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奉旨摸鱼,天下无敌 > 第145章 宋江继续取胜 朝廷启用关胜
换源:


       这边李成、索超慌忙派人进城去报知梁中书。梁中书连夜又派闻达速带本部兵马前来助战。李成接着,在槐树坡寨里商议退兵之策。闻达笑道:“疥癞之疾,何足挂意!”当天夜里就商议定了:明天凌晨两点做饭,四点披挂,天亮进兵。

战鼓打了两遍,拔寨而起,前到庾家村。只见宋江兵马狂风似的冲过来。闻达就命令把兵马摆开,用强弓硬弩,射住阵脚。

宋江阵中早己捧出一员大将,后面有红旗银字,大写“霹雳火秦明”;勒马阵前,厉声大叫:“大名的滥官污吏听着!之前就说要打你这城子,但是又怕害了百姓良民。好好的把卢俊义、石秀送出来,淫妇奸夫也一同押出来,我就退兵停战,誓不相侵!如果是执迷不悟,你们就有话早说!”

闻达听了大怒,就问:“谁去力擒此贼?”话还没说完,索超早已出马;站在阵前,高声喝道:“你这家伙是朝廷命官,国家有哪里对不起你?你好人不做,却落草为贼!我今天要是抓住你,把你碎尸万段!”

宋清:急性子对急性子,这次是不打都不行了。

秦明听了这话,一下子就像炉中添炭,火上浇油,拍马向前,抡着狼牙棍直从过来。索超也纵马直取秦明。二匹烈马相交,两个急人发愤,众军呐喊,斗了二十余合,不分胜败。

前军队里转出韩滔,在马上拈弓搭箭,瞄准了索超,“飕”地只一箭,正中索超左臂,索超就丢了大斧,回马往本阵就跑。宋江鞭梢一指,大小三军一齐卷杀过去。杀得对面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大败亏输。一直追过庾家村,随即夺了槐树坡的小寨。

当晚闻达一直跑到飞虎峪,计点军兵,损失了三分之一。宋江当晚就在槐树坡寨内屯札。吴用道:“对方军兵败走,心中必然害怕;如果现在不乘势追赶,恐怕会养成勇气,不容易打败。”

宋江道:“军师所言甚是。”随即传令:当晚就把精锐得胜军马,分成四路,连夜进发,杀了过去。

再说闻达飞奔到飞虎峪,刚到寨中坐了喘息一会儿。小校来报,说是东边山上一带火起,闻达带领军兵上马往东看的时候,只见遍山遍野通红;西边山上又是一带火起,闻达就带着军兵急忙往西跑的时候,听见马后喊声震地,前面的首将小李广花荣,带着副将杨春、陈达,从东边火里直冲出来。

闻达一下子就心慌了,领兵又回到了飞虎峪。西边火里,当先首将呼延灼,带着副将欧鹏、燕顺,直冲出来。两路合力追来,后面喊声越来越大,火光越来越明,又是首将霹雳火秦明,带着副将韩滔、彭圯,人喊马嘶,不计其数。

闻达兵马大乱,拔寨而起。只见前面又喊声震天,火光晃耀。闻达带着兵马夺路而逃,只听见震天震地一片炮响。原来是轰天雷凌振带着副手,从小路绕到飞虎峪那边放起这炮。

炮响里一片火把,火光里一彪军马拦住去路,乃是首将豹子头林冲,带着副将马麟、邓飞,截住归路。四面战鼓齐鸣,烈火竞举,众军乱窜,各自逃命。闻达手舞大刀,苦战夺路,恰好碰着李成,合兵一处,且战且走;一直打到天亮,才到城下。梁中书得到这个消息,吓得三魂丢了两魂,七魄只剩一魄,连忙点军出城,接应败残人马,紧闭城门,坚守不出。第二天,宋江兵马追来,直抵东门上寨,准备攻城。

城里梁中书在“留守司”聚众商议怎样才能解围。李成道:“贼兵临城,事在危急;若有迟慢,必让导致失陷。相公请写一封告急家书,派心腹之人,连夜赶到京师报给蔡太师知道,早奏朝廷,调遣精兵前来救应,这才是上策;第二,抓紧下文给附近的府县,也叫他们早点调兵接应;第三,征召民夫上城,同心协力,守护城池,准备擂木炮石、强弩硬弓、灰瓶金汁,晓夜提防。这样的话,可保无虞。”

梁中书道:“家书现在就可以写下。谁去走一趟?”当日派了首将王定,金副披挂,又派了几个兵马,领了密信,放开城门吊桥,往开封飞报消息,以及通知邻近府县,发兵救应;先让王太守征集民夫上城守护,不在话下。

