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都市小说 > 重生1985:从画漫画开始 > 第二十八章 《看图说话》火爆的前奏
换源:


       房山县幼儿园里小朋友们对《成语画廊》的喜爱,还不是终点。

胖乎乎的熊猫博士推着圆圆的眼镜,一本正经地讲解着成语的奥秘。圆头圆脑的机器人歪歪,那只被狐狸耍得团团转的老虎,还有那只翘着蓬松尾巴,眼神滴溜溜转着狡黠光芒的狐狸……

这些生动可爱的形象,随着于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以及那本被无数小朋友关注过的《看图说话》杂志,深深烙印在了孩子们的心底。

故事结束了,杂志合上了,可孩子们心里的渴望却像被点燃的小火苗,越烧越旺。

“老师!再讲一遍嘛!”

“老师,我还想看熊猫博士!”

“歪歪好可爱!我想摸摸它!”

“狐狸好坏!老虎好笨!嘻嘻……”

下课时间,孩子们像小蜜蜂一样围着于老师,七嘴八舌地央求着。

可每个班只有一本杂志,有的班级甚至还没有。

那本刊登着《成语画廊》漫画的杂志,成了孩子们眼中最珍贵的宝物。

轮不到看的小朋友,眼巴巴地望着,小嘴撅得老高,心里像被小猫爪挠着一样难受。

“我也想看《狐假虎威》!”

“楚瑜爸爸画的!楚瑜都看过啦!”

“我回家也要买一本!”

稚嫩的童音里充满了渴望和攀比。

小小的心里,已经种下了一个执念,我要拥有那本有熊猫博士、有歪歪、有笨老虎和坏狐狸的书!

放学铃声成了冲锋号,孩子们像归巢的雏鸟扑向等候的父母,嘴里嚷嚷的不是饿了渴了,而是同一个名字:

“妈妈!我要买《狐假虎威》!”

“爸爸!我要看熊猫博士的书!”

“爷爷!买《看图说话》!要上面画着狐狸和老虎的!”

家长们被这突如其来的要求弄得一头雾水。

“狐假虎威?什么虎威?”年轻的妈妈蹲下身,试图理解儿子挥舞着小手的比划。

“熊猫博士?是动画片吗?”爸爸一脸茫然。

“看图说话?那不是认字的书吗?”奶奶推了推老花镜。

孩子们年龄太小,词汇有限,表达不清。

他们只会反复强调熊猫博士、机器人歪歪、狐狸和老虎,还有那本有画的书。看着孩子急得小脸通红,眼睛里都噙着泪花的委屈模样,家长们心疼又无奈。

第二天一早,幼儿园门口成了临时的家长答疑处。

送完孩子的家长们没有立刻散去,而是纷纷找到了自家孩子的班主任,特别是昨天讲过故事的于老师。

“于老师,我家孩子昨晚回去就闹着要买什么狐假虎威,说是有熊猫和机器人,这到底是什么呀?”

“张老师,我家闺女说要《看图说话》,点名要里面有狐狸骗老虎故事的,您知道是咋回事吗?”

“王老师,孩子们说的那个画得特别好的漫画故事,到底是哪本书上的?您给指点指点?”

老师们笑着解释,谜底终于揭开。

“哦!原来是《看图说话》杂志啊!这个月新出的那期?”

“对对对!就是里面那个《成语画廊》系列的故事,正好叫《狐假虎威》!”

“画得是真好!故事也编得巧,把成语知识融进去了,孩子们听得可入迷了!”

“难怪呢!孩子们回来都念念不忘,角色名字记得可清楚了!”

家长们恍然大悟,同时也对这本能让自家孩子如此着迷,甚至不惜撒泼打滚也要得到的杂志,以及里面那个叫《成语画廊》的漫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能让一群小皮猴安静下来追着问故事,还主动想买书看的东西,肯定不简单!

于是乎,下班后,孩子上幼儿园的家长们第一时间去了书店。

县城不大,几条主街上的新华书店门市部,迎来了意想不到的客流高峰。

年轻的父母步履匆匆,目标明确地走进书店。

“同志,麻烦问一下,有《看图说话》杂志吗?最新一期的!”

“我要一本《看图说话》,就是登了《狐假虎威》漫画的那期!”

“还有《看图说话》吗?给孩子买的!”

柜台后的营业员有些诧异。

他们自然知道《看图说话》这份杂志,平时这种儿童杂志销量低的稳定,但今天怎么突然来了这么多指名道姓要买的?

而且几乎都是冲着同一期来的?

