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书阁 > 历史小说 > 附身家族,从架空大明朝开始 > 第18章 香水
换源:


       他连忙放下青瓷瓶,用帕子擦了擦手,拱手道。“劳烦公公稍等,我换件衣裳就来。”

太监不耐烦地挥挥手,“陛下等着呢,不必换了,赶紧走吧。”

说罢转身就往外走,似乎多待一刻都嫌这气味呛人。

方尘无奈,只得匆匆洗了手,抓起搭在椅上的外袍披上,快步跟了出去。

路过花坛时,他还回头瞥了眼那只放在窗台上的青瓷瓶,心里默默念叨。

等从宫里回来,可得赶紧把这香水的方子记下来……

只是他没留意,那太监走出老远,还在低声跟随从嘀咕。

“方侍读怎么捣鼓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这味道,比药铺还呛人。”

文渊阁内檀香依旧,只是比往日更显沉郁。

方尘刚跨过门槛,便对着上首的明黄色身影深深拜下。

“臣方中宪,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抬手,语气里带着未散的烦躁。

“平身吧。”

方尘谢恩落座,眼角余光瞥见立于朱棣身侧的杨荣,对方正用审视的目光看着自己,眉头微蹙。

显然,这位老臣对自己突然被召见满是疑虑。

“你可知朕找你何事?”朱棣手指叩着案上的账册。

方尘心头早有准备,欠了欠身,“臣愚钝,但猜陛下忧心的,许是国库财政之事?”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沉声道,“算你有眼色,眼下修建北京、赶造宝船、编修大典,哪一样都烧银子,国库快空了。

杨学士他们提的法子不是动祖制就是埋隐患,你上次力主下西洋时说有生财之道,如今可有办法填这窟窿?”

方尘故作沉吟,但他心里却早有定数,来的路上就盘算好了,镜子的银镜反应工艺太复杂,玻璃烧制耗时久。

唯有这香水,原料易得工艺简单,最适合快速变现。

而且他算准了,这年月贵妇官眷对香料趋之若鹜,寻常香膏香气淡、易污衣,这便携又持久的香水,定能戳中她们的痒处。

“陛下,臣确实有一法。”方尘抬眼,语气笃定。

朱棣猛地前倾身体,连一旁的杨荣都直了直腰。

“什么法子?”

方尘从袖中取出那只青瓷小瓶,他双手捧着递上前。

“陛下,您先闻这个。”

朱棣看着那巴掌大的小瓶,眉头皱得更紧:“这是何物?”

“陛下闻过便知。”方尘示意他打开。

朱棣虽疑惑,还是接过小瓶拔开了瓶塞,一股清润的香气瞬间漫过周身,没有龙涎香的厚重,也没有麝香的霸道。

是玫瑰的甜柔混着桂花的暖香,像春日清晨带着露水的花丛,清清爽爽地钻进鼻腔,连心头的烦躁都散了几分。

“这……”朱棣眼中闪过惊奇,又凑近闻了闻。

“这气味倒是特别,比御花园的花香还持久些。”

方尘解释道,“此乃香水,只需往衣襟上轻涂一点,香气能留三四个时辰,且便携干净,不像香膏易污衣袍。”

朱棣摩挲着青瓷瓶,若有所思“你是说,这东西能解财政之困?”

“正是。”方尘点头,“臣打算将这香水定价百两白银一瓶,专供京中贵妇,官眷。”

杨荣忍不住失声打断,上前一步沉声道。

“两百两,方学士怕是失心疯了!寻常百姓一年开销不过三两白银,一瓶香料竟要百两?哪家会买?”

他看向朱棣,“陛下,此事实在荒唐,这等虚耗之物怎可能卖出高价?”

方尘早料到他会反对,不急不缓道,“杨大人有所不知,京中贵妇为求一支上好的龙涎香膏,动辄花费数十两,藩王妃嫔更是为稀有的西域香料一掷千金。

这香水香气独特,持久便携,又是独一份的新鲜物事,只要说是御用配方,再限量发售,不愁没人买。

而且这种物品并不会卖给平常老百姓,我们的客户不在他们,而在达官显贵。”

他顿了顿,看向朱棣,语气更添几分笃定。

“陛下试想,一瓶成本不过五两,卖百两便是近二十倍的利。若每月能卖百瓶,便是万两白银;一年下来,十多万两不在话下。

且这法子无需动商税、不扰民生,只需将配方秘而不宣,让工部专设工坊烧制,利润尽归国库,岂不两全?”

方尘这还是往多了说,其实成本哪里需要那么多,量产的话,一瓶撑死了也就几十文钱,利润完全是几百上千倍。

朱棣盯着小瓶里的淡粉色液体,他征战多年,却也知后宫,及勋贵家的女眷对香料有多痴迷,这香水若真如方尘所说,确是桩一本万利的买卖。

杨荣仍蹙眉,“可终究是旁门左道,且限量发售,能撑多久?若旁人仿造……”

“仿造不易。”方尘立刻接话。

“蒸馏烧酒的火候,花草配比,过滤手法,每一步都有讲究,臣已记下详细工序,只传信得过的工匠。

至少五年内,旁人绝仿不出同样的香气。这五年的利润,足够填补不少窟窿了。”

他心里却另有盘算,这只是第一步,等香水打开市场,再推出玻璃镜,改良肥皂,总有新的法子生财,总能撑到下西洋的货物回款。

朱棣沉默片刻,忽然抓起小瓶,对着瓶口又闻了闻,嘴角竟勾起一丝笑意。

“这香气确实清爽。杨荣,你觉得呢?”

杨荣看着陛下眼中的松动,虽仍觉冒险,却也知这或许是眼下最稳妥的开源之法,只得躬身道。

“陛下圣明,若能确保配方保密、销路顺畅,或可一试。”

朱棣将青瓷瓶往案上一放,语气带着决断。

“好!就依你!方中宪,朕命你即刻牵头,与工部、内监司会商,半个月内拿出工坊章程,务必把这香水做出来!所需银钱从内帑暂支,赚回的利润,优先填营建北京的窟窿!”

方尘心头一松,连忙叩首,“臣遵旨!”

南京城秦淮河畔新开了家铺子,门楣上闻香阁三个瘦金体字透着贵气。

可当伙计将描金价目牌往石阶上一立,百两一瓶四个大字刚露出来,围观的人群就炸了锅。

“好家伙!一百两?够买半亩良田了!”穿青布短打的汉子咂着嘴。

“这瓶子里装的是仙水不成?

”梳双鬟的丫鬟扯着小姐的衣袖偷笑。

“小姐你闻,这香是好闻,可哪值这个价?怕是店家想钱想疯了。”

掌柜的站在柜台后,脸上的笑意一点点垮下来,额角的汗顺着鬓角往下滑,只能干巴巴地赔笑。