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八年,雪满凉州。
北风卷着鹅毛般大的雪片,下了两天三夜还不见停。
破败凋敝的古城,陷入白茫茫的混沌,没有一点烟火气息。
天寒地冻,谁都出不了门,不如躲在家里,还能少吃一顿饭。
一个干瘦的身影,却在风搅雪的街上,孑孓独行。
他肩上背着一个长长的布囊,手持盲杖,在一尺深的积雪中,一步三滑。
到了东门口一处空地,他摸索着拂去拴马石上的积雪,坐了下来,解下背着的布囊,取出一把三弦,“叮叮咚咚”调弦定音,高声弹唱起来。
“天无道,下的是恶风暴雪...
地无道,长的是毒草烟苗...
国无道,出的是奸臣贼佞...
家无道,生的是忤逆子孙...”
唱腔高亢激烈,却没有传出去多远。
风紧雪急的凉州城,依旧肃杀冰冷。
...
一间走风漏雪的破屋里,爷孙俩围着一个火盆烤火。
火盆小得可怜,里面的炭早已经烧败,只剩星火残灰。
“爷,你听着了没?陈瞎仙这么大的雪都出来唱贤孝呢!”
七八岁的孙子缩着头蹲在火盆边,双手笼在袖筒里,依旧冷得直流清鼻子。
“瞎仙嘛,不出来唱贤孝,今个天吃啥呢?”
爷爷叹了一口气蹲起身,拿过屁股底下“咯吱”乱响的小板凳,双手一扭便拆开,扔进火盆里。
板凳冒了几股烟,升起了一点微弱的火苗。
孙子赶紧伸出双手,凑近火苗烤火,又吸了吸鼻子,说道:“这么大的雪,哪有人出去听陈瞎仙唱贤孝啊?”
“没人听也得出来唱啊!下了几天大雪,街上连条野狗都没有,陈瞎仙一个孤老头子,恐怕...几天都没有吃饭了...”
爷爷看着火盆出神。
板凳越烧越旺,热烈地完成了最后的使命,很快化为灰烬。
破屋又冷得像冰窖一般。
爷爷孙子一起转头四顾,发现家里没有再能烧的东西。
“走,我们出去赏雪吧!”爷爷直起身子。
“赏雪?外头冻死人呢...”
孙子嘟囔着没有动。
“走动走动就不冷了...好多年没有下过这么大的雪,不赏可对不起老天爷,雷霆雨露皆为天恩啊!”
爷爷拉开了门。
风卷着雪片,扑门而入。
孙子冷得打了个冷战,却也兴奋起来,跟着爷爷出了门,看着漫天飞雪叫道:“雪真个大呀!就像老天爷在弹棉花呢!陈瞎仙的三弦声,就像是老天爷弹棉花的声音!”
“数夜北风寒,长空雪片厚,纷纷玉龙斗,国破山河瘦...好雪啊,可惜下的不是时节!”
爷爷叹了一声,牵着孙子的手,沿街而行。
雪渐渐小了些。
“爷,您说得没错,走一走就不冷了,赏雪比蹲在家里强呢!”
孙子擤了一把鼻涕,在鞋底上擦了,又侧耳说道:“咦?怎么听不到陈瞎仙唱贤孝的声音了?”
“走,去东门看看他。”
爷爷拉着孙子,踩着厚厚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来到东门,不约而同停住了脚步。
雪终于停了,陈瞎仙直愣愣坐在拴马石上,脸上身上落满了雪,一动不动,成了一尊雪人。
他手里还紧紧握着三弦,保持着弹奏的姿势。
“爷,陈瞎仙...怎么了?”
孙子躲在爷爷身后,惊疑问道。
“死了..”爷爷平静地回答。
“死了?”
“都冻硬了...”
爷爷面色凝重,拉着孙子慢慢走近,就见陈瞎仙脑袋歪在一边,眉毛胡子上都落满了雪。
他的嘴巴大张着,仿佛在无声地呐喊嘶吼。
“这驴日的世道啊,人的命还不如一条狗!”爷爷抹了一把脸。
雪后的街上,渐渐出来了一些人,全都围了过来,冷冷看着僵硬的陈瞎仙。
爷爷抱起了孙子,对准陈瞎仙拿着三弦的手,叫道:“快解开裤带绳,往陈瞎仙手上尿尿!”
