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视频通古今:各代帝王全慌了! > 就你小子叫安禄山?
换源:


       刘彻站在高台边缘,死死攥着栏杆指节泛白,盯着天幕上的金色大字几乎忘了呼吸。

那浑厚的声音再次响起。

【这,将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盛宴。】

【尔等将亲眼见证,何为兴,何为亡。】

话音一落,金字隐没,光幕上的画面随之飞速流转,不再是之前零散的片段,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就此展开。

画面伊始,是简陋的部落,先民们刀耕火种与猛兽搏杀。紧接着,一个头戴斗笠、手持耒耜的男人站了出来,带领民众治理滔天洪水。

“这莫非是……大禹治水?”人群里,一位博学的臣子声音发颤,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画面飞速掠过,夏、商、周,一个个王朝兴衰更替。封神之战的惨烈,百家争鸣的激昂,都以极快的速度在众人眼前展现。

咸阳宫内,嬴政豁然起身,龙袍下的身躯绷得笔直,双眼死死盯着天幕。画面上,六国覆灭,身穿黑龙袍的帝王君临天下,车同轨,书同文!那是他,是他一生最大的功业与骄傲!

画面一转,便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四面楚歌声中,他一手建立的大秦帝国竟在短短十几年后轰然倒塌。

“不!不可能!”嬴政双目赤红,再也维持不住帝王的威严,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愤怒与不信。“朕的大秦万世永固!这一定是妖术!是幻象!”

可那光幕根本不理会他的咆哮,画面继续流转。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楚汉争霸,一个崭新的大汉王朝就此拉开序幕。

未央宫前,刘彻亲眼见证了先祖的辉煌与大汉延绵四百年的国祚,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可这笑意还未散去,画面就转到了王莽篡汉、光武中兴,直至黄巾之乱,汉末烽火狼烟,他的脸色也随之凝重起来。

三国鼎立,两晋风云,南北分裂……一幕幕王朝的兴衰荣辱,让不同时空的帝王将相全都陷入了长久的沉寂。他们毕生追求的千秋功业,在这天幕之上,竟不过是短短一瞬!

天幕之上,出现了龙飞凤舞的“大唐”二字,贞观年间的太极殿前瞬间鸦雀无声。

李世民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目光灼灼地盯着天幕,他想看看天幕是如何评价他的时代。

画面果然没让他失望:百姓安居乐业,商旅往来不绝,万国来朝的盛景一幕幕展开。紧接着,“贞观之治”四个金色大字浮现,整个朝堂顿时沸腾起来。

“陛下!天佑我大唐啊!”房玄龄激动得老泪纵横。

“此乃陛下之功绩,千古流芳!”杜如晦也躬身拜倒。

李世民龙颜大悦,抚须长笑,环视群臣朗声道:“众卿平身!这不只是朕一人的功劳,也是诸位与朕一同开创的盛世!”

李世民只觉通体舒畅,这天幕简直是上天对他功绩的最高认可。然而,喜悦还未持续多久,天幕上的画面便猛地一暗,气氛陡然肃杀。

眼前的歌舞升平轰然破碎,取而代之的是尸横遍野,烽烟四起。一个满脸横肉的肥胖胡人将领在范阳城头振臂一呼,身后的铁骑洪流便吞没了长安的繁华。

“安史之乱”四个血字,在他脑海中轰然炸响。李世民脸上的笑容僵住了,血色一点点褪去,脸色变得铁青。

“安禄山……是谁?”李世民的声音很低,却带着一股寒意,大殿内的喧闹瞬间死寂。

群臣茫然四顾,面面相觑,显然都不知道这号人物。李世民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中众人,最后定格在角落里一个同样肥胖的身影上。那是个胡人将领,正满脸堆着谄媚的笑。

被皇帝那冰冷的目光锁定,安禄山脸上的笑容一僵,心里猛地打了个突,赶紧从人群里挤出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陛下,臣在!”

“安禄山。”李世民从龙椅上缓缓走下,踱步到他面前,那居高临下的眼神锐利如剑直刺安禄山心底,“你,可会忠于朕,忠于我大唐?”

仅仅是那一眼,安禄山只觉得喉头一紧,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扼住,浑身的肥肉不自觉地抖了起来,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他脑中一片空白,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一种濒死的恐惧告诉他,皇帝这个问题若是答不好,自己今天这条命就得交代在这儿!

“臣……臣对陛下的忠心……日月可鉴!”安禄山吓得连忙把头磕得砰砰作响,声音都变了调,“若有半点……半点反心,叫臣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李世民并未言语,只是用那双冰冷的眸子盯着他。大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就在安禄山快要窒息昏厥时才听到皇帝冰冷的声音缓缓响起:“记住你今天的话。”

话音落下,李世民再没看他一眼,转身走回龙椅。殿中的光幕上,历史画卷仍在不断展开:宋的富庶与软弱,元的铁蹄与征伐,明的兴盛与灭亡……五千年的风云变幻,在短短不到一天的时间里于眼前飞速掠过。

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在内忧外患中轰然倒塌,光幕随之陷入一片死寂的黑暗。大殿内外,所有时代的人们都像是被抽走了魂魄,呆呆地望着那片虚无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

许久,李世民才挥了挥手,对着早已吓得面无人色的安禄山道:“你先退下吧。”

“是……是,陛下。”安禄山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逃出了大殿。

等他一走,李世民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目光转向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位爱卿,对此物有何看法?”

房玄龄上前一步道:“陛下,此物能演化古今,所展现的一切,恐怕……并非虚构。臣斗胆猜测,这或许是数百年后的事物,在向我等示警。”

“示警?”李世民双眼微眯,“说得好!它是在警示朕,即便有了‘贞观之治’,我大唐也并非从此高枕无忧!”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霍然起身。

“传朕旨意!朕不但要守住这‘贞观之治’,更要开创一个远超于它的盛世!朕要让后世子孙,提起我大唐之时,心中只有敬畏与仰望!绝不容‘安史之乱’那样的奇耻大辱,玷污我大唐声名!”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