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恩薇的受洗仪式简单而庄重。当她从水中起来时,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盈,仿佛所有过往的重担真的被洗净了。教会里的弟兄姊妹围上来拥抱她,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真诚的喜悦。
“恩薇,神为你准备了更美的计划。”老牧师握着她的手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洗礼后的几个月,林恩薇的生活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她依然录制专辑、参加演出,但不再被日程追逐。她学会了说“不”,拒绝了那些与她的价值观相悖的商演邀请,尽管报酬丰厚。
一天下午,林恩薇正在为新专辑排练,助理小玲匆匆走进排练室,面色为难。
“恩薇姐,你母亲又打电话来了。”小玲小声说,“这周已经是第五次了。她说有急事,一定要你接电话。”
林恩薇的心沉了一下。自从舅舅卷款潜逃后,父母的态度一度有所转变,但很快又回到了老样子。尤其是在她重回公众视野后,他们似乎看到了“摇钱树”重新开花的希望。
她走到安静处,深吸一口气,接通了电话。
“恩薇啊,你怎么总不接电话?”母亲的声音带着惯有的抱怨,“你爸爸心脏病又犯了,住院需要一笔钱,这次至少要五十万。你看能不能...”
“妈,”林恩薇平静地打断,“我上周刚去看过爸爸,他的身体状况很好。主治医生说我定期支付的费用已经覆盖了所有可能的治疗。”
电话那头沉默了半晌,然后母亲的声音变得尖利:“你怎么这么说话?我们养你这么大容易吗?现在你有名气了,就不要父母了?你不知道那些亲戚都怎么说你...”
曾经的林恩薇会感到内疚和焦虑,会想办法满足母亲的要求以换取短暂的认可。但现在的她,在无数次祷告和读经中,逐渐明白了什么是无条件的爱,什么是有条件的勒索。
“妈妈,”她的声音温和但坚定,“我爱你们,我会继续承担爸爸的医疗费和你们的合理生活开支。但除此之外,我不会再提供额外金钱。如果你们需要,我可以帮你们预约家庭心理咨询。”
电话那端传来难以置信的斥责,但林恩薇没有像往常那样妥协。她安静地听着,然后说:“我明天会去看爸爸。我爱你,妈妈。”
挂断电话后,她靠在墙上,感到一阵虚脱。践行真理从来不是易事,即使知道自己是正确的。她闭上眼睛,默祷求神赐予力量。
“需要聊一聊吗?”一个温和的声音问道。
林恩薇抬头,看到教会的张姊妹不知何时来到了排练室。张姊妹是位退休心理学家,现在全职在教会做关怀事工。
“张姐,你怎么来了?”林恩薇惊讶地问。
“心里有感动,就想来看看你。”张姊妹微笑着说,“看来神的时间总是准确的。”
两人坐在排练室角落的沙发上,林恩薇分享了与母亲的通话内容。
“我做错了吗?”她问,眼中带着不易察觉的迷茫。
张姊妹思考片刻,说:“恩薇,你知道圣经以弗所书4章15节怎么说吗?‘惟用爱心说诚实话’。你既没有对父母发脾气,也没有妥协于不合理的要求,而是在爱心中持守真理。这不是错误,而是成长。”
她接着说:“饶恕不等于放任被伤害。你可以原谅父母,同时设立健康的界限。事实上,真正的爱需要界限。”
那天下午的谈话对林恩薇而言是又一个突破。她开始明白,信仰不是让人变成逆来顺受的羔羊,而是给予人智慧去分辨何时温柔、何时坚定。
新专辑《面向十字》发布后,出乎意料地获得了巨大成功。乐评人称赞其中“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和深度”,听众们则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着这些歌曲如何触动他们的心灵。
最让林恩薇感动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分享自己的故事——被家人利用的年轻艺人、在职场遭遇不公的上班族、被朋友背叛的中年人...他们从她的音乐中找到了勇气和希望。
一个雨夜,林恩薇刚结束一场慈善演出,准备离开时,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后台入口处。
是杨琳,她曾经最信任的朋友,也是最终背叛她的经纪人。
“恩薇,能聊聊吗?”杨琳看起来疲惫不堪,早已失去往日的光鲜亮丽。
林恩薇感到一阵复杂情绪涌上心头。过去的伤害依然存在,但已不再刺痛。她点点头,邀请杨琳到休息室。
“我看了你的采访,听了你的新专辑。”杨琳开口,手指紧张地交织在一起,“我...我想向你道歉。当年的事,我...”
林恩薇安静地听着,看着这个曾经亲如姐妹的人讲述她这些年的经历——如何与舅舅合谋,如何后来也被舅舅欺骗,如何事业下滑,婚姻破裂。
“我罪有应得。”杨琳泪流满面,“我不求你的原谅,只是...只是想亲口告诉你,对不起。”
休息室里静默片刻,林恩薇起身倒了一杯水递给杨琳。
“我原谅你。”她平静地说。
杨琳惊讶地抬头:“就这么简单?你知道你经历了什么吗?因为我,你失去了那么多...”
