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穿越小说 > 星海诗集 > 江南的雨
换源:


       (当自然被深陷于高楼大厦,深埋于钢筋混凝土,那又何谈自然,不过是城里人一厢情愿罢了!)

雨润万物,万物伊始,伊始春归,春归江南,江南雨润。

江南一处自太古便是水乡,江南不缺少水,亦不缺少雨,雨在江南是诗情画意的滥殇,也是才子佳人的兴中外物。可以说:雨水滋润了江南,而江南又丰富了雨。

江南的雨区别于他乡之雨,而又同于他乡之雨。江南的雨是温柔的,细腻的。就好像一位从天上款款而来的织女,以云为布,以雷为线,以电为引,一段段红尘交杂,一根根思绪交错。那漫天轻如发丝,柔如锦絮的“眷恋”,便在每一个江南的雨季动人心弦。墨客雅士千里迢迢赴约,闺中佳人悸动青春望远。不为众人所知的,是那伫立良久的楼榭,张开了它温情的宽阔怀抱,寻觅着,认定着去年今时那上天女神降临的思惠,这便是江南之雨的独特。思前想后,能解释“同于他乡之雨”,似乎也只是因为各地的雨的组成相同——氢元素与氧元素,仅此而已,就好比以秦岭——淮河一带为界,降水量在南北也有相同。江南的雨,在我心里便是独一无二的雨。

千年以前,北方民族因战乱向南方转移,江南作为举国胜景吸引了大量的百姓寓居于此,随着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文化和科技也同时拓展到江南一带,虽说打破了江南往年的宁静,可富有底蕴的古城愈渐繁荣,这是江南的魅力。那一年,“江南水乡”的提字刻进了游子的心膛;那一天,“雨巷姑娘”的传说诵遍了大道和小路;那一刻,”鱼米古都”的誉名回响在外邦人的耳畔;那一时,“春雨江南“的美丽成就了我们的家乡。可以说,没有雨便滋润不了江南,没有水便成就不了江南。时光不老,天水不逝,江南不荒。不知你眼前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画面:一江碧波,两艘渔船,三顶荷叶,四条鲤鱼,五个桥洞,六位行人,七朵云彩,八方群山,九层光晕,十舞耀阳。当然,这些也不是我的真实记忆。文人画中有诗、有画,一幅便是一帧,一帧便是永恒。想来,这是美的,这些都是美的。

江南宛如一个小孩子,时机到了,便不再调皮与顽劣了。当年初的雨滋润了江南以后,江南便长大了,开始积极地向人们、向自然展示它的美丽。

竹林,雨后,生机。慢慢走,欣赏啊!当你漫步在小径上,卵石路通向的是寂静林子的深处,而小径两旁也同样有着“宝藏”。你瞧!那一株株高大挺立的竹子底下冒出了一颗颗头尖尖、底圆圆的“小脑袋”;你听!晶莹的雨珠从苍翠的竹叶上落到那颗小脑袋里时,清脆悦耳的碰击声,别提有多完美了!静谧竹林也接受着这来自天空的问侯;你闻!江南的雨的清爽伴着习习的微风,混杂着绿植产生的氧气、散发的香气,相信你会沉醉在这美妙的气味世界中。我有幸走进过如这般的竹林,看过,听过,闻过,我的心便深深地被它吸引,感受过自然,便更加爱上了超然的无我世界。怀着满心的好奇与喜悦,我徒手挖出了一颗小竹笋,尽管它只有我一个手掌那么大,可它深埋在地下的根须一见光,就暴露在明亮的新世界中,多而密,杂而细。江南的雨孕育出了这一独特的生命,在我眼中、在我手中成了一时“玩物”。剥开毛毛的表面,几层几层的笋叶被择下后,露出了里面光滑的小笋芯,一节一节螺旋而上,像极了浓缩版的竹子,只不过竹子顶头有些不是尖的,而小竹笋芯尖的可爱。至少我没有无知到想要尝一口泥土,当时剥开笋叶,手上就充满了泥浆——江南的雨、江南的土。看着地上泛碧的笋叶,再看手中泛黄的笋芯,越发觉得自然的神奇,它有太多太多的未知,它也充满了太多太多的神秘。

我沿着原来的方向回到了山脚客人的家中,向父母说到了山肩有一大片竹笋在雨后“林立”。又过一小时,大家都忙着剥笋,切笋,烧笋。一片片笋肉纹路清晰,层次分明。想来!这便是江南的雨的细腻。晒笋要等到雨季结束,外商会大批量的采购原料——新鲜的竹笋,这之后,家家才都会用多余的竹笋拿去晒。而当时只是为了尽快地满足了口欲,实话,没有吃到笋干。一是不够多,只炒了两盘多一点,二是不够干,天气依旧绵雨,空气潮湿,不宜晒笋。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座山一半是竹林,一半是树林,等到又五场雨后,已是三天过去了。外面的货车驶进了小小的村落,一问便知是采笋的人。是啊!江南的雨季虽然很美,却也短暂地停留,快步地走了。我们一家也无暇观赏那一筐筐的竹笋是如何被装上了货车,也没有机会尝到那咸鲜的笋干,匆匆忙忙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家的归途——与货车一同驶了半路,在高速的分岔口,一辆往北驶入工厂,一辆往南回归城市。小村落应该也恢复了宁静,就应当是鸡犬相闻的景象吧!雨季一过,江南的各户农民便要起身翻土了,雨滋润了逢霜的土地,正是松士的好时节。亚热带气候保证了一年四季的绿色,也唤醒了睡梦中的造物主。一切归依原始,一切高于原始。

依我所想,江南的景色最美的不在城市,而是在乡村。就像人们喜欢穿着民族服装的姑娘多于穿着花里胡哨的潮女。当自然被深陷于高楼大厦,深埋于钢筋混凝土,那又何谈自然,不过是城里人一厢情愿罢了,毕竟不是谁都能鼓吹着坐拥无敌湖景,而自身却在二十楼的窗边,和你一同坐拥的,是楼下的住户。这是江南,这也不是江南。

说到底,我在喜爱江南的雨的同时,也在讨厌着江南的雨。江南已算居于内陆,只不过有部分地区面靠湖海。你可曾想过,雨下的不仅仅是水,而且还是情,江南的雨大部分就是情雨。百年,千年,万年,江南的雨最是缠绵。常常见到一时睛,一时雨的景观,也常常被细细丝雨所触动。一到下雨,最受不了的便是心中有牵挂的人:一雨伤,十日绝,千万情思化作亿点点!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再到蒸发、蒸腾,少见有海陆输送的环节。江南的水流淌了千年,而我猜想有一大半还留在江南,这水!这雨!多少情思!多少生离!感而哀斯!感而哀斯!

我一直居住在江南,可也是从未感受到乡愁的滋味,只有梦中怀想我身在远方,才能些许感到什么是乡愁:乡愁是土,乡愁是雨,乡愁是诗,乡愁是人,乡愁亦是心呐!

我深怀江南,深念江南的雨,深恋江南的她。

当你看完后,是否有一些共鸣或是反对,但我想告诉你,这篇文章里的一切都是我编的。没错,包括剥竹笋,也包括关于学科部分的知识,当然不外乎我是打了擦边球又或是见解独到。作为一个写者,我想说,当我为了自圆其说的时候,你有可能会沉入我的世界,而我此时只想做你内心的引路人,盼望你能将我升华。其实仔细一想,不仅仅江南的雨是如此,万物相连,就一定会在某一时某一点相交。所谓人本,我本,心本,正是你们教我的道理!

此篇谨致我的偶像作家:汪曾祺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