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天天死谏,我成千古明君了? > 第13章 允熥皇孙才是天命所归!
换源:


       群臣愕然。

同时傻眼的还有朱煐。

他瞪大眼睛看向老朱。

“????”

他娘的,试探?

你还不是暴君上了?你不是暴君,那谁是暴君?

这老朱还会听民间的议论?

不对啊,这怎么和历史记载里的老朱不太一样啊?

朱煐脸色难看。

如果说昨天一次没有成功,那是偶然,那这一次,又一次没有成功,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自己的资料出了问题!

按照以往的赴死经验,这慷慨赴死讲究一个对症下药,这和郎中治病救人是一样的,需要对症下药,什么病症下什么药。同理,赴死也是,面对什么样的君王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方式。

两次老朱出乎意料的表现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史料记载有误啊!

倘若真如历史史料上所记载的老朱一样,那以自己的行为,这会儿绝对已经是功德圆满好几次了。

可现在,自己依旧完好无损。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史料记载不真实!真正的老朱与记载中的老朱有很大的偏差!

按理说大明距离新世纪也不过是区区几百年,相较于秦朝,汉朝,唐朝,这个时间节点可以说是太近了。

可先前哪怕是穿越到汉唐时,其朝代的皇帝秉性和史料记载中也相差无几,可偏偏怎么大明出了问题?

朱煐只是稍稍思索,旋即有了个猜想....

“难不成是大清修史的人为了抹黑老朱,所以对史料的记载进行了艺术加工?”

朱煐暗自排腹。

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不是本朝修的,都是后面的新王朝修订的,修史意味着传承,意味着这江山天下是从前朝传承下来的,是稳定民心,确定王朝正统地位的必要手段。

明朝修的是元朝的史料。

而明朝的史料,自然是清朝编修。

要这么来看,很明显,大清这是给老朱进行了不少的艺术加工哇!

朱煐有些无奈。

谁能想到,这老朱的性格脾气与史料记载中相差这么大呢?

尤其是这忍耐度,特么的都快赶上唐太宗李二了!

“行了张平,你也站回去吧,咱也不过是和你开个玩笑罢了。”

老朱笑着挥了挥手。

劫后余生的张平一脸愕然。

开玩笑?

我特么的三族都快被开没了!

这会儿的张平劫后余生,哪里还有半点先前的桀骜不驯,只是看向朱煐的目光中充满了感激与敬佩。

“以德报怨,此人真乃君子也!”

张平心中感慨的同时赶忙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站好,不敢再吭声,生怕自己再把自家的三族给坑进去....

而此时的其余官员也是错愕。

有的人看向老朱,有的人看向朱煐.....

陛下在试探?

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劲的样子....

在场的都是老油条,本能的直觉让他们感觉有些不对劲,可真要说,却又说不出什么。

毕竟这朱煐的底细也十分清楚,就是一个昨天刚入殿试进入陛下视野的朝堂新人。

说破大天去,也就只能说陛下对此人有些欣赏,可要说只是因为欣赏就让陛下言听计从....显然,这绝不可能!

那么真相便只有一个——这朱煐只是一杆枪,他所做的事情,恰好是陛下想做的事....

黄子澄想通了其中关窍,眼珠子转了转,随后看了眼身旁的齐泰。

齐泰正好此时也看向了黄子澄,两人交换了一下目光,顿时明白了对方心中所想。

“看来陛下也是有心立储了啊。”

黄子澄小声低语。

齐泰点了点头:“陛下说试探倒是提醒了我,这朱煐许是陛下的人?陛下在试探我等态度?”

“是极是极,此言有理,如此一来,就都通了!”

齐泰的话也是黄子澄所想,两人顿时恍然,连连点头。

“咱们这陛下,还真是越老越厉害了。”

两人不由感慨....看向老朱的目光更为敬畏了....

.....

