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让你回七零捡漏,你却手搓光刻机? > 第20章 潜龙入海,他正式成为潜伏在大学的时代棋手
换源:


       九月一日,秋高气爽。

燕园古朴的西校门外,人头攒动,彩旗飘扬。空气中混杂着尘土、汗水和新书的油墨味。

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旁,李建国和刘淑芬夫妇,正满眼不舍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大叶,到了学校,要跟同学搞好关系,别嫌食堂的饭不好吃,钱不够了就跟家里说……”刘淑芬絮絮叨叨地嘱咐着,眼眶泛红。

“知道了,妈。”李大叶笑着应下。

一旁的林铮教授,则拍了拍他的肩膀,又看了一眼身边的女儿林晚晴,眼中满是欣慰和期许:“你们是国家的未来,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告别了家人,李大叶和林晚晴并肩走进了那座无数读书人魂牵梦绕的殿堂。

看着眼前那熟悉的“燕园”牌坊,博雅塔的塔尖在远处若隐若现,李大叶心中感慨万千。

前世,这里是他遥不可及的圣地,一个只能在梦里仰望的地方。

这一世,他站在这里,脚踏实地。

这里,将是他真正传奇的起点。

办理入学手续时,物理系的系主任,一位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老教授,竟亲自等在那里。

“你就是李大叶,你就是林晚晴吧?”系主任看到他们的报到单,脸上露出了热情的笑容,“欢迎!欢迎你们来到北大物理系!你们俩,一个状元,一个榜眼,可是我们系今年的宝贝疙瘩啊!”

这番特殊的接待,引来了周围不少新生和家长的侧目。

李大叶被分到了32号楼的一间宿舍。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淡淡的霉味和汗味扑面而来。宿舍是六人间,上下铺的铁床刷着绿漆,已经有些斑驳。

已经到了三个人。一个是从东北林场来的青年,叫赵铁柱,皮肤黝黑,笑容憨厚;一个是戴着眼镜的上海知青,叫陈默,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看起来文质彬彬,但眉宇间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沧桑,是“老三届”的。

“你们好,我叫李大叶,京城的。”李大叶放下行李,主动开口。

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几人很快熟络起来。

当聊到时事时,上海知青陈默颇有些见识地开口:“现在风向变了,重心要转到经济建设上来。我看,最快的路子就是引进,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我们底子薄,没必要什么都自己从头搞,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拿过来,很快就能赶上去。”

这个观点在当下很有市场,听到的几人连连点头。

李大叶却笑了笑,放下手里的毛巾,问道:“陈默同学,我问你,租来的船,能开进别人的领海吗?买来的船,核心的发动机和导航系统坏了,是我们自己修,还是等别人来修?技术可以引进,但如果核心的工业体系和研发能力建立不起来,我们永远只是个组装厂,人家随时可以釜底抽薪。”

陈默一愣,显然没想过这个问题,他辩驳道:“可我们没钱,也没时间,饭要一口一口吃。”

“饭要一口一口吃,但路不能一步一步走。”李大叶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市场可以换技术,但换不来核心技术。真正的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买不来的。我们这一代人来北大,如果只是为了学怎么去‘买’和‘租’,那和过去的买办有什么区别?我们得学怎么‘造’,怎么‘创造’!哪怕慢一点,难一点,但这才是我们自己的路!”

一番话,掷地有声。陈默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无力反驳。他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年轻近十岁的青年,那眼神里的深邃和格局,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震撼。他原本因“老三届”身份和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经历而带来的优越感,在这一刻,被彻底击碎。

不知不觉间,李大叶已经成了这间小小宿舍里的核心。

下午,开学典礼在学校大礼堂举行。

校长在台上,用激动人心的语调,欢迎着这批在特殊年代后,重新通过高考选拔出来的,承载着国家希望的新时代天之骄子。

“……同学们,你们的脚下,是百年来中国最优秀的头脑曾经走过的路!你们的肩上,扛起的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

雷鸣般的掌声中,主持人宣布:“下面,有请新生代表,本届全国高考状元,77级物理系李大叶同学发言!”