“尿尿?为...为啥啊?”孙子愕然。
“陈瞎仙的手冻到三弦上了,你得用尿化开!”
爷爷又冷声说道。
“这...爷,边里有人呢?”
孙子虽然只有七八岁,却也到了含羞的年龄,不肯当众撒尿,回头望着围观众人。
“人?哪有人?这凉州城里还有人吗?”
爷爷冷眼四顾,目光像刀子一样,划过人群中几个穿着绸缎皮袄的。
雪中的人群,静得冰冷麻木。
没有谁在乎爷爷的眼神。
“爷,我...尿不出来...”孙子为难地回头嗫嚅。
“快尿!把陈瞎仙的手化开,这三弦以后就是你的了!”
爷爷催促道。
孙子看着陈瞎仙手里的磨出包浆的三弦,愣了半天,才不情不愿地解开裤带绳。
热腾腾的童子尿,浇在陈瞎仙干枯如鸡爪的手指上,沿着三弦流下,腾起一道白雾。
爷爷掰开陈瞎仙的手,将三弦取下来,递给了孙子。
孙子抱着比他还高的三弦,不小心碰到了琴弦,“叮咚”一声,吓得他一抖。
“呔,张秀才,你这老贼够贼的啊,让孙子尿一泡尿,就想昧了陈瞎仙的三弦?”
人群中,一名黑胖壮汉站出来,冷声说道。
凉州人招呼人多用“呔”,称呼别人为贼也没有多少贬义,大多是调侃,比如叫小伙子“碎贼”,叫平辈人“老贼”。
有个“凉州八大怪”的顺口溜说得好,月饼大得像锅盖,行面长得扯门外,吃肉必须要就蒜,不喝烧酒不自在,软儿梨要冻黑卖,三套车不一家卖,见人招呼就喊呔,碎贼老贼随口带。
“怎么的个?你想要这三弦?”
爷爷回头冷笑道:“马屠汉,你整日价杀羊宰牛,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也用不着这三弦吧?”
“我是用不着这三弦,可也不能便宜了你们!”壮汉挑衅地横了一眼爷爷,“这三弦虽破,好歹也值几个钱呢!”
“那你就把这三弦拿上!”
爷爷拿起三弦,递了过去,冷声说道:“不过,你既然拿了陈瞎仙的三弦,就是傢(方言:他)的传人,得磕头拜陈瞎仙为师,为傢披麻戴孝,发送(操办丧事)入土,以后一年四节还得给傢上坟烧纸!最关键的,你还得拿这三弦唱贤孝,把凉州贤孝传下去!”
“这...”
壮汉愣住了。
一把破三弦值几个钱,却要做这么多事,可不是划算的好买卖。
其他几个想争三弦的人,也打消了念头,低头不语。
壮汉却还不死心,又冷笑道:“张秀才,你一个前清的穷酸秀才,现在靠算命糊弄几个钱,带着孙子吃了上顿没下顿,也穷得淌屎呢,拿啥发送陈瞎仙?”
“你们富人有富人的发送法,我们穷人有穷人的发送法...”
爷爷顿了顿,缓缓脱下棉布长袍,看了看说道:“把我这件棉袍当了,应该能换一卷席子和几尺白布...”
“爷,您就这么一件棉袍,去街上给人算命的时候还得穿呢,当了您穿啥?您不冷吗?”孙子拉住了爷爷。
“身上冷,不算啥...”
爷爷把三弦又递给了孙子:“去,给陈瞎仙磕三个头,以后你就是傢的徒弟后人,为傢披麻戴孝,上坟烧纸,还要把我们凉州的贤孝传下去!”
“哦...”
孙子接过三弦,愣了一会,才慢慢走到陈瞎仙僵硬的身前,抱着三弦跪下,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
一阵风起,雪又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