张平之事在这大朝会上只能算是个开场的插曲。

不过老朱的行为也让无论是文官集团还是淮西勋贵都提起了精神。

敲山震虎,杀鸡儆猴,大家都觉得老朱此举是借张平敲打大家。

因此在张平归位之后,原本准备挑破皇储之争的百官悉数陷入了沉默。

无论是淮西一脉还是文官集团,都不想当这个出头鸟去怵老朱的眉头.....

一时间,偌大的奉天殿,竟没有一人站出来说话!

朱煐则是默默地站在刘三吾身边,大方地眼神扫视,观察形式。

他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史料记载有误,那就靠自己,重新收集资料,重新了解老朱,再另则良机,对症下药。

八世轮回都过来了,也不差这一时半刻的,功德圆满就在眼前。

总归这是洪武朝,哪怕大清修明史的时候给老朱来了些许的艺术加工,但这底色总该是不变的,老朱就算不是个暴君,显然也是个急脾气,急脾气的皇帝手下,怒而杀人,这不常有的事儿吗?

是以朱煐在观察,他在蛰伏,继续等待着一个机会.....

.....

“怎么?都没人说话了?”

“有事情就给咱说,没事情咱可就退了。”

老朱开口打破了僵局。

这话一出,朝中文武才纷纷松了口气。

“陛下,臣有本奏!”

黄子澄站了出来。

老朱眉头一挑,黄子澄还没开口,老朱心里已经明白了个八九分。

毕竟今天一反往常,两个孙子全都上了朝,这些个家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用猜都知道。

“说!”

“谢陛下!”

“昨日退朝之后,臣反复考量,日前朝上朱煐所言,虽然有些莽浪,却又并非全无道理,太子已逝,为我大明陛下还需尽早振作,立下皇储,以安国本啊。”

原本黄子澄并不准备这么直接地将话题引到立储上,不过先前老朱的一番话让他改了主意。

他与齐泰判断,之所以昨天朱煐那一番言论今天老朱却像是个没事人一样,就是因为这朱煐这番言论的背后是老朱!

既然这背后是陛下,那自然,那些冒犯之言也就算不得冒犯了,相反,这小子是陛下心腹!前途无量!

那么...既然昨日的国本之说背后是陛下,那也就是说,陛下他心中是有意立皇储的。或许只是在衡量某些东西。

在衡量什么,黄子澄不在意,他只需要知道陛下有意立皇储,就够了!

于是他便选择了单刀直入,直言不讳。

老朱听黄子澄的话挑了挑眉头:“哦?黄爱卿也觉得朱爱卿说的对?”

黄子澄默默看了眼朱煐,拱手对老朱点了点头:“回陛下,臣以为,朱煐所言,有其道理!”

“那你想立谁?给咱说说?”

老朱眯起眼睛。

黄子澄顿时心跳加速,背后发凉,赶忙低头道:“启奏陛下,这皇储之事,全赖陛下一言而决,臣等只能建议,立谁还得陛下乾纲独断才是。”

黄子澄谨慎得很。

他的谨慎是这在洪武朝官场混迹多年养出来的。

毕竟不谨慎的那些家伙,这会儿坟头草都已经老高了。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面对老朱这样的皇帝,黄子澄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咱又没让你立,咱就是让你说说,提个建议,不必担心,大胆给咱说,咱倒也想听听大伙儿的想法。”

老朱笑眯眯的,努力做出一副和蔼的模样,同时他的眼睛有意无意地撇向朱煐。

还得在咱孙面前表现好些,给咱大孙留些好印象。

这他奶奶的,这民间咱的形象是谁给传的?

暴君?咱脾气是差了一些,但也不至于是暴君吧?

这可坏了菜了.....

.....

黄子澄又小心地打量了老朱两眼,见老朱不像是托词,深吸一口气才说道。

“陛下,依臣之见,允炆皇孙仁德兼备,破局仁孝之风,或可为皇储。”

“不过允炆皇孙尚且年幼,尚需陛下多加指导,否则以如今的能力,或有不足。”

黄子澄可以说是直言不讳了,没有过多的隐藏,直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老朱看向朱允炆,点了点头。

“允炆,黄爱卿说你仁德兼备,你自己怎么看?”

