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现言小说 > 七零后吃瓜美人:科研暴富养崽记 > 第22章 女主破格提干
换源:


       五月风裹着麦香,田埂野草被吹得直晃。苏瑶蹲在白菜垄里,捏着片带虫洞的黄叶,对周围社员说:“菜青虫咬的,草木灰掺石灰水喷就行,不伤菜还除虫。”

二柱子蹲旁边记笔记,铅笔划得纸页沙沙响:“苏知青,这法子真比农药强?”

“试试就知道。”苏瑶直起身,裤脚沾圈湿泥,“上月王婶家茄子用了,虫眼少一半。”

王寡妇在人群里点头:“可不是!结的茄子光溜得很,供销社的人见了都夸。”

苏瑶笑着摆手,从竹筐拿出画着防虫网的纸:“这是图纸,竹条做架,蒙上纱网能挡大半虫子。队里竹篾匠能编不?”

李寡妇往前凑了凑,眼里发亮:“我家那口子以前编竹筐,我让他试试!”

远处突然传来自行车铃铛响,李书记骑车冲过来,车后座帆布包颠得老高:“苏知青!大好事!”

苏瑶直起身,手在裤腿蹭了蹭。李书记捏闸停在田埂边,喘着气掏出牛皮纸信封,红印章在太阳下格外扎眼:“市里批的!你提干了,公社科研副主任!”

社员们顿时炸开锅。二柱子铅笔掉地上,王寡妇捂嘴笑,李寡妇拽着苏瑶胳膊晃:“苏知青,不,苏主任!你真行!”

苏瑶捏信封的手指发颤,拆开见任命书上黑字分明——“任命苏瑶同志为红旗公社科研副主任(破格提拔)”,底下市农业局和公社党委的红章还带着潮气。

“这……”苏瑶张了张嘴,心里乱糟糟的。当初写“生态种植模式”报告,就想让社员少受虫害,哪想到会被市里看中,还能当官。

“傻站着干啥?”李书记把车往田埂一靠,眼角堆着笑,“全县最年轻的女干部,咱红旗大队可算有人物了!”

社员们围着道贺,有的说要割肉打酒,有的说该请戏班子。苏瑶耳根发烫,赶紧摆手:“别忙活,我还是以前的苏瑶,该干啥还干啥。”

“那可不一样。”李书记拍她肩膀,“以后是干部了,得穿干部服戴干部帽。”

这话逗得大伙直乐,陆星辰从人群钻出来,举着刚摘的西红柿往苏瑶手里塞:“娘,吃果果,甜的。”

苏瑶捏着温热的西红柿,鼻子突然有点酸。从刚下乡握不稳锄头,到现在被市里破格提拔,这一路像场不真切的梦。

正愣神,远处传来摩托车突突声。军绿色影子从麦田间小路冲出来,车后座尘土像条黄尾巴。

“是陆同志!”有人喊。

摩托车在田埂边急刹,轮胎蹭泥发出刺耳响。陆战野跨下车,军帽檐下额角渗汗,举着红本本隔人群冲苏瑶笑:“我回来了。”

苏瑶心猛地一跳。他军装袖口磨出毛边,裤腿沾着草籽,眼里的光却亮得惊人。

陆战野拨开人群走到她面前,把红本本塞她手里。封皮烫着“立功证书”金字,翻开“陆战野同志荣立三等功”格外醒目。

“刚在县里领的。”他声音带点喘,手掌还留着摩托车引擎的温度,“听说你……”

“你看这个。”苏瑶递过任命书,指尖不小心碰他手背,像被烫似的缩回来。

陆战野展开任命书,目光在“破格提拔”上停了停,抬头笑意更深:“恭喜你,苏主任。”

“别取笑我。”苏瑶脸有点热,往旁边挪了挪,看见三个孩子在麦浪里追蝴蝶。陆诗涵花布衫在金黄麦穗里闪,像只扑腾的小蝴蝶;陆宇轩举着玻璃瓶,跑急了摔个屁股墩,爬起来接着追;陆星辰牵着弟弟妹妹,怕他们跑丢。

“你看他们。”苏瑶指着孩子,嘴角上扬。

陆战野顺着看过去,麦浪在风里起伏,衬得三个小小身影格外鲜活。他伸手轻轻碰了碰她发梢,那里还沾着片麦芒。

“忙完这阵,我申请调回来。”他声音压得低,就两人能听见,“以后咱们一起。”

苏瑶心跳漏了一拍,刚要说话,李书记举着相机跑过来:“来来,苏主任陆同志,合个影!双喜临门!”

