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熊专家团的车辙还没被新雪盖住,厂办秘书就又捧着电报站在车间门口,这次连声音都发颤:“朝、朝鲜方向急需弹药!要求我们月产量提到八十万发!!”
“八十万?”周大山手里的卡尺啪嗒掉在铁砧上,“就是把咱们全厂榨干了也...”
陈致远扫过电报末尾的军委印章,目光落在最后那句“一切代价保障供给”上。他快步走向车间角落的杂物间,锁上门后立即唤醒脑海中的系统界面。
【大国重工系统】
【当前积分:1750(通过技术突破获得)】
【可兑换:钢壳覆铜技术(800积分)、变薄拉伸工艺(600积分)】
“兑换钢壳覆铜技术,同时预载变薄拉伸工艺。”他在心中默念。
【兑换成功!相关资料已传输】
无数技术参数涌入脑海,陈致远猛地推开房门:“全体集合!”
工人们聚拢过来时,他直接跳上工作台:“上级要八十万发,我们给一百万发。”
人群顿时炸开锅。
“厂长!咱现在月产才二十万啊!”
“原料都不够...”
“用这个。”陈致远指向墙角那堆苏制炮弹壳,“全部改用钢壳覆铜技术。”
林梅最先反应过来:“可离心浇铸炉还没调试好...”
“用轧压复合新工艺。”陈致远展开刚在系统辅助下绘制的图纸,“直接把炮弹壳轧成钢板,电解铜覆膜后冲压成型。”
几个老技师倒抽冷气:“这工艺毛熊都没搞成!”
“所以更要搞。”陈致远跳下工作台,“前线等着子弹打米国鬼子,等不起毛熊人的无缝钢管!”
整个红星厂像被点燃的火药桶般爆发起来。
周大山带人拆解废弃的铁轨改制轧辊,林梅小组熬夜调试电解槽参数。
当第一片钢铜复合板试轧成功时,仓库外突然传来急促的刹车声。
毛熊国技术专家,伊万诺夫带着人闯进来,亮出一份文件:“根据《技术援助协议》第50条,为确保技术标准统一及资产安全,我方有权检查所有基于苏援设备的改良项目!请予以配合!”
赵刚派来的军代表急忙阻拦:“专家同志,这不符合!”
“程序就是为了保障双方利益!”
伊万诺夫的助手指着正在运行的轧机。
“那台设备的核心部件使用了毛熊提供的坦克发动机,我们必须评估其改装的合规性!”
混乱中,几个毛熊专家迅速测量轧机参数,还有人偷偷采集钢屑样本。
伊万诺夫则盯着复合板样品冷笑:“野蛮人的土法炼钢...”
他突然顿住,复合板切面显示铜层均匀度远超毛熊标准。
“这不可能!”他夺过样品就要往怀里塞,被陈致远按住手腕。
“专家同志想要样品?”陈致远抽回钢板,“可以。拿你们最新的弹头淬火技术来换。”
伊万诺夫脸色铁青:“你这是讹诈!”
“彼此彼此。”陈致远指向正在卸车的物资,“贵国卡我们无缝钢管时,没想到我们有替代方案吧?”
毛熊人悻悻离去后,军代表忧心忡忡地问:“会不会影响后续援助?”
陈致远望着车间里轰鸣的轧机,脑海中系统界面正显示着【技术反制积分 200】。他微微一笑:“等他们搞清楚复合板技术,我们该用上脱壳穿甲弹了。”
深夜测试时,第一批钢壳子弹竟出现大量哑火。林梅急得直跺脚:“覆铜层太厚影响了底火击发!”
正当众人束手无策时。
陈致远意识深处的系统突然弹出提示:【检测到工艺缺陷:“预载变薄拉伸理论”与当前材料适配性不足。推荐兑换“高精度变薄拉伸模具组设计方案”(需600积分)】
他立即确认兑换,一套详细的、针对现有钢轨材料的模具图纸和工艺参数瞬间涌入脑海。
“调整方案!用新设计的二次冷轧模具把覆铜层精确减薄到0.3毫米!”
他抓起粉笔在黑板上飞快画出新的结构图。
“轧辊温度控制在150度,走速每分钟3米!”
曙光初现时,新工艺子弹终于通过测试。周大山捧着弹壳老泪纵横:“老天爷,真用铁道钢造出子弹了!”
捷报传到沈阳时,赵刚正在为无缝钢管断供发愁。
听到消息他猛地推开茶杯:“什么?用铁道钢造的子弹?散布面还缩小了四成?快备车!”
当车队再次驶入红星厂时,所有军代表都震惊了。
生产线旁堆着的不再是铜锭,而是闪着寒光的钢轨段。
赵刚抓起枚子弹壳看了又看,反复确认那确实是钢壳覆铜。
他红着眼圈喃喃道:“去年有个战士,因为哑弹牺牲在剿匪战场上!要是早...”
他猛地转身握住陈致远的手:“全军推广!必须全军推广!这是奇迹!”
临行前,赵刚特意留下两箱罐头发给工人加餐。
当清炖牛肉的香气飘满车间时,陈致远独自走进办公室。
系统界面悄然浮现:
【完成"钢壳子弹"量产任务】
【获得积分奖励:1000】
【新图纸解锁:脱壳穿甲弹(需2500积分)】
他望着窗外欢庆的工人们,轻轻划过虚拟界面。远处山岗上,望远镜的反光又一次闪过。
两箱毛熊罐头带来的欢腾没能持续过三天。
车间里弥漫着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完成艰巨任务后的自豪,又夹杂着对未来的隐忧。
炉火依旧通红,轧机依然轰鸣,但工人们偶尔投向办公室的目光里,多了几分探究。
大家都隐约感觉,那条用铁轨轧出子弹的路,并不会一直平坦。
陈致远站在办公室窗前,指尖划过冰冷玻璃,目光落在远处山岗。
那里,望远镜的反光再未出现,但他知道,注视从未停止。
系统界面悬浮在眼前:
【脱壳穿甲弹图纸(需2500积分)】
而他现有的积分,在兑换了变薄拉伸模具后,仅剩1150点。
“主任,”林梅的声音在门口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这是刚核算的物料清单。毛熊那边卡死的不仅仅是无缝钢管,连铜矿砂的输送也慢了,下一批电解铜,恐怕要延期。”
陈致远接过清单,纸张上冰冷的数字预示着产能的瓶颈。
“知道了。”
他声音平静,“让周师傅带人,把所有能回收的旧弹壳,哪怕是边区造的老套筒,都分拣出来。一颗铜星都不能浪费。”
林梅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只是应了一声“是”,转身退了出去。
她看得出,这位年轻的主任肩上的压力,比那台老旧的轧钢机还要沉重。
就在这时,厂外再次传来熟悉的吉普车引擎声,却比以往更加急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