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红便解释道:“新知青来大队,大队都会先借给新来知青10斤细粮和20斤的粗粮。今天应该是太晚了,大队长没有给你们粮食,等明天你们就可以领到了。”
王绍明听了,有些失望的嘟囔道:“都说知青们是下乡来支援农村建设的,我还以为会有什么优待呢。结果,粮食要自己借,饭要自己煮,连住的地方都这样差。早知道这样,我说什么都不下乡。”
李庆红似是无法理解怎么会有这种什么都不了解就跑来下乡的人,“王知青,你下乡之前都没了解过这些吗?”
王绍明似是被打击到了,没有说话。
这时候,谢肇西问:“李同志,我们不会做饭,不知道能不能请你帮我们点吃的?当然,也不是让你白忙,我可以给你两块桃酥作为交换。”
这年代的桃酥,绝对算是糕点里的贵价品。
做一顿饭就得两块桃酥,价格给的是相当高。
李庆红还来不及说话,她们房间里的一个老知青就激动的冲了出去,“同志、同志,我会做饭,我来帮你们做呀!”
门一开,所有人都暴露在彼此的视野之中。
谢肇西显然不擅长应对这种自动送上门来要帮忙做饭的厚脸皮,有些尴尬的道:“这位知青,我现在正在询问李庆红同志。”
“哈,没关系的,庆红姐不会介意这个的,而且我做饭还挺好吃的,同志,让我帮你做吧?”女知青厚着脸皮继续道。
李庆红显然也拿这个人没法,退了一步道:“她是孙兰香同志,做饭也确实可以。”
谢肇西没办法,只能取来了挂面,让孙兰香帮他们煮。
孙兰香还得寸进尺的道:“谢同志,我这里还有鸡蛋,你要不要出两块桃酥,跟我换鸡蛋?煮两个蛋卧在挂面里,更好吃。”
这时候,一直没说话的另一个老知青看不下去了,开口道:“孙兰香,你可要点脸吧。你跟村民换鸡蛋才几个子,居然还想换人家两块桃酥。资本家都没你会做生意!”
“资本家”在这年代可是绝对的敏感词,一听这词被冠到自己身上,孙兰香当即炸了,“刘秋萍,有你什么事?我跟新来的知青换点东西,你也要插嘴,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刘秋萍半点不怕她,“我就是看不惯你这吃相,就是要多管闲事,有本事你咬我啊!”
相比健壮高大的刘秋萍,个子小又瘦弱的孙兰香实在不够看。
打又打不过,骂又骂不赢,她也只能无能狂怒了一下,就去给谢肇西他们煮面了。
周云舒也没吃晚饭,不过她有从国营饭店的打包的肉包子。
于是,她假装从行李袋实际是从系统背包里取了两个包子出来,拿到厨房,对谢肇西道:“能不能搭个顺风车,热两个包子?”
不过小事一桩,谢肇西欣然应允。
安静在房间里收拾的薛芳芳,透过不太隔音的墙壁听到两人交流的薛芳芳却眸光一闪,状似不经意的问张招娣,“张同志,你不去弄点东西吃吗?”
只看张招娣的穿着打扮和携带的包裹,就可以看得出来,她的经济情况是比较窘迫的,包裹里有吃食的概率不高。
她尴尬的捏了捏自己的包裹袋子,结结巴巴的道:“我、我还不饿,就、就不吃了吧。”
“哦,那你还真是经的起饿,不像我,经过十几里的长途跋涉,早就饿的不行了。”薛芳芳说着,就从自己的包裹里掏出一盒饼干吃了起来。
“不过,还是周同志心细,考虑的这么周到,居然还准备了包子。这饿的前胸贴后背的,来个大包子,不敢想,会有多满足!”
她一边吃饼干,一边摆出一副羡慕至极的样子。
张招娣低头继续捏着自己的袋子,没有说话。
薛芳芳似乎根本不在意她的回答,继续道:“哎,在路上你不是跟她聊的挺热络的,能不能帮我问问,她那里有没有包子多的……”
结果,她话还没说完,张招娣就慌忙起身,“我、我跟她也没有那么熟,你有什么事还是自己去问吧!”
“你……”看着突然她离开,薛芳芳做出一副惊讶的表情,但在她走后,嘴角去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此时房间里侧躺着睡觉的刘秋萍,却陡然睁开了眼睛,眼里露出一抹嘲讽之色,但又很快再次闭上了眼。
翌日,周云舒生物钟的召唤下醒来,已经睡饱了她也躺不下去了,索性起身。
出了房间,她才发现知青点是由一个大屋子隔成三间房,男知青们住两间,女知青们住一间。
女知青们房间的一墙之隔是一间用土砖搭建的厨房。
听见厨房叮叮当当的声音,她猜测有人在做饭,便径直往厨房去了。
进了厨房,她才发现做饭的人居然是李庆红。
李庆红瞥见周云舒的身影,笑着道:“呀,周同志,起这么早啊?”
新知青昨晚刚到,大队长交代了今天可以不用上工的,所以李庆红才对她的早起表示惊讶。
周云舒笑笑,道:“庆红姐,你叫我云舒好了。昨晚睡得还不错,就醒的早。早上你一个人做饭吗?我来帮你吧,顺便也跟你学学怎么用土灶。”
李庆红见她如此积极,笑着道:“可以啊。你要是跟我们一起搭伙的话,这做饭也是迟早要学的。我们知青点都是搭伙一起吃,做饭也是轮流来。”
“搭伙,怎么搭?”周云舒蹲下来帮她烧火。
“如果搭伙的话,按照天数上交口粮放到一起吃。做饭是轮流来的,一人轮一天,也可以跟人搭伙,两人轮两天。轮到做饭的这一天,可以提前下工回来做饭,也还算轻松。”李庆红细心的解释道。
周云舒惊讶,“那我还没领到粮食,今天早上岂不是没饭吃?”
“没事,我可以先给你煮了,回头你把粮食补上就行了。”
“哦,好的。”
周云舒在旁边呆呆的按着李庆红淘米下锅,又“哐哐”放下半锅的红薯,瞳孔逐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