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彻底破防 > 第24章 神龙政变爆发,武则天被迫归还李唐江山
换源:


       【因为权利,他的母亲窦氏,被诬陷为“厌蛊咒祖”死的不明不白。】

【所以在李隆基成长的过程中,他亲眼见证了奶奶是如何利用权力呼风唤雨,是如何杀的满朝文武畏畏缩缩。】

【也亲眼见证了无数贤能的李家大臣及子嗣,被如同草芥般清洗。】

【但目睹这一切的李隆基不仅没有害怕,反而更建起了对于权力的向往。】

【他把曹操视为自己的偶像,起居读书无不效仿,还在宫里让下人称呼自己为阿瞒。】

【当七岁的李隆基面对金吾大将军武懿宗的刁难时,气势丝毫不虚,甚至敢指着鼻子大骂:吾家朝堂之上,干汝何事,敢迫吾骑从。】

【于是武懿宗向武则天告了状,但武则天不但没有责罚,还很欣赏这个小孙子的胆识。】

弹幕飞出:

“李隆基在童年时期与父亲李旦一同被幽禁于东宫,生活压抑而艰苦;高墙之内如同牢笼,使他每日在警惕和恐惧中度过,失去了自由与尊严。”

“尽管幽禁环境枯燥,但年幼的李隆基展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这不仅体现在他对音律和书法的精通上,还赋予了他英明果断的个性与伟岸的仪表,这些特质为他日后的人生埋下伏笔。”

“然而,命运并未让他走上纯粹的艺术道路,而是将权力斗争推入他的生命核心。”

“自垂拱年间起,祖母武则天为巩固权势,大肆任用酷吏清洗李唐宗室,先后诛杀数百名皇室成员和大臣,刺史以下官员更不计其数。”

“李隆基目睹了这些血腥清洗,包括母亲窦氏被诬陷“厌蛊咒祖”而惨死,以及无数贤能宗室像草芥般被屠戮,这些经历没有令他畏惧,反而激发了他对权力的强烈向往。”

“在这种环境下,李隆基的胆识逐渐凸显,他虽身处逆境,却以坚韧心态度过磨难,最终成长为一代雄主。”

大唐开元位面。

李隆基看着这些内容,微微点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追忆。

他缓缓开口道:“朕幼时身处困境,见权力之残酷,亦见权力之魅力。”

“那武懿宗胆敢刁难朕,朕自然不能示弱。”

“祖母赏识朕的胆识,朕便知这权力之路,朕定要走下去。”

“朕以曹阿瞒为偶像,效仿其行事,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重振我李唐江山。”

“那些年,朕亲眼看着亲人们受苦,看着朝堂被弄得乌烟瘴气,朕怎能不向往权力,怎能不渴望改变这一切。”

“如今回想往昔,皆是为这权力之路所做的铺垫。”

“朕英明果断、多才多艺,正是为了能更好地掌控这江山社稷。朕之成就,皆是源于当年对权力的执着与向往啊。”

说罢,李隆基背手而立,望向远方,似在回顾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后来由于神龙政变的爆发,武则天最终被迫归还李唐江山。】

【由于大伯李显被接回洛阳,被立为太子,而亲爹李旦被封为相王,李隆基也获得了自由,但他并没有为自由而沉溺。】

【过去的经历让他充满了紧迫感,他深知在权力的游戏中,如果没有实力会死的很惨。】

【在被封为卫尉少卿和潞州别驾后,他利用自己的官职和皇室身份,不断的积蓄力量,并将势力慢慢延伸到了皇帝直属的亲军万骑中。】

【与此同时他的这个大伯李显当然皇帝后,由于李显安软弱无能,冒出了第二个武则天也就是韦皇后。】

【韦皇后效仿婆婆武则天,想做第二个女皇帝。】

【为了扶持自己的势力,她开始了新一轮的血腥清洗,不但杀死了太子李重俊,还驱除了神龙政变头等功臣张柬之,还放任女儿安乐公主随意卖官,以便于扶持亲信。】

【等到时机差不多成熟时,直接和女儿合谋一起毒死了皇帝李显,也就是李隆基的大伯。】

【可以说,韦皇后比武则天做的,还有过之而不及。】

弹幕飞出:

“狄仁杰谏言:以“姑侄孰亲”点醒武则天,传位侄子武承嗣,自己死后无人祭祀;传位儿子李显,可享太庙供奉。”

“政治现实:李唐旧臣势力强大,藩王兵权在握,强行传武必引发内战。”

“晚年妥协:700年后逐步恢复唐制,701年还都长安,释放还政信号。”

“705年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后,李隆基因大伯李显复位(唐中宗)、父亲李旦封相王,得以解除软禁,任卫尉少卿(掌管宫廷仪仗)等闲职。”

“童年经历使其深谙权力残酷性。他借官职之便结交禁军将领,尤其渗透皇帝亲军“万骑”,培植陈玄礼、葛福顺等心腹,为后续政变埋下伏笔。”

“中宗李显懦弱,韦后勾结女儿安乐公主干预朝政,公开宣称“吾何为不得效武后?”企图复刻武则天称帝之路。”

“710年,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杀中宗李显,立幼子李重茂为傀儡皇帝,韦后临朝摄政,距称帝仅一步之遥。”

“韦后集团手段较武则天更为激进,武则天晚年已倾向还政李唐,而韦后为夺权不惜弑君,激化朝野矛盾。”

大唐开元位面。

李隆基看着这些内容,先是微微一怔,随后陷入了沉思。

过了片刻,他缓缓开口道:“狄仁杰果然是国之良臣,以那‘姑侄孰亲’之论点醒了皇祖母,保我李唐江山。”

“神龙政变亦是顺应大势,皇祖母晚年虽有还政之意,但韦氏那妇人竟如此狠毒,弑君夺权,妄图效仿皇祖母,实乃罪大恶极!”

“朕当年深知权力残酷,积蓄力量亦是为了保我李唐社稷。”

“韦氏手段比皇祖母更为激进,如此行事,激化朝野矛盾,实是自寻死路。”

“朕若不挺身而出,李唐江山恐将易主。”

“幸得朕当时早有准备,才能一举铲除韦氏逆党,还我李唐太平。”

说罢,他眼神坚定,似是又回到了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政变之中。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