要找的从来不是远方,是能和自己共振的同伴。”

四、流动的谱系

回到槐安里时,种子银行的新展厅刚落成。展厅中央立着棵用3D打印技术复刻的老槐树,树干上嵌着无数透明胶囊,每个胶囊里都装着粒来自不同星球的种子,从火星红土包裹的“槐安壹号”,到木卫二冰层里的“甲烷向日葵”,再到冥王星冰原的“冰原信使”突变种,根须状的金属线将胶囊串联起来,在灯光下像串会发光的项链。

“晓星姐,这是小林做的‘谱系树’,每粒种子的基因链都能在树干上投影出来。”小禾指着树干上流动的绿色光带,“您看这里,‘槐安壹号’的根须基因,和您带回来的那把老槐树钥匙里的根须,序列重合度超过95%。”

晓星摸着冰凉的树干,指尖划过个装着槐花瓣的胶囊——那是刘静当年夹在工作手册里的,如今也发了芽,根须从胶囊里钻出来,顺着金属线爬到“谱系树”的顶端,在最高处开出朵小小的白花。

这时,星图册的全息投影突然在空中展开,所有页面自动拼合成一张巨大的星图。地球上的种子库、火星前哨站、冥王星观测点,甚至M78星云方向的未知信号源,都被根金色的线连了起来,线的起点,正是槐安里那棵真实的老槐树。

“原来刘静老师画的不是花。”晓星望着星图,忽然泪目,“她画的是条路,从槐安里的泥土,到宇宙的尽头,只要种子还在发芽,这条路就永远走不完。”

小禾递给她片刚采集的“甲烷向日葵”花瓣,花瓣上的纹路在阳光下渐渐清晰,竟和老槐树的年轮重合在了一起。远处的广播里,正播放着最新的星际新闻:“人类首艘种子勘探船‘根须号’即将启航,搭载着地球种子库的10万份样本,目标——M78星云疑似宜居带。”

晓星把花瓣轻轻放进“谱系树”最高处的胶囊里,看着它的根须慢慢缠上那朵小白花。她知道,这不是结束,就像老槐树的年轮还在生长,星图册的空白页还在等待新的字迹,而那些藏在种子里的星图,会带着槐安里的泥土味,在更远的地方,开出属于地球的花。

夜色降临时,种子银行的灯光次第亮起,照亮了展厅墙上的一行字,那是从刘静工作手册里拓下来的笔迹:“所谓远方,不过是带着根须的流浪。”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