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君心知我意归处 > 新政遇阻朝堂辩,君臣同心破困局
换源:


       早朝时分,金銮殿内气氛凝重。林墨渊推行的“寒门官员优先任职”与他在江南推行的“地方学堂兼授手艺”新政刚在全国铺开,就引来不少老臣反对。

工部尚书张启率先出列,躬身道:“陛下,寒门子弟未经世家教养,恐难担地方要职;学堂本是读书之地,混入手艺教学,岂不是本末倒置?还请陛下暂缓新政!”话音刚落,几位老臣纷纷附和,朝堂上瞬间响起一片反对声。

萧玉轩未发一言,目光落在林文渊身上。林文渊缓步走出队列,目光扫过众臣,沉声道:“张大人此言差矣!寒门子弟自小体察民间疾苦,更懂百姓所需,西境陈默教商户记账,一月便减亏三成;李老丈修渠,万亩荒地变良田,这些难道不是实绩?”

“至于学堂授手艺,”他话锋一转,“犬子在江南试点,孩童既读书明礼,又学手艺谋生,百姓们纷纷捐钱扩建学堂,这难道是本末倒置?为官者,当以民生为本,若只论出身、只重虚名,才是误国误民!”

张启不服气,反驳道:“林丞相所言不过是个别案例!寒门子弟根基浅薄,恐难服众;手艺之事,自有工匠传授,何必占用学堂资源?”其他老臣也跟着附和,朝堂上争论不休。

沈若初这时缓缓开口,声音温和却掷地有声:“张大人说寒门子弟难服众,可兖州那位寒门官员,到任后革除老吏苛政,带领百姓修渠垦田,如今兖州百姓提起他,无不称赞;说学堂授手艺多余,可江南阿禾小姑娘,靠学堂学的刺绣补贴家用,还带动其他孩子勤工俭学,这难道不是好事?”

她顿了顿,继续道:“新政推行,本就需摸着石头过河,若因怕出问题就停滞不前,如何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不如这样,让各地先试点半年,若真有不妥,再酌情调整,各位大人以为如何?”

萧玉轩适时开口,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皇后所言极是。新政是为了让更多有能者施展才华,让更多孩子有出路,并非一蹴而就之事。半年后,朕会让考核科逐一核查试点成效,届时再与各位大臣商议。”他目光扫过众臣,“在此期间,若有官员故意阻挠新政推行,严惩不贷!”

张启等人见帝后态度坚决,又有林文渊据理力争,只好躬身退下,不再反对。林文渊对着萧玉轩与沈若初微微颔首,心中松了口气——有帝后撑腰,新政总算能继续推行。

退朝后,萧玉轩留下林文渊、林墨渊在御书房议事。林文渊叹道:“老臣们守旧思想根深蒂固,新政推行怕是还会遇到不少阻力。”萧玉轩点头:“朕已让锦衣卫暗中留意,若有官员阳奉阴违,立刻禀报。墨渊,你多派些人手去各地督查,尤其盯着江南的学堂试点,确保新政落地;遇到棘手的事,及时和你父亲商量。”

林墨渊躬身应下。沈若初补充道:“墨渊,江南那边若缺手艺师资,可从民间招募工匠,朝廷给他们发俸禄,让他们安心教学;寒门官员被刁难,也尽管上报,朕和陛下给你撑腰。”

林墨渊谢过帝后,与林文渊一同离开御书房。路上,林文渊拍了拍儿子的肩:“新政难推,但只要对百姓有利,咱们父子就咬牙扛住。往后在地方遇到难处,随时回府和我商议。”林墨渊点头:“父亲放心,儿子定不辜负陛下、娘娘和您的期望。”

林墨渊领命后,带着考核科的人手,第一站便直奔反对最激烈的豫州。刚到州府,就见豫州知府赵坤借口“地方事务繁杂”,将寒门官员李修派去偏远县城整理旧档,新政相关的差事全被老吏们把持,百姓们盼着的学堂扩建、商户记账教学,半点进展都没有。

林墨渊没急着发难,先带着人悄悄走访县城。在李修任职的县城,他看到百姓们围着李修诉苦:“大人,说好的教我们记账,怎么没下文了?商户们还是被中间商坑啊!”李修满脸无奈:“我多次向知府大人申请调拨人手,都被挡了回来。”

回到州府,林墨渊直接将赵坤叫到议事厅,把百姓的怨言和李修的申请记录拍在桌上:“赵知府,陛下推行新政,是为了让百姓过好日子,你却故意刁难寒门官员、拖延差事,可知罪?”赵坤还想狡辩:“林主事,我并非拖延,只是新政需循序渐进,贸然推行恐出乱子。”

“循序渐进?”林墨渊冷笑一声,拿出早已备好的奏报,“你上任三月,光宴请乡绅就花了两千两公款,却连给李修派个助手的钱都‘凑不齐’?这就是你说的循序渐进?”一旁的考核科官员也递上证据:老吏们私下收受商户好处,故意压着新政文书不办。

赵坤脸色煞白,还想求林墨渊网开一面,却被林墨渊厉声打断:“新政关乎百姓生计,你却只知谋私,阻碍政令!”当即下令,革去赵坤知府之职,押回京城听候发落,同时提拔李修为代理知府,调派三名得力助手给他,严令半月内启动新政事宜。

消息传开,豫州的老吏们顿时收敛了气焰,李修得以顺利推行新政,不到一个月,就办起了五所学堂,商户记账培训班也开了起来,百姓们纷纷称赞:“朝廷派来的林主事,真是为我们做主!”

处理完豫州,林墨渊又马不停蹄赶往荆州。荆州通判王磊更过分,表面上让寒门官员主持学堂修建,暗地里却故意克扣建材,让工匠们“凑活”施工,学堂的梁柱用的都是劣质木料。林墨渊查访时,正好撞见工匠们私下抱怨:“这木料撑不了几年,要是塌了,孩子们怎么办?”

他当即让人封存劣质建材,带着证据找到王磊。王磊见瞒不住,哭丧着脸说:“林主事,我只是想省点钱……”“省钱?”林墨渊怒不可遏,“你省的钱,都进了自己腰包!学堂是孩子们读书的地方,你拿他们的安全当儿戏,简直不配为官!”当场下令将王磊革职查办,重新调拨优质建材,亲自盯着工匠们返工,确保学堂修建结实耐用。

短短一个月,林墨渊跑遍了六个阻碍新政的州县,严惩了八名故意拖延的官员,提拔了十余名有能力的寒门官员。消息传回京城,萧玉轩对沈若初笑道:“墨渊做事果断,一点不拖泥带水,新政能推进得这么快,他功不可没。”沈若初也点头:“让吏部把他的做法整理成章程,发给各地官员,也好杀杀那些守旧势力的气焰。”

林墨渊虽奔波劳累,却看着各地新政逐渐落地——学堂里孩子们开始学手艺,商户们学着记账避坑,寒门官员们干劲十足,心里满是踏实。他知道,只要守住“为民”的初心,再多阻碍也能一一克服。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