陆战野自然地站到她身边,肩膀几乎挨着她胳膊。苏瑶穿打补丁的蓝布褂子,攥着任命书;他穿笔挺军装,红本本在太阳下闪光。身后麦浪翻涌,三个孩子追着蝴蝶跑过,快门“咔嚓”一声,把这画面钉在胶片上。

中午回村,任命书贴在大队部墙上,红印章在泛黄报纸墙上格外显眼。来看热闹的社员挤破了门,连隔壁公社的都骑车赶来,指着名字啧啧称奇。

“听说了吗?苏主任以前是知青,来两年就提干了。”

“人家有本事!生态种植模式,市里领导都夸呢!”

苏瑶躲在里屋,听着外面议论,手里捏着陆战野的立功证书,指腹一遍遍摩挲烫金的字。李寡妇端着鸡蛋羹进来,碗沿冒热气:“苏主任,补补身子。看你累的,眼圈都黑了。”

“叫我苏瑶就行。”苏瑶接过碗,香气钻鼻孔,“别总弄这些,太破费。”

“不破费。”李寡妇坐在炕沿纳鞋底,“要不是你,我还不知道在哪儿遭罪。这点鸡蛋算啥?等我家那口子编出防虫网,第一个给你家菜地用。”

苏瑶喝着鸡蛋羹,暖意慢慢散开。窗外传来孩子笑声,陆诗涵大概又缠着陆战野讲故事,奶声奶气的声音隔窗户纸飘进来。

下午去公社报到,办公室老张头找了身干部服。深蓝色卡其布,领口缀颗红纽扣,穿在身上挺括得不习惯。陆战野帮她理衣襟,指尖擦过领口时,她脖子微微发僵。

“挺合适。”他退后打量,眼里笑意藏不住,“像那么回事。”

苏瑶对着镜子照照,头发梳成齐耳短发,没擦脂粉,却比平时精神。转过身,见陆战野拿个军绿色挎包:“给你的,装文件用。”

挎包印着“为人民服务”,边角有点磨损,像他用过的。苏瑶接过来挎肩上,长度正好。

公社大院白杨树比村里的高,蝉鸣此起彼伏。苏瑶办公室在二楼,窗户对着操场。刚擦干净文件柜,李书记领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进来:“苏主任,这是县农业局派来的小张,协助你搞生态种植试点。”

小张握苏瑶的手,眼镜片滑到鼻尖:“苏主任,早听说你大名,你那生态种植报告,我们局里人手一份!”

苏瑶被夸得不好意思,赶紧倒热水:“别叫主任,叫我苏瑶。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以后靠你多指点。”

窗外传来摩托车声,苏瑶探头看,陆战野骑车往门口走,军绿色身影在阳光下醒目。他像察觉到她目光,抬头往楼上看,隔老远,她好像看见他笑了。

接下来日子,苏瑶忙得脚不沾地。白天在公社处理文件,跟小张去各大队考察土地;晚上回村,还得去合作社菜地,教社员搭防虫网。

陆战野暂时没回部队,帮队里竹篾匠改进防虫网样式。他手粗,编竹条总被篾片划破,苏瑶晚上给他上药,看见掌心伤口,心里发紧。

“小心点。”她用棉签蘸碘酒,动作放轻,“别总这么莽撞。”

陆战野看着她低垂的眼睫,突然说:“试点成了,我申请转业,回来帮你。”

苏瑶手顿了下,碘酒滴在他伤口,他没躲。她抬头撞进他深邃眼眸,里面映着煤油灯光,像两簇跳动的火苗。

“你不用……”

“我愿意。”他打断她,声音低沉坚定,“想跟你一起,把这里变好。”

煤油灯光晕在墙上晃,苏瑶心跳像打鼓。她低下头继续包扎,指尖忍不住发颤。

半个月后,第一批防虫网搭起来了。竹条弯成拱形,蒙着细密纱网,像给菜地搭了透明帐篷。苏瑶站田埂上,看社员们小心移菜苗,眼里笑意藏不住。

小张举着相机拍,嘴里念叨:“这在全县推广,能省多少农药钱!苏瑶,你立大功了!”

