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川的手指刚触到B3仓的门把手,晨雾里的单车铃铛声便裹着青草香撞进鼻腔。
他驻足望去,粉色单车的影子已经拐过街角,车筐里那叠健康手册的边角被风掀起,像只扑棱翅膀的白鸽。
“叮——”系统提示音在裤袋里震动。
他低头,蓝光映亮眼尾的细纹:【今日签到地点:宁州机械厂·家属区活动中心】【奖励已锁定:社区健康角建设包(含宣传物料、筛查设备租赁券)】。
指尖刚要点击确认,脚边的牛皮纸袋突然绊了他一下。
蹲下身时,林川的呼吸突然滞住。
纸袋封面上“早筛通”三个大字是小雨的字迹,笔画间还带着熬夜的毛边。
翻开第一页,《“早筛通”校园健康角试点执行方案》的标题下,是用不同颜色标注的全市重点中学名单——宁州一中用红笔圈了三遍,旁边贴着便利贴:“吴校长重视学生健康,去年组织过消防演练”;第二页是家长问卷数据统计,“担心辐射”占比32%的批注旁,画着个叉,写着“需准备低剂量CT科普手册”;第三页更让他心跳加速:“校方可能质疑三点:商业目的/占用学习时间/学生执行能力”,每个质疑下都列着应对方案,最后一条的字迹明显重了些:“我不是代表公司,是代表女儿”。
纸页间滑落一张照片,是前世爸妈在医院走廊的背影——那时他在公司赶项目,妹妹攥着缴费单站在电梯口,影子被灯光拉得老长。
林川喉结动了动,把照片轻轻夹回方案里。
抬头时,窗台上那杯凉掉的枸杞茶正泛着琥珀色的光,像极了昨晚妹妹蜷在沙发角说“我要给你充电”时的眼睛。
“系统,”他对着空气轻声说,“这算不算亲情反哺?”
手机在掌心震动,是苏晚的消息:“机械厂家属区活动中心的张主任说,你爸今天要去修车间的老风扇,你签到时可能遇上。”林川把方案小心收进文件袋,出门前在白板上添了行字:“小雨的方案——重点跟进”。
上午九点的宁州一中教导处,米黄色瓷砖映着林小雨发白的鞋尖。
她攥着方案的手指节泛青,指甲盖在纸页上压出月牙印。
门内传来吴校长的声音:“王老师,高三(7)班的心理测评报告放我桌上。”
“叮”的一声,门开了。
林小雨猛地抬头,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淬了星火:“吴校长!”
吴校长的脚步顿住。
这位总把碎发别在耳后的女校长,此刻正抱着一摞教案,镜片后的目光从林小雨校服第二颗没系好的纽扣,扫过她怀里皱巴巴的方案:“林同学?不是上课时间?”
“我翘课了。”林小雨的声音发颤,却把方案递得笔直,“但我保证,这比数学课重要。”
吴校长接过方案的手顿了顿。
她翻到第三页时,林小雨的指甲已经掐进掌心:“我爸去年咳嗽了三个月,总说‘老毛病’。要不是我哥……”她突然哽住,低头盯着自己磨破的校服袖口,“我不想别的同学也像我一样,在医院走廊里数地砖。”
办公室的挂钟滴答走了七下。
林小雨听见自己心跳声盖过了窗外的读书声,直到吴校长合上方案时,指尖敲了敲“学生执行能力”那页:“你需要至少五名志愿者,下周五前提交团队名单。”
“现在就有!”林小雨从书包里掏出笔记本,“小薇、三班的陈航、隔壁班的李雨桐……他们昨晚都签了名。”她翻开本子,扉页上歪歪扭扭写着“我们想当光”。
吴校长的嘴角动了动,终于露出点笑:“去吧,别让我后悔给高三生开绿灯。”
林小雨转身时,校服下摆扫过墙角的绿萝。
她没注意到吴校长望着她背影时,指尖轻轻抚过方案里那张老照片——照片背面,有行褪色的字迹:“小雨百日,父林建国摄”。
下午五点的校门外,林小雨的小桌被夕阳镀上金边。
“健康角招募志愿者”的海报被风掀起一角,露出下面用便利贴补的“免费领早筛手册”。
小薇气喘吁吁跑来时,她正给一个扎马尾的女生解释低剂量CT:“不是拍X光,辐射量比坐飞机还小……”
“林小雨你疯了!”小薇扯她胳膊,“一模倒计时47天,你还要不要上985了?”