在全场师生瞩目的目光中,李大叶走上了主席台。

林晚晴坐在台下,紧张地攥紧了拳头,看着自己侧目的白马王子,她的心跳得飞快,但脑海中却在飞速思考。

她想起了那个傍晚,李大叶向她描绘的、由无数小型计算机连接成的“互联网世界”。她期待着,想知道那个能看到如此遥远未来的男人,在今天这个万众瞩目的舞台上,会说出怎样一番惊世之言。

李大叶没有拿讲稿,他走到麦克风前,环视全场,目光平静而有力。

深吸一口气,他能闻到礼堂里陈旧木料和青春气息混合的味道,这让他50岁的灵魂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正活在一个18岁的身体里,活在这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站在这里,我想说的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虚幻的未来。我想和大家探讨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为什么来这里?是为了个人的前途?是为了光宗耀祖?我想,这些都有。但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相信,知识,可以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

“第二,我们来到这里,要做什么?北大给了我们最好的资源,国家给了我们最高的期望。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要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去改变国家的命运!”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感染力。

“什么是科技振兴国家?不是一句口号!是当我们的农民,能用上更先进的化肥和机械,种出更多的粮食!是当我们的工人,能站在世界一流的生产线上,更是当我们的国家,在面对任何技术封锁时,都能挺直腰杆说一句:我们有,而且我们能造出更好的!”

“同学们!一个只满足于个人命运改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个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崛起的伟大时代,已经到来!愿我们,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话音落下,全场先是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第一排,白发苍苍的系主任摘下眼镜,用力地揉了揉眼睛,嘴里喃喃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宿舍的陈默,此刻正站在人群中,他没有鼓掌,只是死死地盯着台上那个身影。李大叶的话,像一记重锤,把他之前所有的“实用主义”都砸得粉碎。他忽然明白了,自己和李大叶的差距,不在于见识,而在于格局和敢于走窄路、难路的勇气。

而台下的林晚晴,看着聚光灯下那个光芒万丈的身影,眼中异彩连连。她明白了,从“互联网”到“国之重器”,李大叶所有的言论背后,都有一条清晰的、一以贯之的逻辑。他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强大的未来。这一刻,她感到前所未有的与有荣焉。

典礼结束,人群还未散去。

李大叶正准备和林晚晴汇合,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戴着眼镜的中年人与他擦肩而过,低声说了一句:“博雅塔下,未名湖畔,灯塔已亮。”同时,一张小纸条被不动声色地塞进了他的掌心。

李大叶心中一凛,脚步未停,和那人错身而过,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他认得那人,是张主任的秘书。他捏紧纸条,走向林晚晴,笑着说了几句,约定晚上一起去图书馆,便借口回宿舍放东西,先行离开。

夜色降临后,他按照纸条上的指示,来到湖边一处僻静的石凳旁。

晚风带来湖水的微腥和草木的湿气,四周只有虫鸣。

确认四周无人,他用白天拿到的钥匙打开了杂物间的门,门内,一个沉重的、上了锁的军绿色铁皮箱,静静地放在角落,送东西的人,早已离开。

夜,深了。

宿舍里,舍友们还在兴奋地讨论着白天的开学典礼,和李大叶那篇惊艳的发言。

李大叶躺在自己的床上,等到所有人都睡熟,他才悄悄起身,将那个铁皮箱从床底拖了出来。

箱子冰冷而沉重,上面还沾着泥土和露水的气息。他用白天拿到的那把小巧的黄铜钥匙,打开了锁。

箱子里,没有金银珠宝,也没有成捆的钞票。

而是一份份用牛皮纸袋装着,封口处印着鲜红“绝密”字样的文件。

《关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动态分析报告》

《关于欧美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的内部参考》

《关于推进宝钢项目引进工作的若干问题探讨》

……

李大叶拿起最上面的一份文件,指尖触碰到“绝密”二字时,感到了一股沉甸甸的重量。

这不再是记忆中模糊的大势,而是摆在眼前的、滚烫的现实。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不再仅仅是北大学生李大叶。他走的每一步,都将与国运相连。

他正式成为了,潜伏在这座最高学府里的“时代棋手”。

他的大学生活,注定不会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