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土法造导弹,鹰酱说这算军转民? > 第三十三章 暗度陈仓
换源:


       红星公司挂牌的喧嚣尚未散尽,龙峰二厂(红星公司)的厂区便陷入了另一种更加紧张、更加有序的疯狂之中。

十万枚“特种压力容器”的生产任务,如同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在每个红星人的心头。

王建国嘶哑的咆哮声日夜回荡在车间,工人们三班倒,机器轰鸣不息,连空气都仿佛被灼热的金属气息和甜腻的燃料味道点燃。

巨大的成品仓库里,景象蔚为壮观。

一排排拆解开的“特种压力容器”部件,如同等待组装的精密积木,整齐地码放着:

墨绿色、切割粗糙的煤气罐“弹头”,被单独装入印着“农用节水喷灌系统-高压储水罐(特制)?”的瓦楞纸箱,箱体醒目地标注着“轻拿轻放!严禁烟火!”。

焊着丑陋尾翼的特种无缝钢管“弹体”,被小心地套上防撞泡沫,装入长条木箱,箱体刷着“新型高效节水喷灌设备-主输水管路(加厚型)?”,侧面还印着“红星重工”的logo。

黄白色的“甜火”燃料块,则被装入更加厚实、内衬防潮铝箔的密封铁皮桶,桶身喷涂着硕大的“高效有机土壤改良剂(缓释型)”字样,以及“远离火源!阴凉干燥!”的警示标志。

简易引信组件和弹簧陀螺仪,则被混入一堆真正的农机小零件(螺丝、垫片、轴承),装入标注着“喷灌设备通用维修配件包”的塑料周转箱。

整个仓库,俨然成了一个巨大的“农业节水设备”中转站!

空气中弥漫着新印刷油墨的味道、木屑的清香和淡淡的防锈油气息,掩盖了硝铵和燃料的微弱痕迹。

“快,装箱组,动作麻利点,对号入座!标签贴正了!”

王建国叉着腰,像个战场指挥官,在堆积如山的“农机配件”中穿梭,嗓子已经完全哑了,“这批货,亲王殿下等着救命呢!耽误了…老子把你们塞进‘储水罐’里一起发走!”

秦风站在仓库二层的观察平台上,俯瞰着下方热火朝天的景象。张铭无声地走到他身边。

“都安排好了?”

秦风没有回头。

“嗯。”张铭点头,“‘丰禾号’货轮,注册巴拿马籍,挂靠‘南太平洋农贸公司’。船长老周…自己人。”

“航线?”

“香港装部分‘民用农资’掩人耳目,然后直航沙隆巴斯哈立德国王港。‘特殊设备’…在公海锚地,由亲王的人秘密接驳。”

“海关呢?”秦风问出最关键的问题。

张铭从怀里掏出一个深蓝色、印着国徽的硬壳证件,在秦风眼前晃了晃:

“国家军民融合技术出口特别协调员。”

“明天…我亲自‘押运’。”

清晨,薄雾笼罩着繁忙的港口。

巨大的龙门吊如同钢铁巨人,在晨光中缓缓移动。汽笛声、集装箱落地的闷响、拖车的轰鸣交织在一起,奏响着国际贸易的交响曲。

“丰禾号”货轮静静地停靠在3号码头。

这是一艘看起来有些年头的中型散货船,船体锈迹斑斑,显得毫不起眼。

此刻,它的几个货舱口正敞开着,巨大的吊臂正将一个个印着“红星重工”和“节水喷灌”字样的木箱、纸箱、铁桶,稳稳地吊装进去。

码头边,一辆挂着军牌的吉普车疾驰而来,停在海关监管办公室门口。

张铭推门下车,一身笔挺的墨绿色制服,肩章上的徽记低调而威严。

他手里拿着那个深蓝色的“特别协调员”证件和一叠厚厚的报关单,步履沉稳地走进办公室。

办公室里,气氛有些凝重。

海关关长老吴,一个头发花白、面容严肃的老海关,正皱着眉头看着手里的报关单。旁边站着几个穿着海关制服、表情严肃的查验员。

“吴关长。”

张铭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老吴抬起头,看到张铭和他手里的证件,瞳孔微微一缩。他显然认得这个证件代表的分量。

“张…张特派员。”

老吴站起身,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恭敬,“您亲自来了?”

