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三十七分,天光未亮,云雾缭绕的青岚山脉深处,一座古老宗门静静矗立于山腰之上。
青玄门,东洲七大三流宗门之一,传承三百余年,以灵根资质论前途,以修为境界定尊卑。
陆知遥睁开眼时,意识还残存着地球实验室里最后一刻的记忆——核聚变装置失控前的数据曲线尚未归零,警报声刺耳,而他正记录着最后一组参数。下一瞬,灵魂撕裂般坠入黑暗,再醒来,已是异世之身。
这具身体原主也叫陆知遥,十五岁,父母早亡,靠族中接济入青玄门做外门弟子。资质平庸,性情木讷,在宗门内毫无存在感。
此刻他站在测试殿前的石阶上,身上穿着洗得发白的灰袍,脚上布履有些开线。周围人来人往,大多是参加年度资质测试的少年弟子,有人谈笑风生,有人紧张搓手。
陆知遥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指节修长,掌心有薄茧,不是做惯实验的手,却也不算粗糙。他缓缓呼出一口气,试图理清思绪。
他已经确认了两件事:第一,他确实穿越了;第二,这个世界有灵气,能修炼,但修炼体系极度依赖先天灵根资质。
据原主记忆,灵根分五行,越纯粹者资质越高。而衡量标准,则是通过“测灵石”检测灵气亲和度。百分比越高,代表越容易吸纳天地灵气,修行速度越快。
普通人入门需达三十以上,外门弟子平均在四十左右。内门门槛为六十,真传弟子则往往超过八十。
他抬头看向测试殿大门。
那是一栋三层高的石殿,门楣上刻着“通幽”二字,笔力苍劲。殿前立着一块半人高的晶石,通体灰白,表面有细密纹路,正是测灵石。
一名身穿青袍、腰佩玉牌的中年男子站在测灵石旁,负责主持今日测试。
此人名叫徐广,青玄门外门执事,筑基初期修为。脸型狭长,眼神锐利,平日里在外门弟子中颇有威严。据传他曾是内门天才,因修行走岔经脉,修为停滞,才被贬来管事。
陆知遥对他的印象仅限于原主记忆中的几次训话。此人严苛,但不滥权,算得上尽职。
“下一个,陆知遥。”徐广低头看了名册,声音不高不低。
周围原本喧闹的人群安静了一瞬。
“陆知遥?哪个陆知遥?”
“就是那个族中送来的旁支子弟,听说去年练气一层都没突破。”
“这种人还来测试?浪费测灵石的能量。”
议论声不大,却清晰可闻。
陆知遥没有理会,走上前去,手掌按在测灵石表面。
石头微凉,纹路顺着掌心蔓延。片刻后,测灵石内部泛起微弱光芒,一道数字缓缓浮现——
12%。
全场寂静。
徐广皱眉,以为仪器出错,挥手召来一名执事:“再测一次。”
执事上前调整测灵石,重新激活阵法。
陆知遥再次伸手。
光芒再现,数字依旧:12%。
“荒谬。”徐广摇头,“此等亲和度,连引气入体都难,更别说后续修行。陆知遥,你今年十五,若无意外,明年将被遣返族中,做些杂役供养宗门。”
周围传来低笑。
“我就说嘛,这种人何必来丢脸。”
“十二?比去年测的灵猪还低。”
陆知遥收回手,神色未变。
他没有愤怒,也没有羞愧。
作为一名曾在地球上研究宇宙本源的物理学家,他对“资质”二字的理解远超常人。
这个世界所谓的灵根、亲和度,本质上是一种能量共振频率的匹配程度。
而测灵石,不过是一套粗糙的能量感应装置,只能检测已知频段的灵气响应。
它测不出隐藏波段,也无法识别非线性吸收模式。
换句话说——它测不准。
“徐执事。”陆知遥忽然开口,声音平稳,“请问,测灵石的原理是什么?”
徐广一愣,像是听到了荒唐事。
“你问我测灵石的原理?”他冷笑,“你是想质疑宗门制度?”
“我只是想知道。”陆知遥直视对方,“它是如何判断一个人能否修行的?”
“哼。”徐广拂袖,“测灵石乃上古遗物,蕴含灵纹阵法,能感应天地灵气与人体经络的共鸣程度。共鸣越强,亲和越高。这是常识。”
陆知遥点头。
果然是基于共振原理。
但问题在于,这个世界的人只懂得“被动感应”,却不懂“主动调频”。
就像一百年前的人类以为声音只能靠耳朵听,直到发明了电磁波与接收器。
他心中已有计较。
资质低?那只是因为这套体系无法识别他的“波段”。
只要找到合适的能量转换方式,构建新的共振结构——他完全可以绕开灵根限制,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路。
量子隧穿可以解释灵气穿透经脉的异常现象;电磁场理论能推导出灵力运行的最优路径;甚至炼丹炼器中的“火候控制”,本质上就是热力学平衡问题。
这个世界不是拒绝他。
只是还没人用科学的方式打开修真。
“陆知遥。”徐广冷声道,“你资质已定,不必多问。回去吧,好好做些杂务,也算对得起宗门收留。”
陆知遥收回目光,转身离开测试殿。
身后议论声渐起,有人嘲讽,有人怜悯。
他步伐稳定,心中却已掀起波澜。
这不是终点。
这只是起点。
回到外门居所,一间仅有十步见方的石屋,墙角堆着几本残旧功法,桌上一盏油灯摇曳。
他坐在床边,闭目回忆这具身体的经络状况。
昨日打坐时,他曾尝试引导一丝灵气入体,过程艰难,但并非完全无法吸收。
那丝灵气像细沙卡在狭窄管道中,缓慢前行。
传统修士会认为这是经脉堵塞,需用药物或外力冲刷。
但在陆知遥看来,这更像是“阻抗不匹配”导致的能量反射。
解决办法不是蛮力打通,而是设计“阻抗匹配层”,让灵气平稳过渡。
他睁开眼,从怀中取出一块最普通的下品灵石,这是每位外门弟子每月的供给。
指尖轻抚灵石表面,感受其中微弱的能量波动。
他开始在脑海中构建模型:以人体为导体,灵石为电源,经脉为传输线,设计一套微型能量耦合系统。
第一步,定位主要能量吸收点;第二步,计算最佳共振频率;第三步,编写引导程序——不,是编纂一套全新的引气法诀。
他不需要高资质。
他需要的是精确。
严谨,是物理学家的本能。
夜深人静,油灯熄灭。
陆知遥盘膝而坐,双手结印,口中默念一段自创的“频率引导词”。
这不是宗门功法,而是他根据波动原理推演出的第一版“量子引气术”。
空气中,那块下品灵石微微震颤,一丝极淡的光流从石中溢出,竟未散入虚空,而是沿着特定弧线,缓缓渗入陆知遥指尖。
成功了。
虽然微弱,但确实在被吸收。
且效率远高于此前被动等待灵气渗透的方式。
陆知遥嘴角微动。
他知道,这条路能走通。
从此刻起,他不再是一个资质低下的废物。
他是第一个用科学重构修真的开拓者。
青玄门不会想到,今日测出十二的废材,将在未来掀翻整个修真界的认知。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