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走到大街上,发现这确实是一个古代的街头,街上人来人往、热热闹闹。到处都是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打闹声、呼朋唤友声,真是人声鼎沸,一派热闹景象。
这个时候突然脑海中“叮”的一声,宋清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对话框,看着这80年代回合制游戏的界面,宋清波澜不惊,不用怀疑,这又是道义之神的手笔。
对话框上面有一栏写着“任务背景”,内容是:
公元1059年(宋朝嘉佑三年),天下瘟疫盛行。皇帝和文武百官尝试各种方法,都不能减轻,更别说消灭。最后范仲淹建议,让龙虎山天师作法。宋仁宗准奏,安排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后,天子御笔亲书,并降“御香”一柱,安排“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使者,前往江西信州的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迅速来朝廷做法。洪信到了龙虎山请天师不是很顺利,先是被要求沐浴更衣、又是被要求亲自爬山、三是被老虎惊吓、四是被白蟒惊吓、五是被天师变作道通戏耍,虽然完成了任务,但是长期位居高位的洪信心里很不痛快。第二天,龙虎山的道士们请他游山。洪信看见了“伏魔之殿”,以道士们“私设伏魔殿、蛊惑军民百姓”为罪名,以“把他们度牒收了、刺配远恶军州受苦”要挟,不顾劝阻,打开“伏魔殿”、放倒里面的石碑、挖开地下石板,里面突然冲出一道黑气,变成百十道金光往四面八方跑了。真人最后告诉洪信,这里面锁着的是36元天罡星,72座地煞星,一共108个魔君。洪信听了,急忙收拾好行李,带了仆人下山回开封,并吩咐他的仆人们不要把“放走妖魔”这件事说给别人听到,怕皇帝听了责怪他。等洪信回到了开封,听别人说天师已经做完了法事,瘟疫已经消退,军民安泰。天师又乘鹤驾云,回龙虎山去了。原来洪信放出来的这108个魔君,就是天罡地煞108员猛将。
宋清:合着108个好汉就是这么来的。
另外一栏,写着“当前任务”,内容是:收集王进、高俅信息。任务奖励:轻功“神行百变”、白银100两。随后高俅的空白头像就开始闪烁,宋清知道第一步应该是去找高俅。
宋清点开新手大礼包,里面有一个“宝箱”,写着:粗布衣服一套、白银5两、铜钱两贯、精制铁折扇一把、视力增强(可以分辨5km距离上人的面部细节)、听力增强(即使在嘈杂的环境中,也可以听清楚并分辨出极微小的声音)、隐鳞藏彩(别人更容易忽略你的存在)替身(任务需要时会自动生成NPC代替自己,并且会保留NPC的记忆)。
清点完新手大礼包,宋清还是比较满意的,特别是最后的几项能力。只是没想到衣服也要算成礼包内容,这和资本家把员工的“培训费”摊给员工有什么区别?难道让他光着身子完成任务?这真的很难评。吐槽归吐槽,礼包还是要收下的,要不然去喝西北风啊。
宋清整理好心情,就在街上开始熟悉环境。通过观察,宋清发现这开封府的人,说话和他也没什么两样,不是文言文,看来这个世界已经对他进行了优化,不用担心一开口说话就被围观了。根据武侠小说的经验,按照常规的套路,打探消息的好地方不是茶馆、就是妓院。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情况,宋清选择了去茶馆。
上了楼,要了一壶茶,找个靠窗的地方一坐,开始听这里的人高谈阔论,从中收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一直坐到日落,宋清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收获。他在这里又没有家,就去找一个可以连吃带住的客栈住了下来。
就这样宋清晚上睡觉,白天吃饱饭就去听人聊天,过了小半个月,终于搞清楚了高俅的底细。为何这样容易?因为高俅是“草根逆袭成为高官”的典型代表,而且他的成功,可以说跟努力没有多大关系,人人都想像他一样,而且人人都觉得只要有机会,也能做得像他一样,所以高俅的成长史、发家史,简直就是茶余饭后的主要内容。
话说这高俅,原来是开封府一个破落户子弟。因为他姓高,排名第二,从小就不听父母教育,喜欢的是使枪耍棒,最擅长的是踢毬。当地人都瞧不上他,不叫他高二,叫他高毬。后来他发家了,把毬字去了“毛”旁,改做“立人”旁。从此他就姓高名俅。这个高俅,吹拉弹唱、使枪耍棒、相扑玩耍都很擅长,诗词书画也会一些,但是说到“仁义礼智信”他却什么都不会。整天就在开封府城里城外“帮闲”。为什么是帮闲?因为他帮不了忙,只能帮人家玩。
因为有一段时间,他和一个卖生铁的王员外家儿子玩得比较近,“帮”了王员外的儿子每天风花雪月花钱,被王员外在开封府里告了状。府尹把高俅的后背打了20棒,发放出界,并且不允许开封府的人让他在家里吃饭、住宿。这下高俅无计可施,只好跑去淮西。到了临淮州,他投奔了一个开赌坊的闲汉“柳大郎”,大名“柳世权”,这个柳世权最喜欢养闲人,他招纳四方游手好闲的人,帮他欺负人。高俅也是运气好,在柳大郎家住一住就住了三年。
