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采生后,韩平隔天又去了县里的图书馆。
县图书馆位于老城区,是一座红砖砌成的苏式小楼,带着岁月沉淀的痕迹。馆藏说不上丰富,但得益于背靠燕京这棵大树,在过去的年代里倒也陆陆续续接收了不少来自上级单位或兄弟单位的图书捐赠,其中不乏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韩平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关于川蜀建筑方面和风土人情的书籍。
管理员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先生,得知韩平是老师,因为创作的原因想找一些关于川蜀的资料,非常热情地指点了他一番。
最终,在老先生的帮助下,韩平还真借阅到了几本对他而言堪称宝藏的书籍,省了他不少功夫。
一本图文并茂的《川蜀民居建筑》,里面详细描绘了川西林盘、吊脚楼、穿斗式结构等特色建筑,那些依山就势的村落,正是他构想中和平谷的绝佳蓝本。
还有是一本介绍巴蜀文化的册子,里面提到了茶馆文化、川剧脸谱、独特的饮食习俗,还有关于道教文化与青城山、峨眉山的描述。
他甚至还找到一本《川蜀风物志》,里面关于竹林、梯田、山涧、云雾缭绕的山峰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和黑白照片,对他构建故事背景非常有用,算是不错的视觉素材。
这些书籍总算弥补了他相关知识的空缺,对他创作《功夫熊猫》大有裨益。
于是,从这一天开始,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在翻阅相关资料上面。
就在韩平沉迷于书本时,来自《看图说话》编辑部的回信终于抵达了房山县。
这天下午,阳光正好。
张媛媛带着新买的点心来到韩家,准备给楚瑜解解馋,顺便看看韩平的创作进度。
韩楚瑜正在练习写字,一笔一划的还真像那么回事。
这些是韩平给闺女布置的作业,每天只有完成相应的作业,韩平才会陪她玩,给她讲故事。
因此,韩楚瑜为了和爸爸玩耍,为了晚上听那些有趣的故事,写作业可认真了。
而韩平呢,此时正在屋里,对着摊开的川蜀民居建筑图,尝试着勾勒和平谷的草图。
“韩老师,有你的信!上海来的!”邮递员洪亮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韩平的心猛地一跳!上海?难道是《看图说话》编辑部回信了?!
他几乎是冲到门口,从邮递员手中接过一个不算厚实的牛皮纸信封。信封上清晰地印着“《看图说话》编辑部”的字样。
“谢谢!”
韩平感谢过邮递员后,拿着信封回到了院子里。
这时,张媛媛和小丫头也闻声从屋里走了出来。
小丫头不明所以,张媛媛看到韩平手中的信封,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脸上写满了期待和紧张:“韩老师,是《看图书说话》回信吗?!”
“没错,就是编辑部的回信。”韩平点点头。
“哎呀,那你还等什么,还不快拆开看看!”张媛媛都替他着急,恨不得代替他撕开信封。
“张老师,要不你帮我撕开?”
韩平捏了捏信封,凭手感,里面似乎不止有信纸,但绝对没有退稿,否则不会轻飘飘的!
这个认知让他心头一松,也让他有闲情逸致和张媛媛开玩笑。
“啊,我?这……合适吗?”
“有啥不合适的,不就是一封回信嘛,大不了就是稿子没通过,又没啥丢人的。”韩平道。
“哎呦,这是怎么了,吵吵嚷嚷的?”
“我听到什么上海的,是怎么了?”
“上海?韩老师和上海有什么关系?”
也许是刚才邮递员说话声太大,或者是两人动静太大,总之这才过了一会儿,门口已经围了不少人,都是韩平的邻居。
韩平看了眼四周,一脸歉意,“不好意思张大娘,周大姐,我刚才收到一封上海的来信,可能太高兴,打扰到大家了。”
“还真是上海的来信。”
“韩老师,你还认识上海人?”
“还是你要去上海教书了?”
韩平有些哭笑不得,正准备解释,张媛媛抢先道:“是韩老师投稿的编辑部回信了。”
她这么一说,围观人群瞬间安静下来,眼神定定看着张媛媛和她手中的信封。
张媛媛见突然变得鸦雀无声,也吓了一跳。
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
她就不该在这么多外人面前抖落韩老师的隐私。
万一……万一韩老师的稿子被退回来怎么办?
张媛媛可怜巴巴的看向韩平,同时报以歉意的目光。
韩平没有在意,只是笑着摇摇头,小声道:“拆开吧。”
“可是……”
“放心,现在的我没那么脆弱”
张媛媛知道现在后悔已经晚了,她只能当着韩平和围观人群的面,小心地撕开了信封的封口。
首先滑出来的,是一张稿费单!
“咦,这是什么?”
“这是稿费单。”张媛媛下意识解释道。
“稿费单,韩老师都赚上稿费了?”周围人响起一阵惊呼。
张媛媛却顾不得这些,她将稿费单打开。当看清上面的数字时,她的呼吸瞬间停滞了!
人民币:肆拾元整!
四十块!
整整四十块钱!
