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陈应华经过一路颠簸,依然一副风度翩翩的样子,周云舒只觉得尴尬万分,冲他笑了笑,就赶紧拉着李庆红跑了。
等跑远了,她才忍不住懊恼的道:“庆红姐,我背后靠着陈应华,你怎么不提醒我啊?”
李庆红无奈的摊摊手,“我打算去提醒你的,但是陈应华不让啊。”
周云舒还是有点烦恼。
陈应华可是书中男主啊,她一点都不想被卷入男女主之中,成为他们PLAY的一环。
“好了,别纠结了。不就靠一下嘛。牛车上都是人挤人的,靠一下很正常的。”
李庆红随意开解了她两句,就问她,“我要去邮局看看,你去不去?”
“去!”周云舒果断的答应了。
她之前在公社寄信的时候就问过,因为西山村太偏远了,邮递员并不会每天都去西山公社送信,而是要攒到一定量才会跑一趟。
到了邮局一问,两人都有包裹和信。
李庆红就相当有经验的道:“我们先在这里把信拆了,看完信立刻写信寄回去,不然又要耽误半个月的时间。”
这话合理,周云舒点头,拿到信就跟着拆开了。
寄信的是姚月芳,但里面还有两张是她女儿春燕写的,周云舒先看了春燕的。
信很显然不是一天写的,前一张都是分享她在工作中听到的一些八卦,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得出她的欢快。
后面那张画风突然突变,光从她龙飞凤舞的字就看得出她的激动。
她说幸好她先下乡,因为她下乡之后没两天,周家一家突然都被抓了,还给她详细描述了被抓的过程,看得出是有点幸灾乐祸的。
看完她的信,周云舒又接着打开了姚月芳的信,她也写了周家被抓的事情。
姚月芳知道的显然要比春燕知道的多,信中提及周家被抓的事情可能涉及到了“间谍”,还担心她被连累,让她注意一下。
周云舒看完,只是笑笑,面上没有半点担忧。
周家被抓,她早有预料。
确切地说,张文华他们被抓,她就是始作俑者。
那晚她在张文华床下翻到箱子里的财物,发现数目不对后,就在家里翻了底朝天,最后才在厨房的灶台里侧一块可活动的砖头后找到一封信。
那封信是张文华前夫写的,看起来叙述平平,没什么端倪,但它底下还附着一份图纸。
虽然看不出具体是什么东西,但她猜测应该是机械厂某款产品的设计图。
张文华前夫也是海城机械厂的,但只是个杂工。
一个杂工手上有图纸,还计划与人通信送出去,怎么看都有猫腻。
然而,她前夫已经去世十多年了,张文华居然还留着这么危险的一封信,一直没毁掉,说不定这其中就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不过,当时她急着下乡,没办法去查这个事,就把这个消息以匿名信的方式传到了之前她报警的那个公安局。
若非那些公安们热心帮忙,大半夜的去把张文华母女带来,她的事情也不能解决的那么快。
结果她利用报公安的事情达成了自己目的,却害得公安局白跑一趟,她心中一直有些过意不去,便决定把这个功劳送给他们。
当然,如果他们能力强,能借此查出点什么,得一大功,也是他们的运气;即使查不出什么,那也是个现成的功劳,足够她还人情了。
知道事情原委,周云舒自然不担心这事会连累到自己。
除了提到这事,姚月芳另外还说,包裹里给她寄了一些保暖的衣物。
她下乡的时候太急了,姚月芳根本来不及准备,现下寻摸到了,她也不知道这边现在是什么温度,就全部先寄过来,让她备着。
周云舒有些感动,不过是卖了一份工作给她们,她们却当受了什么大恩一样,几次三番的给她送东西。
看到她们寄来的东西,周云舒觉得自己也该投桃报李的回一些本地特产。
周云舒问过李庆红,得知现在这个季节,东北这边正是产各种蘑菇的季节,就准备去供销社买点蘑菇。
李庆红提醒她,“蘑菇跟村里人买最便宜,还不用票。今天来的时候,我看到大队的人,有些是带了蘑菇来卖的。你看看有没有认识,找她们私下换点。”
她一想也对,然后就提了个布袋,准备去供销社外的收购处截胡。
周云舒到西山大队才十几天,也没下地,自然不认识几个人,不过倒是运气很好的遇到翠婶子。
看到她,翠婶子热情的主动跟她打招呼:“小周知青,你也来公社了呀。”
周云舒也笑着回应她,“翠婶子,您在这里排队卖什么?”
翠婶子大方的给她看了自己背篓里的货物,“就是这段时间在山上捡的蘑菇、山货之类的,不值什么钱。”
周云舒探头看了一眼,见她背篓的蘑菇各个干净大朵,顿时眼前一亮。
她把翠婶子拉到一旁,小声的问:“翠婶子,我刚好打算换点干蘑菇寄回海城去,您还有没有朋友在这里卖这些的,我想换个五十斤左右。”
一听五十斤,翠婶子有些吃惊的看了周云舒一眼,“小周知青,你知道五十斤干蘑菇有多少吗?”
周云舒不解:“多少?”
翠婶子比了一下,“一大蛇皮袋。干蘑菇分量轻,泡发了,一斤能出好几斤的量。这么多,你们家估计要吃的生虫了。”
这个周云舒倒是不担心。
现在的城里各种物资都紧俏的很,姚月芳她们自己吃不完,还可以送人或者跟人换东西,怎么可能会吃到生虫。
“那也还好,我家亲戚多,大家分分也没多少。”
翠婶子见她坚持,也没再劝,从队伍中拉了两个相熟得出来,把她们的蘑菇都打包卖给了周云舒。
另外还有一些在这个时代不怎么值钱的榛子、山核桃之类的,也做主让她们送给周云舒了。
一大蛇皮袋的蘑菇才花了不到两块钱,让周云舒对这个年代的低廉物价有了深刻的认知。
她心思一动,道:“婶子,你们要是找到什么猴头菇、人参之类的大补品,也可以找我,我拿布票、棉花票或者工业票跟你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