后来宋哲宗大赦天下,高俅在临淮州也得到了特赦,琢磨着要回开封才好搞事情,就去和柳世权商量。这柳世权恰好和在开封城里金梁桥下开生药铺的“董将仕”是亲戚,写了一封介绍信,并给了一些礼物、路费,安排高俅回开封投奔董将仕,去那里做事情、讨生活。
当时高俅告别了柳世权,背上包裹,离开了临淮州,一路回到开封,直接来到金梁桥下董家送了这一封介绍信。董将仕见了高俅,又看了柳世权的介绍信,暗地里寻思道:“这个高俅,到我家来能安排他做什么事?如果他是个诚实守信的人,还可以让他在家里做点事情,也教孩子们学点好的;但是偏偏他又是个帮闲的破落户,是最没品的人,而且是当初有过前科、被发配的人,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把他留在家中,反而会让孩子们学坏了。”但是呢,不收留他,又推不过柳大郎的面子,当时只好假装欢天喜地,把高俅留在家住下来,每天好酒好肉招待。
住了十多天,董将仕终于想出一个好点子,他拿出一套衣服,写了一封介绍信,对高俅说道:“小人家里只有萤火之光,照不亮人,我担心以后会耽误了你的前程。我想转荐你到小苏学士那里,以后也容易进入官场。你看这样可以吗?”高俅听了后喜出望外,对董将仕千恩万谢。董将仕安排了个下人拿着介绍信,带着高俅直接到了学士府里面。
听到门吏转报,小苏学士出来接见了高俅,看了介绍信。知道高俅原来是个帮闲的浮浪人,心里想道:“我这里能找什么事情给他做?不如拿他做个人情,让他去驸王晋卿府里做个亲随;大家都叫他“小王都太尉”,他就欢喜这样的人。”当时就写信回了董将仕,留高俅在府里住了一夜。第二天,赶紧写了一封介绍信,安排个下人,送高俅去那“小王都太尉”府上。
千万别小看这“小王都太尉”,它是哲宗皇帝的妹夫,神宗皇帝的驸马。他平时就喜欢交往这种所谓的“风流人物”,正要用到高俅这样的人。看见小苏学士安排人拿着介绍信送这高俅来,接见了后才说两话句就觉得志趣相投,非常开心。立马写了回信,收留高俅在府里做个亲随。
从此以后,高俅就在王都尉府中做事,出入府中如同家人一般。古人云:“日远日疏,日亲日近。”高俅和小王都太尉的关系是越来越好。直到有一天,小王都太尉要过生日,吩咐府中安排好宴席,他专门去邀请小舅子“端王”。
这端王来头也不小,是“神宗天子”第十一子,“哲宗皇帝”御弟,现掌东驾,排号“九大王”,是个聪明俊俏人物。长得帅也就罢了,聪明到什么程度呢?甚至对于这帮浮浪子弟平时所作所为,无所不知,无所不会,更无所不爱;比如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踢毬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更是精通。
当天,王都尉府中准备好了宴席,只要是好东西,不管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弄上了桌。王都尉请端王坐上主位,自己坐在对面陪着。喝了几杯酒,上了两轮菜,端王起来上厕所的时候,顺路来书院里休息一下,猛见书桌上有一对羊脂玉雕刻成的镇纸狮子,做得非常漂亮,细巧玲珑。端王拿起狮子,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说:“好东西!”王都尉看端王喜欢,就顺嘴说道:“还有一个玉龙笔架,也是这个匠人一手做的,只是恰好不在这里,明天我去取来,一起送给你。”
端王听了大喜,道:“真是非常感谢,那笔架想必更是好看。”王都尉道:“明天我去取来,给您送到宫中就看见了。”端王又谢了。两个依旧入席。喝酒吃饭直到天黑,都醉得差不多了才散席。端王告别回宫去了。
第二天,小王都太尉取出玉龙笔架和两个镇纸玉狮子,拿一个小金盒子装好了,再用黄罗包袱包了,写了一封信,安排高俅送过去。高俅领了王都尉钧旨,拿著两样玉器,怀中揣着信,直到端王宫中去。守门的官吏转报给院公。没多久,院公出来问道:“你是哪个府里来的人?”高俅赶紧施礼,答道:“小人是王驸马府中的人,专门送玉器来给大王。”
院公道:“殿下现在在庭心里和小黄门踢气毬,你自己过去。”高俅道:“麻烦您指一下路。”
院公带高俅到庭门,高俅往里一看,只见端王一身休闲打扮:“头戴软纱唐巾,身穿紫绣龙袍,腰系文武双穗条;把绣龙袍前襟拽扎起,揣在绦儿边;足穿一双嵌金线飞凤靴”,有三五个小黄门陪着他踢气毬。高俅不敢直接过去,怕冲撞端王,就站在下人背后等着。
也是高俅的鸿运当头,合当发迹;那个气毬突然“腾”地一下过去,端王没有接住,在人群里恰好滚到高俅身边。那高俅见气毬过来,也是技痒上头,使个“鸳鸯拐”,把气毬踢还给端王。
端王接住气毬大喜,就问道:“我没有见过你,你是什么人?”高俅向前跪下道:“小的是王都尉的亲随;按东家安排,送两样玉器来进献大王。有书信在此拜上。”
端王听了,笑道:“姐夫真是太上心了,我也只是随口说说。”高俅取出信呈上,端王打开盒子看了玉器,就全都递给了专门负责收礼的官员收回去。
那端王不去把玩玉器,却先问高俅道:“你以前就会踢气毬吗?你叫什么名字?”