“嗯。”张铭将证件和报关单放在桌上,“‘丰禾号’,装载‘红星重工’出口沙隆巴斯王国的‘新型高效节水喷灌设备及配件’,全套手续齐全。请海关查验放行。”

老吴拿起报关单,仔细翻看。上面清晰地列着:

农用高压储水罐(特制)x10000套

主输水管路(加厚无缝钢管)x10000套

高效有机土壤改良剂(缓释型)x500吨

通用维修配件包x2000套

……

品类、数量、价值…看起来毫无破绽。

但老吴的眉头却皱得更紧了。红星公司?

龙峰县那个差点破产的二厂?

出口这么多“高端”农用设备去中东?

沙隆巴斯…那地方需要节水灌溉,骗鬼呢!

“张特派员,”

老吴放下单子,斟酌着词语,“这批货…品类有点特殊啊。红星公司…以前没做过这么大的出口单吧?而且这‘土壤改良剂’…成分报告呢?还有这钢管…加厚无缝?民用需要这么高的标准?”

张铭面不改色,拿起那个深蓝色证件,轻轻推到老吴面前,手指在证件封面的国徽上点了点:

“吴关长,红星公司…是‘国家军民融合重点扶持试点企业’。”

“这批设备…是响应国家‘农业走出去’战略,支援友好国家抗旱救灾的…特殊任务物资。”

“所有技术参数和成分均符合国家相关安全及出口标准。”

他特意加重了“国家”二字。

“时间紧,任务重。沙隆巴斯那边…旱情如火啊!”

“您看…”

张铭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却字字清晰,“是按流程…抽检?还是…特事特办?”

老吴看着桌上那枚深蓝色的证件,又看看张铭那双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力量的眼睛,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当然明白“军民融合重点扶持”和“特殊任务物资”意味着什么!

更明白那证件背后代表的恐怖能量!

“抽…抽检!当然要抽检!”

老吴立刻表态,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这是我们的职责!职责所在!”

他转身对旁边的查验员命令道:“小李,带人去,3号码头,‘丰禾号’!开箱抽检,注意…动作要快!要规范!不要影响船期!”

“重点…重点看看那些‘维修配件包’!还有…‘土壤改良剂’的密封性!”

他特意强调了两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品类。

码头边。

海关查验员小李带着两个人,在张铭和王建国的“陪同”下,登上了“丰禾号”。

“开箱!”小李指着几个标注“维修配件包”和“土壤改良剂”的箱子。

工人立刻上前,撬开箱子。

“维修配件包”里,是满满当当的螺丝、螺母、垫片、小轴承…还有几个不起眼的、用油纸包着的小金属疙瘩(引信和陀螺仪),混在零件堆里,毫不起眼。

“土壤改良剂”铁桶密封完好,桶身冰凉,没有任何异味泄露。

小李拿起一个配件包里的轴承看了看,又敲了敲铁桶,没发现什么异常。

“关长…抽检完毕,未发现异常。”

小李对着对讲机汇报。

“好!放行!”

老吴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带着如释重负的急切。

巨大的起锚机发出沉闷的轰鸣。

“丰禾号”货轮缓缓驶离码头,船尾犁开浑浊的海水,拖出一道长长的白色航迹。

船头,“丰禾号”三个大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甲板上,堆满了印着“节水喷灌”的集装箱和货物,俨然一副标准的农资运输船模样。

张铭站在码头边,看着远去的货轮,拿出加密电话:

“报告,‘抗旱设备’…顺利启运。”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