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我靠医术燃爆大唐盛世 > 第21章:足下乾坤,一叶知秋
换源:


       王内侍刚刚被林沐从地上扶起,老脸上还挂着劫后余生的热泪,对林沐的称呼已然从“林先生”变成了发自肺腑的“神仙下凡”。此刻听到林沐这突如其来的一问,不由得一愣。

足部?

这个细节,在太子殿下那“腹中如火烧”的惊天动静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以至于他一时间竟没反应过来。

他努力地回忆了一下,随即猛地一拍大腿,脸上露出恍然与懊恼交织的神情:“哎呀!先生您若不提,咱家险些忘了!确有此事!确有此事啊!”

王内侍急切地说道:“近一月来殿下时常抱怨,说双脚发麻,像是隔着一层厚布,知觉迟钝。有时又说像是无数蚂蚁在皮肉下爬,刺痒难耐。夜里用热水泡了也只是暂时舒坦些过后依旧。太医署的诸位大人都说是殿下久卧病榻,气血不畅,末梢失养所致,开了些活血通络的方子,也安排了宫人按摩,却……却总不见大好转。”

这番话一出,殿内刚刚缓和下来的气氛,再次变得诡异。

那几位还没来得及退出去的御医,脸上纷纷露出尴尬之色。他们确实将此症归为“久卧失养”,一个无伤大雅的并发症,并未将其与“消渴症”本身联系起来。

而刚刚被现实狠狠抽了一记耳光的王济堂,听到这话,那死灰般的脸色上,竟又泛起一丝病态的潮红。他猛地抬头,死死地盯着林沐,眼神里充满了惊疑与不解。

这小子,是如何做到未卜先知的?他又是如何将这看似毫不相干的两种病症联系在一起的?

“原来如此。”林沐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然的神色,心中却是一片清明。

【典型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高血糖长期侵蚀末梢神经和血管,导致感觉异常。这帮御医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自然是缘木求鱼。】

“林先生,”王内侍小心翼翼地问道,“莫非……殿下这足疾,也与‘消渴’之症有关?”

“何止有关,简直是一脉相承,互为表里。”林沐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

他走到殿中,用一种他们能理解的语言,再次开启了他的“林氏比喻法”。

“诸位请想我大唐的江山,靠什么灌溉?靠的是那一道道沟渠水利。都江堰为何能使川蜀变为天府之国?便是因其能将江水细细分流,导入每一寸田地。”

“人体亦然。”林沐指了指自己的心脏,又指了指脚下,“心为江河之源,血脉便是沟渠。这血脉,有粗有细,通往躯干四肢的是主渠;而通往指尖足梢的便是那最细微的田间垄沟。”

“如今殿下之症,在于‘脾不运化’,致使血中‘精微’过盛,变得如同稀薄的蜜糖一般。这‘糖水’在主渠中流淌,尚不觉其害。可一旦流入那最细微的田间垄-沟,便会如何?”

他目光一扫,看向那些面露思索之色的御医。

一名年轻御医下意识地接口道:“会……会变得黏滞,流速减缓,甚至……堵塞沟渠?”

“正是!”林沐赞许地点了点头,“沟渠一旦堵塞,那最远处的田地,便得不到滋养,久而久之,自然会干涸龟裂失去生机!殿下的足部便是那最远处的‘田地’!足部麻木,如踩棉絮,便是‘田地’失养之兆;刺痛如蚁走,便是‘沟渠’将堵未堵,气血艰难穿行之象!”

这番“糖水灌溉”的理论,比之前的“湿柴点火”更加直观,更加震撼!

它如同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在场的御医们第一次窥见了“消渴症”背后那更加深远、更加可怕的病理全貌!

原来这病症影响的不仅仅是口渴与消瘦,它会像一个沉默的刺客,从身体最遥远的角落开始一点点地,侵蚀掉人体的生机!

王济堂踉跄着后退一步,靠在廊柱上,眼神涣散。他行医一生,从未想过,医理竟能如此解释!他脑海中那些关于“阴虚火旺”、“气血亏虚”的条条框框,在林沐这简单粗暴却又直击本质的比喻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那……那依先生之见,又该如何?”王内侍的声音已经带上了几分颤抖。

“汤药调理脾胃,是为正本清源,但药力循经走脉,抵达足梢,尚需时日,远水解不了近渴。”林沐沉声道,“欲解燃眉之急,需行非常之法,立刻‘疏通’这已经淤堵的‘沟渠’!”

