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短篇小说 > 霍格沃茨:你管这叫魔法? > 第16章 一道完美的清理咒
换源:


       火车旅途已然过半。

隔间里的空气,混合着巧克力蛙的甜腻和比比多味豆那股充满不确定性的味道,气氛却在持续升温。

弗雷德和乔治已经彻底将艾伦引为知己。

在他们看来,艾伦那颗总是能用最简洁逻辑剖析一切事物的脑袋,简直就是一座尚未被开发的、充满了无穷奇思妙想的宝库。

为了证明自己也同样“才华横溢”,弗雷德的眼神变得狡黠起来,他从自己的行李箱深处,小心地捧出了一个木制的小盒子。

盒子只有巴掌大小,上面烙印着一些歪歪扭扭的、看起来极不稳定的魔文。

“看这个。”

他压低了声音,身体前倾,动作里带着一种献宝般的神秘和骄傲。

“我管它叫‘便携式沼泽’!”

弗雷德的眼睛在发光,他向艾伦炫耀着自己的杰作:“只要打开它,就能在任何地方,瞬间制造出一小片真正的沼泽地!专门用来对付费尔奇那个老家伙,简直是完美的艺术品!”

他说着,手指捻住了盒盖的边缘,准备揭晓奇迹。

然而,魔法造物,尤其是未成熟的魔法造物,总是充满了变量。

或许是霍格沃茨特快列车此刻恰好经过一个颠簸的弯道,又或许是弗雷德那些自创的魔文本身就存在着致命的逻辑缺陷。

在他打开盒盖的那一刹那,一股失控的魔力洪流从缝隙中暴涌而出。

“噗!”

一声沉闷的、如同巨物坠入泥潭的声响。

一股墨绿色的、散发着浓烈腐烂植物和腥臭淤泥混合气味的泥浆,从那个小小的盒子里猛烈喷发。

那不是涓涓细流,而是井喷。

黏稠的液体在零点一秒内就糊满了整个隔间的地板,紧接着,如同拥有生命一般,沿着车厢壁向上攀爬、侵蚀。

墨绿色的苔藓和散发着恶臭的、不知名的水生植物,以一种违反自然规律的速度疯狂滋生,湿滑的藤蔓缠上了行李架,几朵惨白的菌类甚至从座位缝隙里钻了出来。

“哦,梅林的长筒袜啊!”

李·乔丹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整个人像被弹簧发射一样,从座位上弹起,手脚并用地缩在狭小的空间里,唯恐沾染上那怕一丝污秽。

弗雷德和乔治彻底傻眼了。

前一秒还洋溢在脸上的得意,此刻已经凝固成了纯粹的惊骇。

“清理一新!”

“快!快清理!”

他们手忙脚乱地抽出魔杖,对着那片不断扩张的沼泽挥舞。然而,他们的咒语要么像石沉大海,毫无效果;要么就是激起更大的反应,让泥浆翻涌得更加剧烈,恶臭扑鼻而来。

整个隔间,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就从一个舒适的旅行车厢,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令人作呕的、臭气熏天的沼泽地。

绝望开始在三人脸上蔓延。

他们甚至已经开始用眼神交流,要不要砸开窗户,直接跳车逃亡。

就在这时,艾伦冷静地站了起来。

在这一片狼藉与恐慌之中,他的动作沉稳得不可思议。没有丝毫的慌乱,甚至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仿佛眼前的一切,不过是一场早已预料到的、乏味的实验演示。

他优雅地抽出那根白蜡木魔杖。

没有念出任何咒语。

他只是轻轻地、随意地向前一挥。

一个动作,仅此而已。

一道柔和的、近乎完全透明的魔法光环,以他的魔杖尖端为中心,如同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所激起的涟漪,无声无息地向四周扩散开来。

光环没有颜色,没有温度,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魔力波动。

它只是存在,然后掠过。

光环所过之处,奇迹发生了。

无论是地板上黏稠的泥浆,墙壁上湿滑的苔藓,还是空气中令人作呕的植物,都在接触到光环的瞬间,被彻底分解、湮灭。它们不是被清洗掉了,而是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从这个维度上瞬间抹去,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不到三秒钟。

整个隔间恢复了它之前的洁净。

地板光可鉴人,倒映着少年们呆滞的面孔。墙壁一尘不染。甚至连空气中那股顽固的、刺鼻的异味,都消散得一干二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雨后青草般的清新。

仿佛刚才那场灾难,只是一场荒诞的集体幻觉。

一道完美的、无声的、效果超乎想象的“清理一新”咒。

弗雷德。

乔治。

李·乔丹。

三个人彻底石化了。

他们张着嘴,保持着之前或站或蹲的滑稽姿势,呆呆地看着艾伦,那种眼神,已经不是在看一个同学,而是在看一个无法理解的、披着人皮的怪物。

一个一年级新生,在开学前往霍格沃茨的火车上,就掌握了无声施法?

这已经不是天才的范畴了。

这是天方夜谭!是足以颠覆他们过去十一年对魔法认知根基的恐怖事实!

面对同伴们那混杂着震惊、敬畏与恐惧的目光,艾伦只是平淡地将那根白蜡木魔杖收回了长袍的口袋。

“不必惊讶。”

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稳,像是在陈述一个物理定律。

“我整个暑假,都把一年级的课本内容,当作一个个独立的课题来进行研究。‘清理一新’这个咒语,它的本质,并非‘清除’,而是对特定区域内物质结构的强制性分解与良性重组。”

他顿了顿,用一种解释实验原理的口吻继续说道:

“只要能够完全理解它最底层的运行逻辑,并在思维宫殿中进行足够次数的模拟演练,推导出最优的魔力输出模型,那么想要实现它,并不困难。”

“这,只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次初步成果而已。”

他这番话,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了韦斯莱双胞胎的耳朵里。

将神奇的魔法,视为可以拆解的“科学”。

将课本上的知识,当作可以提前攻克的“课题”。

将施法,看作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成果”。

这种思维方式,与他们那种“等开学后教授教了我们再学”、“魔法就是一种感觉”的传统巫师观念之间,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深不见底的巨大认知鸿沟。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