朱允炆被点名,诚惶诚恐。

“爷爷,孙儿...孙儿没想那么多,孙儿只想爷爷能长命百岁。以孙儿如今的能力,自然是比不得父王,不过孙儿会努力的!”

朱允炆话里话外都是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同时又表示倘若自己当了皇储,一定会发愤图强,努力追赶父亲朱标,展露出了担当。

老朱看着朱允炆点了点头。

“你有这个心就好了。不过咱的年纪确实是大了,长命百岁的咱不想,让大明能安安稳稳,长治久安就够了,至于咱。生老病死自有定数,有些事,逃不掉的。”

老朱有些怅然,他莫名想到的儿子朱标,想到了妻子马皇后....

而听了老朱的这话,殿中的黄子澄却不由喜上眉梢。

不仅仅是他,文官集团的几乎都是面露喜色。

相互互视,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那一份喜意。

看来陛下对允炆皇孙还是非常满意的!

过了一阵子。老朱回过神来看向殿中,目光从百官的身上依次扫过,最终落在了淮西一脉的方向。

“对于立皇储这事儿,可还有人有其他的想法?”

“有想法就可以给咱说。都摆到明面上来,可以和咱好好议议的嘛!”

老朱话音刚落,一道洪亮的声音便紧接着响起。

“陛下,臣有想法!”

这声音一出,顿时满朝寂然。

整个奉天殿,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齐刷刷地落到了声音源头处。

所有人都看向了声源处的那个男人——凉国公,蓝玉!

朱煐也看向了蓝玉。

蓝玉体态壮硕,如今正值壮年,常年征战沙场让他的身上自带一股子肃杀之气,与这朝堂格格不入。

蓝玉的性子很傲,他自年轻时就傲气十足,如今依旧。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脾气性格往往伴随他的一生,想要改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性格脾气只能刻意压制控制,可要说真正碰到事儿了,该是什么脾气依旧是什么脾气。

“蓝玉,你可是许久没上朝了,今天怎么想起来这朝堂上了?”

“怎么?咱的凉国公,也有话说?”

老朱调侃道。

事实上对于蓝玉上朝老朱早有预料。

出了昨天那一档子事,朱煐当朝点出,倘若朱允炆成了皇储,日后登基上位,等自己百年之后蓝玉随时有改天换日的能力,这话出了之后老朱就明白,依着蓝玉的脾气,不可能坐以待毙。

果然,今天,许久没有上朝的蓝玉也上了朝。

原先在朝上的时候,老朱在气头上没有细想,可在知晓了朱煐的身份,事后又冷静下来之后,老朱才惊觉,朱煐说的,半点不错!

倘若朱允炆当真上位,而自己归天,以蓝玉的身份地位,军中威望,改天换日轻而易举,到时蓝玉真要行废帝之举,还真没人能拦着!

这蓝玉本是老朱留给儿子朱标的底牌之一,可眼下朱标去世,不曾想却成了个烫手的山芋!

真要立朱允炆的话,就必须把蓝玉给处理了!

老朱想到此处,不由看了眼殿中的朱煐。

他的眼中闪过一抹欣慰。

咱大孙不光禀赋过人,靠自学便入了殿试,还有这般敏锐的政治嗅觉!

咱都还没想到的事情,他倒是先想到了。

啧啧啧,是有能耐天赋的。

这要是再加上咱的雕琢,就是一块上等美玉啊....

老朱坐在龙椅上思绪纷飞。

而此时,殿中下方的蓝玉的心却已经提到了嗓子眼。

他本不想介入皇储之争,可眼下,形势所迫,就算是不想掺和也不得不掺和了。

坐以待毙,老朱真要是立了朱允炆为皇储,自己,以及整个淮西一脉都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

蓝玉深吸一口气,面色严肃,拱手高声道:“没错陛下,臣有话说!”

“臣以为,允熥皇孙才是天命所归!”

“这皇储,当立允熥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