宋江这边分调众将,带兵围城,在东、西、北三面下寨,只留南门不围,每天带兵攻打。一边向山寨中催取粮草,准备长久屯兵在这里,务必要打破大名城,救出卢员外、石秀二人。李成、闻达连日带兵出城交战,不能取胜;索超受了箭伤还在休息,没有痊愈。

不说宋江军兵打城。这边首将王定拿着密信,三人骑马,直到开封太师府前下马。门吏转报进去,太师叫人带王定进去。直到后当拜完,呈上密信。

蔡太师拆开封皮看了,大惊,问他详细情况。王定把卢俊义的事一一说了,“现在宋江领兵围城,声势浩大,不可抵挡。”庾家村,槐树坡,飞虎峪,——三处厮杀的事情,也都说完了。蔡京道:“鞍马劳困,你先去馆驿里住下,等我召集人来商议。”

王定又禀道:“太师恩相:大名危如累卵,破在旦夕;要是万一失陷了,河北的郡县能怎么办?望太师恩相早早发兵剿除!”

蔡京道:“不必多说,你先退下。”王定就走了。太师随即派出当天的府干,去请枢密院众官急来商议军情重事。不一会儿,东厅枢密使童贯,带着三衙太尉,都到节堂参见太师,蔡京把“大名危急”一事仔细说了一遍,“现在用什么计策,用哪个良将,可退贼兵,以保城郭?”

说完,众官面面相觑,各有惧色。只见那步兵太尉背后,转出一人,乃是衙门防御保义使,姓宣,名赞,掌管兵马。此人长得脸如锅底,鼻孔朝天,卷发红须,彪形八尺,使口钢刀,武艺出众;之前在王府曾经做过郡马,人们都叫他“丑郡马”。因为他曾经用连珠箭赢了外国将领,郡王爱他的武艺,想招他做女婿;谁知道郡主嫌他丑陋,怀恨而亡,因此不得重用,只做了个“兵马保义使”。

他当时就忍不住,出班来禀太师道:“小将当初在乡中,有个相识;他是汉末三分天下的时候“义勇武安王”的嫡系子孙,姓关,名胜;外表长得与祖上关云长很像,也使一口青龙偃月刀,人们称他‘大刀关胜’;现在做蒲东巡检,地位低微。此人从小熟读兵书,深通武艺,有万夫不当之勇;如果以重金请他,拜为上将,可以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乞取钧旨。”蔡京听了大喜,就派宣赞为使,拿了文书鞍马,连夜星火前往蒲东,礼请关胜赴京计议。众官皆退。

闲话少说。宣赞领了文书,上马进发,带了三五个从人,不到一天,就来到蒲东巡检司前下了马。当时关胜正在和郝思文在衙内谈论古今兴废之事,听说开封有使命到了,关胜连忙与郝思文出来迎接。各施了礼,请到厅上坐好。关胜问道:“故人好久不见,今天什么事远劳,亲自到这里?”

宣赞回道:“因为梁山泊的草寇攻打大名城,宣某在太师面前一力保举,说兄长有安邦定国之策,降兵斩将之才,特奉朝廷敕旨,太师钧命,彩币鞍马,礼请起行。兄长千万不要推却,请现在就收拾赴京。”

关胜听了大喜,对宣赞说道:“这个兄弟,姓郝,双名思文,是我的结义兄长。当初他母亲梦见井木犴投胎,因而有了身孕,后来生了他,因此,人们都叫他‘井木犴’。这兄弟,十八般武艺无所不能,可惜至今一直委曲沉沦在这里;想着一起去协力报国,有何不可?”宣赞答应了,就催请他们启程。

当下关胜吩咐家中老小,连同郝思文,带着关西汉子十多个人,收拾刀马盔甲行李,跟着宣赞,连夜起程。来到开封,直到太师府前下马。门吏转报,蔡太师得知后,叫人带他们进去。宣赞带着关胜、郝思文直到节堂。拜见太师后,站在阶下。

蔡太师看了关胜,真的一表人材:堂堂八尺五六身高,细细三柳髭须,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

太师大喜,就问道:“将军年龄多少?”

关胜答道:“小将三十有二。”

蔡太师道:“梁山泊草寇围困大名,请问将军,用什么妙策可以解围?”

关胜禀道:“久闻草寇占住水泊,惊群动众;现在擅离巢穴,那是自取其祸。如果直接去救大名,只能虚劳人力;我请求借精兵数万,先取梁山,后拿贼寇,让他首尾不能相顾。”

太师听了,大喜,对宣赞道:“此乃围魏救赵之计,正合我意。”随即叫枢密院官员调拨山东、河北精锐军兵一万五千;让郝思文做先锋,宣赞为殿后,关胜为领兵指挥使;步军太尉段常接应粮草。犒赏三军候,要求立刻起程。大刀阔斧,杀奔梁山泊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