高俅赶紧跪在地上,答道:“小的叫做高俅,也只是胡乱踢得几脚。”
端王道:“好,你就下场来和我踢一回玩玩。”
高俅又拜道:“小的身份低微,何德何能敢与恩王一起踢!”
端王道:“这里是齐云社,名为天下圆,但踼何妨。”
高俅又拜道:“小的怎敢。”三番五次的要告辞回去,端王非要他踼,高俅没办法,只得叩头谢罪,解膝下场。
正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高俅才踼了几脚,端王就忍不住喝采,高俅看见端王注意到自己,立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把平生的本事都使出来,奉承端王,只见高俅左突右进、上下腾挪,这气毬就像被胶粘在身上似的!端王见了大喜,哪里舍得放高俅回府去,就留在宫中过了一夜;第二天,安排个宴席,专门请王都尉到宫中赴宴。
话说王都尉当天晚上不见高俅回去,正在怀疑高俅是不是带着玉器跑路了,只见第二天门子来报,说:“九大王派人来传令旨,请太尉到宫中赴宴。”王都尉出来见了传令旨的人,看了令旨,随即上马,来到九大王府前,下了马,进宫去见了端王。
端王见了王都尉,非常开心,感谢他送的两样玉器。邀请他入座,吃饭喝酒的时候,端王说道:“这高俅踢得两脚好气毬,孤想向你索要他做个亲随,你看如何?”
高俅在王都尉府上,也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当下王都尉就答道:“既然殿下想要用他,就让他留在宫中伺候殿下。”端王听了,非常开心,又敬王都尉两杯。之后二人又说了一会儿闲话,到了晚上散席,王都尉自己回驸马府去了。
话说端王自从要了高俅做伴之后,就把高俅留在宫中食宿。高俅从此搭上了端王,每天跟随左右,寸步不离。
还没过两个月,哲宗皇帝驾崩,又没有有太子,文武百官商议,册立端王为天子,帝号“徽宗”,也叫他“玉清教主微妙道君皇帝”或“道君皇帝”。
登基之后,道君皇帝无所事事,主要是没人陪他一起玩了。有一天,他突然对高俅道:“朕想要给你弄个官做做,但是按规定,要有边功才可升迁,这样,我先安排枢密院,把你的名字挂到边军那边去。”高俅大喜谢恩。
虽然名字挂出去了,但是高俅还是继续在皇帝身边陪玩。在皇帝和枢密院的操作下,不到半年之间,高俅就升任“殿帅府太尉”了,这官职相当于宋朝的国防部长。
宋清了解了高俅的发家史,不得不感叹高俅的命好,宋朝的官好做。半年时间,就从跑腿做到国防部长,升官的要诀是上面想不想提,而不是能力和政绩,努力做事的人和努力做官的人,永远都在两个世界,“精忠报国”只不过是统治阶级忽悠人的把戏而已,岳飞就是因为能力过强,把自己玩死了。
宋清还在感叹的时候,窗外走过一大队人马,两边的百姓让路不迭,原来是高俅做了太尉后,没有立即去殿帅府里到任,而是挑选今天这个良辰吉日去上任。宋清结了账,跟在人群后面,混到了殿帅府的外面,周围的围墙很高,门口又有人把守,宋清只得找一个不显眼的地方,看能不能偷听到一些东西。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