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的“半公开”蹭课持续了一段时间。
她像一块被扔进知识海洋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一切。
三年级语文已无法满足她,五年级数学也渐渐变得游刃有余。
她甚至开始“蹭”自然课、思想品德课,并将所有知识在前世经验的框架下进行整合理解。
她成了乔家庄小学一个奇特的景观。
老师们都知道有个叫安安的“编外小学生”,聪明得不像话。
学生们课间都喜欢跑来捏捏她的脸,分她一点零食,觉得这个“小学妹”好玩极了。
门卫老张头更是把她当成了学校的“吉祥物”。
但安安心里跟明镜似的,这种“默许”的状态是脆弱且不稳定的。
她需要一场无可争议的“显露”,来将这种非正式的认可,转变为正式的、不可动摇的优势。
机会很快来了。
全县小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选拔赛开始了。
乔家庄小学往年成绩平平,李老师虽然带队参赛,但并没抱太大希望。
选拔赛就在学校会议室进行。
安安恰巧那天又在五年级教室门口玩,恰巧听到了李老师对几个参赛苗子的赛前鼓励和最后叮嘱。
一个念头瞬间在安安脑中成型,就是它了!
选拔赛当天,会议室里,五六年级的尖子生们埋头苦算,气氛紧张。
李老师在一旁监考,眉头紧锁,看来题目不简单。
会议室的窗户开着。忽然,一个软糯又带着点急切的声音从窗外飘了进来,声音不大,却刚好能让人听清:
“李老师!李老师!”
李老师一愣,循声望去,只见安安扒着窗台,踮着脚尖,小脸上满是“我发现了新大陆”的兴奋。
“安安?怎么了?老师在考试呢,别闹。”李老师压低声音。
“不是的,老师!”
安安急得小脸通红,小手比划着,
“刚才那道题,那个数星星的题!第…第三题!答案是不是18呀?
我刚刚在外面用树枝算出来的!但是我不确定对不对,我好着急呀老师!”
(她精准地说出了题号和答案,却用“不确定”、“着急”来伪装)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了。
所有竞选学生都愕然的抬起头。
李老师更是瞳孔地震!
第三题是这次选拔赛最难的一道思维拓展题,涉及了排列组合的初步思想,
他预计根本没几个学生能做出来。这个四岁的娃娃……在外面……用树枝……算出来了?还算对了!
“你……你怎么算的?”李老师的声音都变了调,也顾不得考试纪律了,几步冲到窗边。
安安眨巴着大眼睛,一脸“这很简单呀”的表情,开始用最稚嫩的语言描述最硬核的解题思路:
“我就想呀,那颗最亮的星星是爸爸,其他小星星是宝宝。
爸爸不能动,宝宝们要排队和爸爸玩……第一次可以排三个宝宝,第二次可以排……”
她一边说,一边用小手掰着手指,最后数了数,
“……排来排去,一共有18种不一样的排队方法呀!老师,我数对了吗?”
她用的完全是儿童式的、具象化的比喻,但内核的数学逻辑却严谨得可怕!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那几个正在死磕这道题的尖子生,嘴巴张得能塞进鸡蛋。
李老师彻底石化在原地,看着安安,仿佛在看一个外星生物。
这已经不是天才了,这是妖孽!
突然,一个学生忍不住喃喃道:“好像……真的是18……”
另一个学生崩溃地抓头发:“我算了半天!她……她掰手指就掰出来了?”
“轰…!”会议室瞬间炸开了锅,考试纪律彻底不存在了。
所有学生都围到了窗边,震惊、好奇、难以置信的目光全部聚焦在安安身上。
李老师猛地回过神,巨大的狂喜瞬间淹没了他!捡到宝了!这是百年不遇的数学奇才啊!
他激动得手都在抖,二话不说,直接从窗口把安安捞了进来,抱到了会议室讲台上。
“安静!都回到座位!”
李老师强压着激动维持秩序,然后指着试卷后面最难的一道题(一道行程问题或数论基础题),
声音发颤地对安安说:“安安,你再看看这道题,你会做吗?”
安安看着题目,小眉头蹙起,假装思考了片刻(其实秒出答案),
然后怯生生地看了看台下那么多哥哥姐姐,小声说:
“……要用‘假设法’……假设他们一开始就走得一样快……但是其实不是……所以要多算一段路……答案是……12小时吗?”
完全正确!而且点出了“假设法”这个关键思路!
“哈哈哈哈!好!好!好!”
李老师仰天大笑,连说三个好字,激动得差点老泪纵横,
“天才!这才是真正的数学天才!”
这一刻,安安不再是“编外小学生”,她成了乔家庄小学一个活着的传奇。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全校,甚至传到了校长耳朵里。
第二天,校长亲自和李老师、王老师一起,郑重地找安安的父母乔大勇和周慧谈话。
谈话的内容不再是“你们家孩子总来蹭课”,而是,
“您女儿安安,是一位极其罕见的数学天才!我们不能埋没了她!
学校希望破格允许她随时来听课,并且,我们将全力培养她代表我们乔家庄小学,参加全县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乔大勇和周慧懵了,完全无法理解发生了什么。他们只知道,
那个被外婆骂作“没出息”的女儿,好像……真的要一飞冲天了?
安安站在父母身后,拉着妈妈的衣角,脸上依旧是那副天真无邪的表情。
但她的心里,冷静地划掉了计划清单上的又一项目标。
计划通√!名声与资源,获取成功。
接下来,她将用这次机会,更快地武装自己,然后,真正开始改变他们这个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