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的晨雾还未散尽,李洋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屋前,望着远处泛着冷光的雪山。风裹着细雪打在脸上,他紧了紧作战服的领口,耳边似乎还回荡着三年前那通电话:“全球冰川融化速度超预期,沿海城市已全部撤离,内陆……内陆也在被淹没。“
“洋哥!“王小虎的吆喝声从码头传来。这个皮肤黝黑、眼尾带笑的渔民正蹲在船头修补渔网,粗粝的手指翻飞如蝶,“今天去成都打捞,气象台说浪高两米,得加配重。“
李洋点头,转身进屋。木桌上摊着张泛黄的地图,红笔圈出的标记已覆盖大半个中国。成都、重庆、武汉……这些曾经繁华的内陆都市,如今都沉在三十米深的水下,成了“浮城人“赖以生存的物资库。
“带上这个。“张小薇突然推门而入,手里举着个银色头盔。她曾是海洋馆的王牌潜水员,此刻却穿着补丁摞补丁的潜水服,发梢还滴着水——刚从潜水训练池上来。
李洋接过头盔,指尖触到内侧刻的“海豚07号“,那是她从前训练海豚用的装备。“谢了。“他低声道。张小薇别过脸,耳尖泛红:“别死在水里就行。“
船舱里,柴油机的轰鸣压过了浪声。
王小虎掌着舵,目光紧盯雷达屏:“前方五公里就是成都二环,水深32米。不过……“他突然皱眉,“洋哥,气象台更新了,西南方向有热带气旋残余,可能引发水下暗流。“
李洋系好安全绳,检查氧气瓶压力:“按原计划。你俩在船上接应,我下去。“
“不行!“张小薇猛地站起来,潜水服擦过铁皮舱壁,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你退伍三年了,水下作业经验不如我!“
王小虎突然插话:“要不我下去?我水性好。“
“都别争。“李洋扣上潜水镜,“我是特种兵,这种活本就该我干。“他顿了顿,声音轻了些,“而且……我妹妹在武汉沉船里。“
舱内突然安静。张小薇咬住嘴唇,王小虎默默转动了舵轮。
水下三十米,黑暗如墨。
李洋打开头灯,光束刺破浑浊的水流。成都的街道早已扭曲变形,广告牌半悬在水中,像溺死的巨兽。他顺着记忆中的路线游向春熙路,那里曾有家24小时便利店——如果没被冲垮,应该还有未过期的罐头和药品。
突然,头灯扫过一抹红色。
是辆公交车!车窗碎裂,水流正疯狂灌入。李洋的心跳骤然加快——三年前撤离时,这种大型车辆常被用来运输物资。他游近车窗,手电筒照进车厢,瞬间僵住。
车座上,一具白骨穿着军装。
李洋的呼吸突然急促。那件军装的臂章……是他所在的部队!他疯狂拍打车窗,水流卷着泥沙灌进来,模糊了视线。白骨的右手紧握着什么,他伸手去够,指尖触到冰冷的金属——是个防水袋,里面装着部泡烂的手机和一张照片。
照片上,穿军装的年轻人搂着个小女孩,背景是成都动物园的海豚馆。
“哥哥!“
记忆如潮水涌来。撤离前最后一通电话,妹妹哭着说:“海豚馆的水快漫到顶了,我躲在通风管里……“
李洋的氧气表突然报警。他死死攥住照片,转身向上游。暗流如巨手撕扯着他,头灯在混乱中脱落。黑暗中,他仿佛看见妹妹的脸,听见她最后的声音:“哥哥,救我……“
船上,张小薇盯着计时器,脸色煞白。
“超时五分钟了!“她抓起潜水服,“我下去找!“
王小虎按住她:“再等等!洋哥水性好,可能被暗流冲远了……“
话音未落,水面突然炸开一朵水花。李洋浮出水面,右手高举着防水袋,左手鲜血淋漓——显然是被车窗玻璃划伤的。
“快拉我上来!“他嘶吼,“有热带气旋,要起大浪了!“
三天后,木屋内。
张小薇用绷带缠着李洋的手,动作轻得像在对待易碎品。王小虎蹲在火炉旁烤鱼,突然说:“洋哥,你捞上来的手机还能用吗?“
李洋摇头:“泡太久,主板废了。“他展开照片,递给张小薇,“但这个……你认识海豚馆的人吗?“
张小薇接过照片,瞳孔骤然收缩。照片上的海豚馆,正是她工作过的地方;那个小女孩,眉眼像极了她曾经训练过的海豚“小灰“的饲养员。
“这是我妹妹。“李洋的声音沙哑,“她叫李悦,当时在海豚馆当志愿者。“
张小薇的手抖了一下。她突然想起,撤离那天,海豚馆的饲养员们拒绝离开,说要和海豚共存亡。后来……后来再也没有他们的消息。
“洋哥,“王小虎突然开口,“气象台说,热带气旋残余正在消散,但……但北极冰盖又裂了一块。“
屋内再次沉默。窗外,雪山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像一具巨大的白色棺材。
李洋站起身,走到窗前。他的影子投在雪地上,孤独而坚定。
“明天,“他说,“去重庆。“
张小薇和王小虎对视一眼,没有说话。他们知道,李洋要去的是妹妹最后可能出现的地方——哪怕那里,早已沉在五十米深的水下。
船再次启航,驶向未知的深渊。
浪头拍打着船舷,像命运的鼓点。李洋握紧照片,想起妹妹的笑脸。他知道,自己可能永远找不到她,但只要还有一丝希望,他就会继续游下去。
因为他是特种兵,是哥哥,是这末日世界里,最后一个不肯放弃的人。
而远处,雪山之巅,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照亮了波涛汹涌的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