苏瑶刚想说啥,见陆战野骑摩托车从远处赶来,车后座绑着大箱子。他停在田埂边,卸下来打开,里面是崭新的喷雾器。

“县农机站给的,支持生态种植试点。”他擦额角汗,“我去领回来的。”

社员们围过来,摸着喷雾器直乐。二柱子扛着一个往自家菜地走,哼着小曲:“这下省事了!不用背药桶满地跑了!”

苏瑶看陆战野,他军装上沾着灰,笑得比谁都开心。阳光穿过防虫网纱眼,在他脸上投下细碎光斑,像撒了把星星。

傍晚收工,陆诗涵抱着麦穗跑过来,穗子麦粒饱满得快炸开。她举到苏瑶面前,小脸上沾着麦糠:“娘,你看,能磨好多面粉呢!”

苏瑶接过麦穗,轻轻搓搓,饱满麦粒落在掌心,带着阳光温度。刚想说话,远处传来锣鼓声。

李书记举着红旗走最前面,后面跟着敲锣打鼓的队伍,横幅写着“庆祝红旗大队生态种植试点成功”。社员们跟在后面,举着刚摘的蔬菜,笑得合不拢嘴。

“苏主任,市里领导明天来视察!”李书记跑得气喘吁吁,“你准备准备,给领导讲讲经验!”

苏瑶心里一紧,拉着陆战野帮忙:“我那报告放哪儿了?得再看看。”

陆战野笑着拉住她:“别慌,我帮你整理好了,在你办公桌抽屉里。”

回公社办公室,苏瑶在抽屉翻出报告,上面红笔圈着重点,字迹刚劲,是陆战野的笔迹。心里暖烘烘的,转身撞进他怀里,他手掌稳稳托住她腰。

“谢谢。”苏瑶声音小得像蚊子哼。

陆战野没说话,轻轻拍了拍她背。窗外月光淌进来,落在报告上,“生态种植模式”几个字清清楚楚。

第二天一早,市里领导来了。小汽车停在大队部门口,下来几个穿中山装的干部,手里拿着苏瑶的报告,看得仔细。

苏瑶领着往菜地走,防虫网里蔬菜绿油油的,没一个虫眼。领导们蹲地里,掐片菜叶放嘴里嚼,连连点头:“好!不用农药能种出这么好的菜,值得推广!”

随行记者举着相机拍,镜头里苏瑶穿干部服站菜地讲解,阳光洒在她身上,亮得让人移不开眼。

视察结束,市领导握苏瑶的手说:“小苏同志,好好干!年底劳模评选,我给你提名!”

苏瑶笑着点头,目送小汽车远去。陆战野走过来,递过手帕:“擦擦汗。”

苏瑶接过手帕,带着淡淡皂角味。擦着脸看见三个孩子在麦浪里打滚,陆诗涵花布衫沾了片金黄,像朵盛开的向日葵。

“陆战野,”苏瑶突然开口,声音带点颤,“你说,我们真能把这里变得更好吗?”

陆战野看着她,眼里的光比阳光还亮:“一定能。”

他从口袋掏出红本本递过来。苏瑶接过来,是转业申请书,上面签着他的名字,红手印清清楚楚。

“我已经交上去了。”他声音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以后,我陪你一起干。”

苏瑶眼泪突然掉下来,砸在红本本上晕开一小片墨迹。赶紧擦掉眼泪,却忍不住笑了。

麦浪在风里翻涌,像金色海洋。防虫网里蔬菜绿得发亮,社员们的笑声顺风传得老远。苏瑶看身边的陆战野,看远处嬉闹的孩子,突然觉得这就是想要的生活。

傍晚霞光染红半边天,把田埂上两人影拉得老长。苏瑶靠在陆战野肩上,手里攥着他的转业申请书,心里踏实得像揣了块暖石。

“晚上想吃啥?”她抬头问,眼里笑意像化开的蜜糖。

“你做的都行。”陆战野握住她的手,掌心温度透皮肤传过来,“只要是你做的。”

远处炊烟升起,混着麦香和饭菜香在村庄上空弥漫。苏瑶知道,未来的路还长,或许有风雨坎坷,但身边有这个人,有这些可爱的社员,有三个懂事的孩子,她什么都不怕。

她的身后,是整个红旗大队,是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是一个越来越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