“有有有!新到的!”营业员连忙从柜台下搬出一摞还没拆封的杂志。

家长们拿到手,迫不及待地翻找起来。很快,印着醒目彩色漫画的那几页被找到——憨态可掬的熊猫博士、萌趣的机器人歪歪、一脸傻气的老虎、狡猾得意的狐狸……画面生动,线条流畅,故事分镜清晰易懂。哪怕只是匆匆扫了几眼,家长们也立刻明白了孩子们痴迷的原因。确实画得好!故事也有趣!连大人看了都觉得有意思!

“多少钱一本?”

“三毛五。”

“来一本!”

“给我也拿一本!”

“我要两本,家里俩孩子,怕抢!”

价格不贵,和孩子有关,内容看着既有趣又能学到成语知识,这简直完美戳中了家长们的消费心理!

哪个年代都一样,只要是为了孩子好,只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父母们掏钱时总是格外痛快。

几毛钱,就能换来孩子的欢天喜地,换来一个寓教于乐的好读物,何乐而不为?

于是,在房山县的新华书店里,出现了这样一幕。

一到下班时间,柜台前竟排起了小小的队伍,目标出奇地一致,都是为了购买最新一期的《看图说话》杂志。

营业员收钱、递书,动作麻利,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盛。

书架上新摆上去的杂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着。

这股风潮并非只局限于房山县。

只要是《看图说话》杂志发行网络覆盖的地方,类似的场景在各地的书店悄然上演。

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孩子们口耳相传的熊猫博士、歪歪和狐假虎威,因为孩子们的喜爱和家长们的好奇,最终汇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购买力。

各大书店的销售报表上,《看图说话》这一期的销量曲线,诡异地向上扬起了一个陡峭的坡度。这种非节日、非寒暑假的突然增长,引起了书店经理和杂志社发行人员的注意。

他们翻看着记录,面面相觑,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万年销量低迷的《看图说话》,怎么突然火了?

……

魔都,《看图说话》编辑部。

最初,只是某个县店的销售员在盘点时嘟囔了一句:“咦,这期《看图说话》走得挺快啊,特别是这两天。”

接着同样的事情在其他城市接连发生,如同雪片般的订单飞到编辑部时,编辑陈国栋和主编林为民坐不住了。

陈国栋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眼睛瞪得溜圆,“主编,您说咱们这期杂志是不是火了?各地的订单飞过来,这也太少见了!”

主编林为民,反复看着订单汇总,眉头紧锁又松开,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和惊喜之色。

“火了,真火了!”林为民声音激动,他看向陈国栋,“是韩老师!是他的那个《成语画廊》,是《狐假虎威》!”

他猛地站起身,在不算宽敞的办公室里踱了两步,“我们之前都低估了!低估了这部漫画的魔力!它不是好,它是……它简直是抓住了孩子的心!”

在哪个年代,抓住孩子的心,就是抓住了家长的钱包啊!

林为民看向得力爱将,斩钉截铁地说,“加印!必须立刻加印!”

陈国栋精神一振,但随即又面露难色:“加印是肯定的!问题是……加多少?我们这期原本印了十万,算是保本略盈的基数。按现在这个势头和周边反馈上来的缺货量,以及后续可能的持续需求,保守点,先加印两万应急?”

“两万?”林为民眉毛一挑,重重的摇着头,“保守了。国栋,你看看这个!这热度是刚起来,两万册不过是杯水车薪!”

他深吸一口气,已经有了决断:“我看,直接加印五万册!”

“五……五万?!”陈国栋倒吸一口凉气,“主编,这可是五万啊!加上之前的十万,就是十五万印量!万一这热度是昙花一现,或者只是局部现象,那积压的库存……”

他不敢想下去,五万册杂志的纸张、印刷、仓储成本,一旦滞销,对《看图说话》这样规模不大的杂志社来说,将是沉重的负担,甚至可能伤筋动骨。

这绝对是个疯狂的决定!

“我知道有风险,但市场反应不会骗人!”林为民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魄力,“读者用真金白银投了票!这股由孩子带动家长、由点及面爆发出来的需求,我干了这么多年出版,也是头一回见!这绝不是昙花一现!韩老师的这部漫画,有种魔力!值得我们下重注!”

“干我们这行,有时候就得有胆识!看准了,就要敢下重注!五万册多吗?不多!立刻联系印刷厂,用最快的速度!”

陈国栋一咬牙,重重的点头,“好!五万就五万!我这就去联系印刷厂,让印刷厂加把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