林小雨把最后一份手册塞进女生手里,转身时发丝扫过小薇发烫的脸颊:“我爸确诊那天,医生说再晚半个月就转移了。”她的声音轻得像叹息,“小薇,我昨晚数了数,我们班有12个同学的家长没做过肺癌筛查。”
小薇的手慢慢松开。
她望着林小雨眼下的青黑,突然想起上周家长会,林川挤在最后一排给所有家长发筛查优惠券的模样——那时小雨躲在教室后门,把妈妈咳得发红的手帕攥得皱巴巴。
“我报名。”小薇从书包里抽出马克笔,在志愿者名单上重重画了个圈,“但你得给我补课,每天晚自习后半小时。”
路过的学生渐渐围过来。
林小雨站在桌后,影子被夕阳拉得和哥哥一样高。
她讲起“早筛通”的预约流程时,耳坠轻轻晃动——那是上周林川用签到奖励的珍珠给她串的,说“像你眼睛”。
苏晚的手机快门声轻得像片叶子。
她望着照片里林小雨扬起的下巴,想起今早社区群里张阿姨的消息:“小林他爸今天修风扇时,主动问我要不要一起去做筛查”。
手指在屏幕上悬了悬,还是把照片发给了林川,附言:“你妹妹比你会煽情”。
B3仓的白板在深夜泛着冷光。
林小雨揉着发涨的太阳穴,面前堆着五份志愿者的自我介绍:“陈航说他爸是卡车司机,总咳嗽;李雨桐妈妈有二十年烟龄……”
“我们能做什么?又不是医生。”戴眼镜的男生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高三生特有的焦躁。
林小雨的笔停在“分工表”上。
她想起今早吴校长的问题,想起前世在医院楼梯间听见的对话:“闺女上大学要钱,这病治不起”。
她抬头时,目光扫过墙角林川的旧工牌——那是他在互联网公司当客服时的工号,现在被贴在“早筛通”的宣传板上,写着“曾经错过,现在不错过”。
“我们能做的,”她把“心理疏导”四个字重重圈起,“是让叔叔阿姨觉得,他们的命,比学费、比房贷、比所有借口都重要。”她抽出一张筛查预约卡,“就像我哥说的,签到不是打卡,是提醒;筛查不是怕死,是想多活几年——多陪我们几年。”
林川坐在角落的转椅上,看着系统界面跳动的数字:【亲情值 70】【累计380/1000】。
蓝色波纹在屏幕上荡开,像极了妹妹今早递方案时,眼里那团没灭的火。
深夜十一点半,林小雨收拾资料时,瞥见林川的电脑屏幕还亮着。
“早筛通”后台新增了“校园志愿者管理模块”,权限一栏赫然写着“林小雨(负责人)”。
“哥,你什么时候……”她的声音突然哑了。
林川从文件堆里抬头,镜片后的眼睛弯成月牙:“你在教导处门口说‘我不是代表公司’时。”他抽出一张银行卡推过去,“这是项目启动基金,明天去采购宣传物料。记住,”他指了指白板上新写的“校园线——负责人:林小雨”,“你不是帮我,是帮那些和我们一样的家庭。”
林小雨的手指触到银行卡时,从书包里摸出个存折。
封皮磨得发白,第一页存着320元,是她暑假在超市当理货员的工钱:“这是我第一笔投资,算入股。”
“小雨,”林川按住她的手,“你哥现在最富有的,不是系统奖励,是有个愿意和我一起当光的妹妹。”他把存折推回,“这钱留着,周末陪妈去超市时,给她买束花——她上次说,收银台摆花,顾客笑得都甜些。”
窗外的月光漫进来,落在白板上的“校园线”三个字上。
林小雨望着哥哥眼下的青黑,突然想起今早他在便利贴上写的“你是照亮我的第一道光”。
她把银行卡塞进校服内袋,轻声说:“哥,周六早上我陪妈值班。她总说,超市后巷的玉兰要开了。”
林川的动作顿了顿。
他望着妹妹眼里跳动的光,忽然想起系统界面上那条新提示:【守护者身份已确认】。
夜风掀起窗帘,吹得白板上的便签纸沙沙作响,其中一张写着:“下一站,妈妈的超市”。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