张媛媛激动道:“韩老师,是四十块钱,你的那部动漫作品《看图说话》一共给了你四十块钱!”
“这么多钱?”
“韩老师画的那什么漫画,能赚四十块?”
“有这四十块钱,韩老师和楚瑜他们父女俩今后的日子也能好过些了。”
听到张媛媛说出韩平赚了那么多稿酬,邻居们吃惊和羡慕的同时,也为他感到高兴。
毕竟,都是邻居,他们可太知道一个大男人带着还没上学的小丫头有多不容易。
韩平也怔了一下,一股惊喜之情涌上心头,就连眼眶都瞬间模糊了。
他用力眨了眨眼,将那汹涌的泪意逼了回去,但眼眶已然通红。
别人都不知道,只有他自己清楚,自己前世这段时间和女儿过的有多苦。要不是有好心人接济,他哪里有时间自怨自艾,恐怕早就饿死了。
四十块!
在1985年,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三四十块!
有这四十块,意味着他和女儿可以舒舒服服地生活两个月!
意味着他可以给楚瑜买新衣服、买好吃的。意味着他们一家两口,再也不用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
意味着……他靠画画,真的能养活自己和女儿了!
他选择的这条路,走通了!
张媛媛也注意到了韩平的神色,她太清楚这笔钱对韩平父女意味着什么了!
“韩老师,我就说你的画肯定行!恭喜你!苦尽甘来了!”她由衷地为韩平感到高兴,仿佛那喜悦也感染了她自己,眼眶也跟着微微发热。
小楚瑜虽然不太懂四十块是多少,但看到爸爸和张老师都这么高兴,她也跟着蹦跳起来:“爸爸有钱啦!爸爸有钱啦!”
小小的院子里充满了欢快的气氛,就连邻居们也为他感到高兴。韩平蹲下身,紧紧抱住女儿,心里越发的踏实。
他知道,随着自己在漫画界耕耘的越久,越不害怕那个女人将女儿从自己身边抢走。
良久,他才平复下激动的心情。
这时,看过热闹的邻居们也都散了去,只留下三个人在小院里。
“韩老师,里面还有一封信,刚才人多,我没取出来。”张媛媛将稿费单递给他,又从信封里抽出一张信纸。
韩平接过信纸,是《看图说话》编辑部的专用信笺,字迹清晰有力,落款是“编辑部陈国栋”。
韩平和张媛媛凑在一起,仔细阅读起来。
信的开头,陈国栋编辑用了极其热情洋溢的语言,表达了对《成语画廊》之《狐假虎威》的赞赏:
“韩平同志台鉴:
惠寄大作《成语画廊》之《狐假虎威》已拜读,编辑部同仁阅后皆赞叹不已,击节称赏!此作构思之巧妙、形象之生动、色彩之明快、寓教于乐之自然流畅,实乃近年来儿童漫画领域不可多得之佳作!熊猫博士与机器人歪歪形象设计别具匠心,令人过目难忘;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寓深刻道理于童趣之中,完美契合我刊之宗旨!……”
信中不吝溢美之词,将韩平的画从角色设计、色彩运用、叙事手法到教育意义都夸了个遍,字里行间充满了发现瑰宝般的惊喜和激动。
接着,信件的核心内容来了:
“……尤为可贵者,是开创‘成语漫画’这一新颖形式,以生动图画诠释中华文化之精髓,极具开创性与推广价值!我刊对韩平同志之才华与理念深表认同与钦佩!特此郑重声明:凡韩平同志后续创作之《成语画廊》系列作品,我刊竭诚欢迎,多多益善!稿酬方面,必当从优……”
“画稿多多益善?”
“稿酬从优,好商量?”
张媛媛看着信纸上这近乎“卑微”又充满急切的承诺,惊讶地捂住了嘴。
这和她印象中高高在上的杂志社形象完全不同!
这简直像是……像是生怕韩平跑了,迫不及待地许诺他各种好处!
韩平看着这些承诺,只是微微一笑,心中并无太大波澜。
他前世见惯了各种画饼,只能说听听就好,关键在于后续的实际行动和稿酬标准。
不过,眼下他确实需要稳定的收入来源,《成语画廊》系列创作起来相对轻松快速,能持续带来稿费,缓解经济压力,让他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功夫熊猫》的创作中。
与《看图说话》继续合作,对他来说无疑是双赢的选择。
“韩老师……”张媛媛放下信纸,看向韩平的眼神变得无比复杂,充满了惊叹和一种更深的认识。
她不是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她敏锐地意识到,这封看似热情洋溢的信背后,透露出的是《看图说话》编辑部对韩平才华的极度渴求和对他作品的高度认可!
能让一家国内知名儿童刊物如此“低声下气”地主动承诺长期约稿、提高稿酬,韩平的价值,恐怕远超她的想象!
她看着眼前这个男人,心中一个念头无比清晰地浮现:韩平,怕是真的要鲤鱼跃龙门,彻底改变他的命运了!
当然,对此,张媛媛心中只有欣慰和欢喜。
她乐见其成,甚至比自己得到认可还要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