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登基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迎建东都洛阳。】
【隋朝的首都是长安,但是由于常年战乱,周边粮草已不能支撑首都的运转,还需要依靠关中的漕运。】
【遇上荒年,朝廷就要搬到洛阳,这个问题直到唐朝都没有得到太好的解决。】
【杨广营建洛阳是为了缓解长安的压力,因此他耗费重资,每月征发两百万民夫服徭役,仅用十个月就完成了这个浩大的工程。】
【新建成的东都洛阳,气势恢宏,壮丽无比,是杨广最引以为傲的成就之一。】
【然而在这盛世繁华图景之下,却是累累的白骨。】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营建洛阳的过程中,由于工期紧张,民夫没日没夜的干活,导致有近一半的民夫死亡,用来运尸体的车,一眼望不到边。】
弹幕飞出:
“长安地处关中,位置偏西且交通不便,无法有效支撑朝廷运转,尤其在荒年时粮草供应严重依赖漕运,迫使朝廷多次迁至洛阳避难,这一困境甚至延续至唐朝。”
“为缓解长安压力并强化对全国,尤其是山东和江南地区的控制,杨广于大业元年下令营建洛阳,仅耗时十个月便完工。”
“工程规模浩大,每月征发约两百万民夫服徭役,涉及规划设计、宫殿修建和基础设施,如水路、道路,其中大运河的开凿尤为关键,促进了经济与军事联通。”
“新建的洛阳城气势恢宏,布局严谨,分内城与外城,成为杨广彰显帝国威望的标志性成就。”
“然而,盛世之下隐藏着巨大代价。工期严苛导致民夫被迫日夜劳作,死亡惨重;据《资治通鉴》记载,民夫死亡率高达40%~50%,运尸车辆“相望于道”,从洛阳延伸至城皋和河阳等地,景象凄惨。”
大唐贞观位面。
李世民看着这些弹幕,眉头紧锁,良久缓缓开口道:“杨广此举,虽有缓解长安困境、强化国家控制之考量,可这代价也太过沉重了。”
“为了一座壮丽的东都,让无数民夫丧命,实非明智之举。”
“朕治理天下,当以民为本,不可重蹈他的覆辙。”
他站起身来,在殿中踱步,神色凝重:“朕深知百姓之苦,若为了一时的功业,不顾百姓死活,即便建成再宏伟的城池,又有何用?”
“国家的根基在于百姓,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说罢,他看向身边的大臣:“尔等日后辅佐朕,也要时刻谨记,不可因追求政绩而让百姓受苦。”
大臣们纷纷跪地,齐声道:“陛下圣明,臣等谨遵教诲。”
李世民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似是在谋划着一个以民为本的盛世。
开皇位面。
杨坚看着这些内容,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眉头紧锁,眼中满是痛心与愤怒。
许久,他缓缓开口:“广儿啊,朕知道他有雄心壮志,想做出一番大事业,可这营建洛阳之事,怎会如此劳民伤财!”
“朕一生节俭,以民为本,为的就是让百姓能安居乐业。”
“他如此急切地征发民夫,不顾百姓死活,让这么多无辜百姓丧命,实在是糊涂啊!”
“朕辛苦打下的江山,本是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如今却因这浩大工程,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他只看到了东都建成后的壮丽,却没看到这背后百姓的血泪。”
“这盛世繁华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若长此以往,这大隋的根基怕是要动摇啊!”
说完,杨坚重重地叹了口气,眼神中满是忧虑。
【而营建洛阳仅仅是一个开始。】
【除了洛阳之外,杨广还非常喜欢江南的风光,从长安到江都,一路上修了四十余座离宫。】
【为了沟通南北,杨广下令征发百姓疏浚运河,将前朝所修的运河连通为,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这条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会稽,北到涿郡,全长2700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给后来的唐朝、宋朝带来便利,却给隋朝百姓带来了无数苦难。】
【如同营建洛阳一样,隋朝修大运河的工期也非常紧张,民夫死伤无数,很多百姓甚至要靠自残才能躲过一劫。】
【城池运河都有了之后,杨广还征发百万民夫去修长城,死者又是十之四五。】
弹幕飞出:
“为满足巡游江南的奢靡需求,沿长安至江都(今扬州)修建四十余座离宫,其中龙舟船队规模达二百余里,耗费巨额财富。”
“巡游沿途征调民夫修路、造船,加重民众负担,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
“战略价值:促进南北经济整合,使江南粮运至长安时间从3个月缩短至40天,支撑了唐宋经济繁荣。”
“推动沿河城市崛起(如扬州、汴州),奠定后世“扬一益二”的商贸格局。”
“征发民夫超500万人次,工期严苛导致死亡率极高。据《资治通鉴》载“役丁死者什四五”(40%~50%),实际死亡人数估算达120万-200万。”
“为赶工出现“人肉路标”(累死者尸体插于河岸示众)、瘟疫蔓延时尸体抛入河道等惨剧。”
“民夫为避役甚至自残手足,民间称“福手福足。”
“征发120万至128万民夫修筑长城,因严寒、饥饿和超强度劳动,死亡率同样高达“死者过半。”
“民夫被迫日夜劳作,“工匠因长期浸水腐烂腰部而亡”的记载频现。”
“唐代杜佑在《通典》中的总结至今振聋发聩:“身丧国灭,实自取之。”
隋朝位面。
杨坚看着这些弹幕,脸色变得十分复杂,他缓缓开口道:“广儿啊,他有宏图之志,这些举措若放在太平盛世,或许能成就一番大业。”
“这大运河连通南北,确实对后世有莫大的好处,可他太过急切了。”
“为了这些工程,征发如此多的民夫,让百姓承受如此之多的苦难,这不是我想看到的。”
“我辛苦打下的江山,本是希望百姓能安居乐业,他却让民不聊生。”
“他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大肆巡游,加重百姓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
“可这些工程也并非一无是处,只是他没有把握好度。”
“身丧国灭,虽是自取,但也让我痛心疾首啊。”
说完,杨坚长叹一声,眼神中满是无奈与悔恨,仿佛看到了隋朝未来的命运。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