“原谅不简单,但它已经完成了。”林恩薇微笑着说,“不是在今天,而是在无数个祷告的日夜中逐渐成就的。杨琳,我曾经恨过你,但神让我明白,被伤害的人若执着于仇恨,只会继续被过去囚禁。”
她握住杨琳的手:“我原谅你,因为我也被宽恕了。这不是因为你值得,而是因为我已经学会了接受那无条件的爱,并且愿意传递它。”
那天晚上,两个女人聊了很久。林恩薇没有重新接纳杨琳进入自己的生活,但她真心地宽恕了这位过去的友人,并为她祷告。
送走杨琳后,林恩薇独自在休息室呆坐良久。她想起圣经中的话:“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她亲身经历了这改变的大能。
随着基金会工作的展开,林恩薇接触到了许多有类似经历的年轻人。其中有个叫小雨的女孩格外令她牵挂。小雨出身贫困,被家人强迫进入娱乐圈,赚来的钱几乎全部被父母和哥哥拿走,自己却住在简陋的出租屋里。
林恩薇为小雨提供了法律支持,帮助她重新规划事业,更重要的是,带她认识了信仰。
“恩薇姐,你是怎么做到的?”一次查经会后,小雨问她,“怎么能够原谅那些伤害你的人?”
林恩薇思考了一会儿,说:“不是靠我自己能做到的。而是当我经历了神的爱和饶恕后,才有了去爱和饶恕的能力。就像杯子,必须先被装满,才能溢出来。”
她接着说:“而且,原谅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时候我已经决定原谅了,但伤害带来的情绪还会回来。那时候我就再次祷告,求神帮助我,一次又一次,直到那些情绪不再掌控我。”
小雨若有所悟地点点头:“我希望有一天也能像你一样自由。”
“你会的。”林恩薇拥抱了这个年轻的女孩,“记住,我们的价值不在于别人怎么看待我们,甚至不在于我们有什么成就,而在于神如何看待我们——我们是祂所爱的儿女。”
时间平静地流逝,林恩薇的生活越来越充实而有意义。她依然唱歌,但不再为名利;她依然忙碌,但不再被驱使;她依然与人交往,但不再害怕设立界限。
一个週日的早晨,教堂里正在举行主日崇拜。老牧师邀请会众分享见证。在一段沉默后,林恩薇站了起来。
她走到讲台前,看着台下熟悉和不熟悉的面孔,缓缓开口:
“几年前,我站在另一个舞台上,拥有无数掌声和崇拜,内心却破碎不堪。我努力取悦所有人,满足所有人的期望,却失去了自己。直到有一天,我失去了一切——名誉、财富、人际关系。”
教堂里静悄悄的,所有人都专注地听着。
“我以为那是结局,后来才发现那是开始。在这里,我认识了耶稣,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我学会了不是因为我完美才被爱,而是因为被爱,所以能够逐渐成长。”
她微笑着,眼中闪烁着泪光:“我不再是那个拼命证明自己价值的女孩了。我知道我已经被爱,被接纳,这就足够了。现在的我,可以背对星光,面向十字。”
崇拜结束后,许多人围上来感谢她的分享。林恩薇注意到教堂后排坐着一位中年妇女,看起来有些面熟。那妇人低着头匆匆离开,避免了眼神接触。
几天后,林恩薇收到一封信。信纸上熟悉的字迹让她心跳加速——是母亲写来的。
“恩薇,”信中写道,“上周我去了你的教堂,坐在最后面,听到了你的分享。我本来是想去质问你为什么不再资助你哥哥买房,但听到你的话后,我无法开口。”
母亲在信中继续写道:“回家后,我想了很多。回想你成长的这些年,我们对你确实不公平。我们把你当作解决财务问题的工具,却没有真正地爱你、尊重你。我不知道如何才能弥补这些年的过错,只想告诉你:对不起。”
信的最后,母亲说:“你父亲和我决定参加教会的家庭营会,不知道是否还来得及学习如何做一个好父母...”
林恩薇捧着信纸,泪水模糊了视线。她跪下来,为这意想不到的突破感恩祷告。她知道关系修复的道路仍然漫长,但这无疑是神所赐的美好开端。
秋天来临的时候,林恩薇举办了一场特别音乐会——免费入场,地点就在教会。那天晚上,教堂座无虚席,不仅有歌迷,还有基金会帮助的年轻人、教会的弟兄姊妹,以及她父母——他们真的参加了家庭营会,并且开始定期参加主日崇拜。
音乐会接近尾声时,林恩薇没有选择她最知名的歌曲,而是唱了一首轻柔的赞美诗:
“你永不变的爱,何等深广,
将我灵魂笼罩,你恩典的翅膀下,
我找到安息之所...”
歌声中,她看到父母擦拭着眼角,小雨微笑着拥抱身旁的新朋友,张姊妹温柔地点头,老牧师眼中满是欣慰。
当她唱完最后一句,没有掌声,而是弥漫着一种神圣的宁静。在那一刻,林恩薇感到完全的满足和平安。她曾经追逐星光,以为那璀璨能填补内心的空洞;如今她面向十字,在那舍己的爱中,她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感谢你,”她轻声祷告,抬头望向十字架,“因你活着,我能面对明天;因你活着,不再惧怕;我深知你掌管明天,生命充满了希望,只因你活着。”
教堂里的烛光闪烁,仿佛在回应她的祷告。林恩薇知道,她的人生已经找到了最终的归属和满足——不是在变幻莫测的掌声中,而是在那永不动摇的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