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林晚秋给赵磊回了电话,同意跟省外贸公司合作。赵磊特别高兴,第二天就带着合作合同来到了合作社。合同里约定,外贸公司每月向合作社采购一万罐酱菜、五千罐罐头、三千斤果脯,按照出口标准生产,价格比国内高三成,还负责运输和报关。
签完合同后,赵磊又给林晚秋提了个要求:“林社长,出口产品对质量和包装要求很高,你们的生产流程和包装都需要升级,达到出口标准。我们公司可以派技术员来指导你们,帮助你们完成升级。”
林晚秋点点头:“没问题!我们一定配合技术员,尽快完成升级,保证产品符合出口标准。”
很快,外贸公司的技术员就来到了合作社。技术员先查看了作坊的生产流程,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生产车间需要安装消毒设备,工人进入车间前要洗手、消毒、穿工作服;包装方面,罐头和酱菜需要用英文标注产品信息和保质期,果脯要用真空包装,防止受潮。”
林晚秋立刻按照技术员的要求,开始升级生产流程和包装。她用合作社的利润,购买了消毒设备和真空包装机,还请人制作了英文标签;又制定了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要求工人必须遵守卫生规范,保证产品的质量。
升级过程中,不少村民觉得麻烦,抱怨说:“以前这样生产挺好的,怎么还要搞这么多规矩?”林晚秋耐心地解释:“这是为了让我们的产品能卖到国外,赚更多的钱。只有达到更高的标准,我们的产品才能走得更远,合作社才能发展得更好。”
在林晚秋的劝说和技术员的指导下,村民们渐渐适应了新的生产流程和规范。一个月后,合作社的生产和包装终于达到了出口标准。技术员检查后,满意地说:“林社长,你们做得很好!现在你们的产品完全符合出口标准,可以开始生产出口订单了。”
第一批出口产品生产完成后,林晚秋亲自跟着货车,把产品送到了省外贸公司的仓库。赵磊看着包装精美的产品,笑着说:“林社长,你们做得真不错!这些产品下个月就能装船,卖到东南亚去了。”
看着即将出口的产品,林晚秋心里充满了自豪。她知道,这不仅是合作社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她重生后,带领家人和村民们,走出大荒、走向更广阔世界的重要一步。未来,她还要继续努力,让合作社的产品走向更多的国家,让更多人知道,中国农村也能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