“如何疏通?”

“针灸!”林沐吐出两个字,掷地有声,“以银针为锲,直捣病所开穴通经,活血化瘀!引气血直达足下,立竿见影!”

针灸?!

这个词一出,王济堂那涣散的眼神猛地重新聚焦,他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立刻厉声反驳:“不可!针灸之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殿下龙体本就虚弱,气血两亏,岂能再用金针耗散其气?更何况,足部穴位繁多,稍有不慎,刺错穴位损伤经脉,后果不堪设想!此举,无异于在悬崖之上走索,太过凶险!”

他说的也是医家常理。针灸确实是一门风险极高的技术。

然而,不等林沐反驳,一个声音从内殿幽幽传来。

那是刚刚睡下又被众人动静惊醒的李承乾。他没有睁眼,只是用一种带着几分倦意,却又无比清晰的声音说道:“孤的脚……已经很久没有知觉了。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

他顿了顿,仿佛下定了决心。

“让他……试。”

这三个字,再次为这场争论,画上了句号。

王济堂的脸,彻底垮了。他知道,自己已经彻底失去了这位储君的信任。

王内侍立刻躬身领命,亲自去取来了太医署中最好的一套金针银针。

林沐净过双手,挽起袖子,走到榻前,对准备为太子脱去鞋袜的宫女道:“不必,只需将裤管卷至膝上即可。”

他让李承乾保持平躺,然后在众人屏息的注视下,取出一根三寸长的银针。

他没有丝毫犹豫,左手拇指轻轻按在李承乾膝眼下三寸,胫骨旁一指的位置,右手持针,看准穴位稳稳刺入。

“足三里。”他口中轻念。

随即,他又取一针,刺入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

“三阴交。”

“太溪。”

“涌泉。”

他下针的动作,行云流水,精准而沉稳,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韵律感。每一针的深度角度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显示出远超他年龄的深厚功底。

当最后一根针稳稳地扎入李承乾脚心的涌泉穴时,林沐并没有停下,而是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捻动着扎在足三里穴上的那根银针。

他捻转提插,动作轻柔而富有节奏。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只见那根银针的针尾,在林沐的捻动下,竟微微地颤动起来发出一阵若有若无的“嗡嗡”声,仿佛有无形的气流在针下汇聚。

“气……得气了!”一名年轻的御医忍不住失声惊呼,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这……这是……烧山火的催气手法?”王济堂更是看得眼皮狂跳,心中翻江倒海。这种以气催针的上古针法,他只在最古老的医经中见过记载,早已失传多年,不想今日竟能亲眼得见!

就在众人震惊之际,榻上的李承乾,忽然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带着无限舒爽的呻吟。

“啊……”

他的双眼猛地睁开那双黯淡的眸子里,第一次爆发出一种混杂着震惊、狂喜与难以置信的光彩!

“孤的脚……”

他声音颤抖,激动得无以复加。

“孤的脚……有感觉了!一股暖流……一股暖流正从膝盖,一直流到脚心!热乎乎的!孤能感觉到自己的脚趾了!”

此言一出,石破天惊!

满殿死寂,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看着那个因为重新感受到自己双脚而激动得热泪盈眶的大唐储君。

王济堂如同被抽走了全身的骨头,彻底瘫软在了廊柱下,口中喃喃自语:“怎么会……怎么会这样……一叶知秋……他真的……一叶知秋……”

程咬金激动得满脸通红,想大笑又不敢,只能用蒲扇般的大手,狠狠地拍着自己的大腿。

王内侍早已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对着林沐的方向,竟是又要跪下。

而林沐,只是平静地收回了手,仿佛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他的目光越过众人,与殿角那位一直沉默不语的宫女李婉,在空中交汇。

只见李婉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眸,此刻正一眨不眨地凝视着他,那里面闪烁着的光芒,比天上最亮的星辰,还要璀璨。那光芒里有震撼有钦佩有好奇更有一些……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别样的情愫。

她看着这个创造了奇迹的年轻人,红唇微启,仿佛有千言万语,最终却只是对着他遥遥地盈盈一福。

这一福,胜过万语千言。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